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早安收信人】原創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每天都能收到文章推送
作為一個年輕人,尤其是92年以後出生的人,你能體會家庭有很多孩子的那種感受嗎?
讀者小J說,從小到大,他就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在他這個年紀的小孩,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只有他家,孩子的數目龐大,光是姐姐就有三個,而在他下面還有個和自己相差一歲的弟弟。
這樣的家庭狀態讓他非常自卑,以至於成年後,身邊很多關係不錯的朋友都不知道他家裡的真實情況。
小J說,小時候他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因為人口眾多,父母的愛還有物質方面的給予就有了限制,他從不要求父母給他買玩具,因為如果每個孩子都對父母提要求,恐怕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每次過節,母親都要做一大桌飯菜,不然根本不夠吃。但儘管如此,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之間,吃飯還是要靠搶,否則好吃的就被吃光了。小J最大的姐姐比他大三歲,92年出生,最小的弟弟96年,雖然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但這依然不能彌補童年帶給他的不快樂。
前陣子看《少年派》,被劇中林妙妙的家長要生二胎之事觸動,尤其是當林妙妙得知47歲的母親懷二胎的時候,不是欣喜而是憤怒,甚至於覺得丟人。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心理?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大眾的選擇,看看林妙妙的同學,沒有一個人像她的家庭一樣,父母人到中年還懷二胎的。
另外林妙妙本身也成年了,已經到了18歲,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她也明愛這個孩子的到來到底會意味著什麼,人都是自私的,在一系列的權衡利弊下,她覺得這個二寶的到來會瓜分父母對她的愛,所以獨寵慣了的獨生子女們不願意二胎弟弟妹妹們的到來也很能理解。
對於父母而言,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是給老大作伴,是為了彌補她在這個世界上的孤獨,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對於即將離家讀書的大孩子來說,二胎生命的到來,確確實實延續了孩子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孤獨感。
所以他們不願也不想去顧及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需求也很重要,可能為人父母,心裡都是有一種執念的,就是覺得人丁興旺代表了熱鬧,尤其是中國的家庭,當步入老年後,都希望子孫滿堂,大概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什麼是所謂的天倫之樂。
人生就是這樣,有失才有得,對於父母而言,一個孩子的離開,另一個孩子的到來,既是失也是得,可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敏感的孩子來說,當他們因為二胎弟弟妹妹的到來內心產生不滿時,會泄憤會頂嘴,但其實他們根本什麼也改變不了,所以最終所有的壞情緒只能自己解決。
再看看我們父母輩的親情,雖然每家每戶基本都有多個孩子,但隨著各自組建家庭,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煩惱後,各個兄弟姐妹之間的聯繫也變得越來越少,甚至於骨肉親情最終因為利益使喚,開始對簿公堂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啊,並不是所謂的兄弟姐妹多路就好走,人這一生本來就是孤獨的個體,無論遇見了誰,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而父母心心念念想要多生幾個孩子,其實真正害的是反而孩子。
今日互動:你覺得獨生子女好還是多兄弟姐妹好?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