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有民營企業超11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42萬戶,非公有制經濟貢獻了全市GDP的六成、固定資產投資的六成、稅收的七成、技術創新的七成、城鎮就業的八成、出口創匯的九成、市場主體的九成,頂起了贛州經濟的「大半邊天」。這是日前記者從市工商聯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特別是2012年《若干意見》的出台實施,更為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帶來了無限生機,翻開了歷史篇章。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促進贛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重要力量。
我市廣大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在推進企業發展的同時,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時刻銘記黨恩,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為促進我市公益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開展了民營企業「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截至9月20日,我市已錄入全國工商聯「萬企幫萬村」台帳系統的民營企業和商會共885家,對接幫扶了82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3個非貧困村,實施幫扶項目2444個,企業投入總金額10.39億元,幫扶貧困人數23.49萬人。同時,積極參與抗洪救災行動和無償獻血活動,截至8月16日,市內外各商協會、非公企業及愛心企業家共為今年抗洪救災捐贈資金和物資2890.4萬元。
來源 贛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