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姓氏文化里貴姓只有35個

2019-09-15     語文道




中華姓氏文明源源不絕,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宗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我國的姓氏在幾千年的前史中,也是在不斷演化,有的逐步消失,也有新的姓氏呈現。姓氏的方式分單姓,複姓,三字姓、四字姓乃至是五字姓,曾經咱們熟知的百家姓,大概有五百多姓,到了今日,何止百家,我國現在的姓氏已超越1.3萬個,是當之無愧的萬家姓。

 平常咱們在生活中跟他人初次見面,為了表明尊重,一般喜歡問:「您貴姓?」這是有道理的,由於姓氏在古代是有貴賤之分的。從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姓和氏完全是兩個概念,假如按秦漢曾經姓氏的說法,咱們大多數人是沒有姓



在秦漢,咱們的姓其實並不多。清茆泮林所輯的《世本·氏姓篇》記載,秦漢曾經有20個姓;後來的清代大儒顧炎武在 《日知錄》中又作了計算,說見於 《春秋》的只要22個姓。假如將這些姓聚合去重後,就會發現,古時的姓真實算起來只要35個,它們是:姜、媯、姚、贏、姬、偃、董、防、礹、姒、子、禿、任(妊)、風、歸、籛、隗、彭、曹、羋、衣、漆、曼、斟、酉、熊、允、滕、祁、巳、裫、荀、僖、儇、己。

看到了吧,假如上面沒有你的姓的話,你今日的姓可能只能稱為氏。「姓」是一種族號,是維繫血緣關係的紐帶,「氏」則代表官職、爵位和位置,是利益的標誌。比方姬姓,它下面就有孟孫氏、仲孫氏、叔孫氏、後氏等很多個氏,孟孫氏下面再分氏,如子服氏、南宮氏。這種現象古人稱之為 「氏一再傳而可變」。但不管氏在下面怎樣分,由於同姓,相互之間是不能通婚的,這就是咱們在古書所見的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其時,社會階層等級嚴厲,一般的布衣無姓無氏;貴族女子用姓,沒有氏;貴族男子,有姓有氏。布衣位置低,既沒有姓,也沒有氏,只能是乾巴巴的一個名。比方咱們了解的盜跖、皰丁,都是工作加名,沒姓也沒氏。不過,秦漢今後,姓氏就混為一談了,老百姓也有了姓氏。

看看上面,你的姓氏是貴姓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K3XNW0BJleJMoPM2p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