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家三代人出了7位教師,用家風闡述何為「師道」

2019-09-23     溧陽廣播電視台

如果有人問,一名教師的執教歲月有多長?

可能有人會說是20年,或者是30年,還有人會說是一輩子。

在溧陽,

就有這樣一個家庭,

三代人以教書育人為己任,

教育在他們的大家庭里,

傳承的不僅是一種職業,

更是一種家風。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不求功名利祿,

只願桃李滿天下。

這是溧陽市實驗初級中學老師狄文信家族所秉持的教育精神。

狄文信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外公、舅舅、爸爸、姑媽、表姐,甚至連婆婆都是教師,可以說,教師的烙印,從教的緣分,早已深深融化在這個家庭的血脈里。

教育世家

狄文信的外公張金華

曾是別橋中學的一名政治老師,他愛學生如子,很多別橋人在見到他時都會客氣地叫一聲「張老師」。

「看著外公,我覺得從事教育事業是一件非常驕傲和自豪的事,所以暗自發誓以後也要當個老師。」狄文信說,小時候外公還經常給自己分享許多教學中的樂趣,讓她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了無限憧憬。

教育世家

狄文信的父親狄建忠

也曾是別橋中學的英語老師,如今是溧陽市教育局的一名高中英語教研員。「我記得父親在別橋教書時,電化教學還沒有普及,能夠使用的投影儀材料需要用筆在透明紙上刻印出來,我放學回家時,經常能看到他埋著頭一筆一划地在刻印,直到深夜。」

狄文信說,父親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工作十分忙碌,因此父女相處的時間其實並不多,但即便如此,父親認真的工作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還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師之家」長大的狄文信,填寫高考志願時,毫不猶豫地報了師範專業,並順利被江蘇大學錄取。

2010年大學畢業後,她又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競聘成為了實驗初中的一名數學老師,開始了她的教育生涯,現在她已在家人走過的教師之路上前行了9年。

雖然教師的工作非常繁瑣,有時也會被學生「折磨」,但想起外公在那樣艱苦的年代依然守著教師的使命,父親在沒有電化教育的年代大膽創新,狄文信就為自己身處新時代、擁有先進的教學條件深感幸福。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願意走上講台當教師,甚至希望我的孩子將來能接過教師這個接力棒,讓『教育世家』的牌子越擦越亮。」狄文信如此說道,而她的眼中也寫滿了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摯愛和眷戀。

融自|常州道德講堂

小栗|青青子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P9gYW0BJleJMoPMYR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