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詞細解:「逡巡」與「遴選」

2019-12-20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三個漢字:遴、逡、䢑(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字形為「氐+辶」。)這三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漢字,其中,以遴為較常用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遴。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遴。讀音有兩個:

(一)lì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遴,行難也。從辵,粦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路艱難。這個字的字形中,粦,在古文字里,意思就是磷火,就是鬼火。所以,上面是「炎」,不是米,米是後來的訛變,所以,從楷書推篆書容易出錯。看遴的字形演變:

(遴字的字形演變)

《廣雅·釋詁三》:「遴,澀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說文》:『澀,不滑也。』」也泛指艱難。比如《漢書·杜周傳附杜欽》:「為漢家建無窮之基,誠難以忽,不可以遴。」顏師古注引李奇曰:「遴,難也。」

(行路艱難)

本義之外,遴還有其他用法,如:

(1)審慎,不輕易。《法言·問明》::「鷦明遴集,食其潔者矣。」汪榮寶義疏稱:「宋(咸)、吳(秘)並云:『遴,行難也。』義本《說文》。……然則『遴集』者,審擇所止,不輕集也。」這是遴字《說文》以外的使用特例。

(2)通「吝」。吝嗇。《廣雅·釋詁二》:「遴,貪也。」王念孫《廣雅疏證》:「遴者,《方言》:『荊、汝、江、湘之郊,凡貪而不施,或謂之悋。』……遴、吝、悋並通。」《玉篇·辵部》:「遴,貪也。」《漢書·地理志下》:「士有申子,韓非,刻害餘烈,高士(仕)宦,好文法,民以貪遴訟生分為失。」顏師古註:「遴,與吝同。」

此外,遴還是姓氏。《姓觿》有載:「遴,《千家姓》云:『西河族』」。

(二)lín。這個讀音出自《正字通》。義為挑選。《增韻·震韻》:「遴,謹選。」《正字通·辵部》:「遴,謹選也。謂相比而選之也。」這個意義現代漢語還用,比如:公務員遴選;公開遴選。


(公開遴選)

遴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2、逡。讀音有三個:

(一)qū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逡,復也。從辵,夋聲。」夋字上面是個允,表示夋字的讀音,下面是一隻腳的變形,本義是行走舒緩的樣子。加上辵之後組成逡字。逡是形聲字。本義是往復、往來。徐灝的《說文解字注箋》:「復訓往來。往來即逡巡意。」

(江上往來者)

本義之外,逡字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退讓,退卻。《爾雅·釋言》:「逡,退也。」《玉篇·辵部》:「逡,卻也。」《漢書·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群臣逡。」王先謙《漢書補註》稱:「言群臣明退讓之義也。」有功的人晉升,沒有功的人降職,於是群臣都明白了退讓之義。

(2)指日月等星體運行的度次。《方言》卷十二:「日運為躔(chán),月運為逡。」錢繹《方言箋疏》稱:「按:古今之言歷者,大率皆以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每行一度,故一歲乃行一周天。月每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一月則行一周天……又按:躔與逡對文則異,散文則通。」互文時,分別用躔和逡,實際上意義相通。

(月行的度次叫逡)

(二)xùn。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用於專用詞逡遒。也作」浚遒「,古縣名。故址在現在的安徽宣城縣。《集韻·稕韻》:「逡,逡遒,縣名,在淮南。」

(三)suō。這個音,出自方言。艾蕪《一個人的悲劇》十二:「額上的汗,大點大點的直朝臉龐到頸子,好象幾個螞蟻在爬一樣。」

逡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逡字的小篆寫法)

3、䢑。(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字形為「氐+辶」。)讀音有兩個:

(一)dǐ。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䢑,怒不進也。從辵,氐聲。」形聲字。本義是怒不進。錢坫《說文解字斠詮》稱:「當是怒也,不進也。《爾雅》:『底,厎,止也。』義與不進近。本書『抵(牛+氐)。義與怒同。」

本義之外,又指驚駭。徐鍇《說文系傳·辵部》:「䢑,鷙也。」王筠《說文句讀》:「《玉篇》又曰:『驚也,駭也。』則『鷙』當作『驚』。

(驚駭)

(二)dì。這個讀音出自《集韻》。有兩個意義:(1)驚不進。《玉篇·辵部》:「䢑,驚不進也。」(2)向不及。《玉篇·辵部》:「䢑,向不及也。」這兩個意義均不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䢑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䢑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62,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M-2Km8BMH2_cNUgiP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