(編者按:膠東鄉土有很多傳奇故事,萊陽的北高格村就不例外。梁姓人定居在此,已經有六百年之久,在此期間,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傳說。下面就請聽梁倫田老師的講述,他作為《萊陽安定郡梁氏族譜》的修撰者,對梁姓的典故,十分熟稔。雖然是文字講述,但讀之頗有聽書之韻味。)
以下是正文——
1、梁姓立足
北高格莊村,在萊陽城南七十華里,南到海邊約二十華里,西南距穴坊二十五華里,東南距羊郡二十華里,北距姜疃十五華里,東北距大夼二十五華里,元朝末年建村,因地處高埠,故名為高格莊,又在南高格莊,和東高格莊之北,所以稱為北高格莊,是現在的高格莊鎮駐地。
根據族譜記載,最早遷到這裡定居的梁姓人,是梁公德榮(字宗友),他是明朝初期萊陽梁姓開基祖——梁公文慶(字子明)的第四個兒子。梁姓遷此之初,日子過的並非盡人意,因為當地有「占山戶」,他們對初來的梁姓並不算友好。相傳,在過年三十的晚上吃餃子,「占山戶」的釜台不冒煙,梁姓人家裡就不敢先燒火。
不過,梁姓人丁興旺,德榮公有四個兒子,十二個孫子,在孫子這代有六個離開高格莊,遷徙外地。有一年德榮公的孫子,已遷到即墨辛莊的梁公惠,是個武舉人,他回老家過年,見此情景,氣憤難當,送了年他要回辛莊,對老家的人言曰:「我明年還要回老家過年。」
到了第二年臘月三十日,他騎著一匹黑騾子,身背一把大刀,經姜山、穴坊,來到了高格莊村西南,金水河中的石龍嘴,他停下來,把騾子的四個蹄子,用麻袋布包好,給騾子掛上了雙嚼子,帶上了籠頭。見天色已黑,他便牽著騾子,悄無聲息的進了村,持刀報仇,犯下了人命官司,被判發配邊關充軍。經此事件,梁姓在高格莊村站穩了腳跟。
(高格莊距離萊陽有名的娘娘山不遠)
2、以武出名
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德榮公的第十二代孫梁公鎮(字東潘),經兩代發展,有土地約八百畝,在方圓十里八村也算大財主,古人云:「樹大招風」,每年的臘月,就有一幫人來吃大戶,一來而去,有了初一,就有十五,每年如此。無奈之下,鎮公把獨子國選,送出去拜師習武,年近四載,藝成,並同恩師一起回到家中,繼續指點苦練。
不覺到了秋天,除蘿蔔的季節,國選的師傅說:「為師已把平生所學,大都傳授與你,我也出來幾個月了,也好回去看看了」,國選盡力挽留,師傅去意已定,只得為師傅備足了盤錢,送師傅回家,出了村朝西南就是鄉道,走走停停,師傅要徒弟留步,徒弟就非要再送一程,說話間一隻野兔,突然竄出,老師也,說是遲,那時快,蹭、蹭、蹭……十三步趕上了野兔,用腳尖一挑,野兔提在了手中。
師傅駐足對國選講:「為師餘留這一手,本無緣傳授與你,是你今天造化大,碰到了這隻野兔,當了陪練,你以後就按照這十三步的走法去練,成功之後,武功自在為師之上」。國選放眼望去,老師這十幾步,每步都在幾丈開外,再次叩謝,話別恩師,以後就每天起早貪黑,來到這裡,苦練這十三步追兔的輕功,(言傳他到了古稀之年,在場院裡帶著孫子玩,不管是捉只飛燕,或是逮只蜻蜓,三五步以內,手到擒來)。
月長日短,不覺又到了臘月門,「吃大戶」的那批人照例來收要銀票。他們站在了大門外,朝裡面喊道:「東家,老顧主來了,趕快打發」。家人見到立馬告知東家,國選這幾天早就有準備,從院子裡手提兩木桶水,雙腳一點地,上了倒屋的屋脊,又是雙腿一提,從屋脊上飄然而下,把兩桶水放到了幾個「不速之客」面前,兩桶水,平如鏡面,沒有一滴濺在桶外,國選雙手抱拳:「不知各位尊姓大名,何方人氏,一路辛苦,請先喝口水,再做計議」。來者雖然平時打打殺殺,但也沒見過這等輕功,自覺技不如人,只得諾諾告退,並示之永不犯境,至此梁家太平。
高格莊集的變遷,原本高格莊集不在高格莊趕,而是在薛村,高格莊村的地理位置,交通,周邊村莊布局,較之南邊,三華里外的薛村要好一些,因此高格莊的族人就想起趕集,無奈兩地很近,又是梁姓同宗,在萊陽南鄉,穴坊是三八趕集,羊郡是一六,大夼是二七,姜疃是五十,只有和薛村四九這天同時趕,才能與周邊大集相互錯開。
(這是在娘娘山上對著高格莊方向遠眺的情景)
3、高格莊開集
這樣到了四九這天,兩個村就發生了爭集的現象,高格莊因有地利之便,這樣到薛村趕集的人就小了很多,薛村是梁姓大村,有高格莊近兩個大,見高格莊爭集,那能善把甘休,到了趕集這天,就組織族人,手拿掀、撅、叉、耙,幾百號人浩浩蕩蕩,要來把集奪回去,到了金水河南岸,眼看就要過河了,高格莊人一看不好,打起來人要吃虧,就趕緊去請梁國選,出面阻擋,梁國選一聽,不好,都是一大家的爺們,真打起來有失體面,讓外人笑話,他隨手拿了一桿紅絨槍,三步並作兩步走,來到了村前的河北岸,把槍桿子往地上一插,下去有半米多深,只見他雙腳一離地,人一下就站在了槍尖上,然後蹲在上面,拿出了煙袋,抽起了旱煙。河南岸的人一看,這還了得,人多過去也打不贏,只好撤退。這一人一槍,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阻止了一場械鬥,至此,四九這天就在高格莊村趕起了大集,考其時間,應在道光至咸豐年間。
萊陽縣誌載:「北高格莊梁國選者,字掄升,號登賢,亦地螳派也,與允通相後先,則傳之安丘孫某。為人謹恂,能赤手執兔。會有不知姓名數人擊戶呼飲,軀幹雄偉,衣服怪異。國選聞之,於庭持桶水越屋而出,神色怡然。數人者自視良久乃去。其同門若黃格莊黃根福,北石礎劉千甲,灣頭孫丕、孫訥,南高格莊程開業,旺格莊劉崇雅,鮑村孫長盛,薛村梁金舉,莊子梁國欽,名亦甚著,時有十虎之目,而其術不傳」。這就是在清末萊陽南鄉所傳的十虎結拜弟兄。
在這十虎當中,莊子梁國欽武功最一般,但能言善辯,人稱「梁鐵嘴」,姜疃東北,森埠莊村,有蓋紹增者,是清朝同治年間進士,少年喪父,家有土地幾百畝,在寡母的操持下維持時日,天長日久,常被村人欺壓,無奈來找梁國欽,出面干預,在姜疃集上,十虎弟兄出頭,以三張方桌為台,他站在上面演講:「從今以後,誰敢在森埠莊,再欺壓這寡母孤兒一家,就是與我梁國欽作對,我定管不讓……」。事後她們一家,再也沒人敢欺壓,直到蓋紹增發奮讀書,考中進士,放官在外,回家省親時,報呈上憲,為梁國欽送來金匾一塊,刻有「惠顧鄉梓」四字(此匾原本掛在莊子村家廟院門上方)。
4、後人分布
前已言到,高格莊梁姓人丁興旺。根據族譜記載,梁姓從高格莊分居外地者,遷徙地有萊陽龍灣泊,東薛村,後寨,萊西梁家莊,牛溪埠,欒家莊,上疃,沙嶺,泊南,院東,東花園,河西,提西,南眾水,垛埠,即墨辛莊,喬家屯,泉上,姜格莊,棲霞翠屏,到關外者亦不少。在萊陽梁姓,老七支中,除了老五支,就是老四支人最多。(作者 梁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