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業績掉隊 陷資本消費雙困局 王耀引領趨勢論成笑談?

2019-09-10     首條財經

導 語

銷量提升、股價上漲,從目前來看,2019,顯然是多數上市酒企的大年。

行業盛景之下,位列行業三甲、白馬示人的洋河股份,竟然意外失速了。

疲軟的業績增速,持續震盪的股價、高端市場的不如意表現,競品瀘州老窖的彪悍增速,內憂外患之下,洋河的發展疲態盡顯。行業三甲的地位能否保住?王耀的兩個大目標,又是否會成笑話呢?

作者 :楊燦

來源 : 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成立於1949年的洋河股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名酒傑出代表,市場表現不容小視,一直是白馬股的典範。

不過,一份最新半年報,還是露出了洋河的價值底色。

報告顯示,洋河股份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59.99億元,同比增長10.01%,歸母凈利潤為55.82億元,同比增長11.52%。

營利雙收的戰報,並沒為其帶來更大喜悅,反而陷入輿論風口,這是為何?

圖片來自網絡

疲軟的業績走勢

業績自然是重要考量。細分來看,洋河股份在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和歸屬凈利潤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4.18%和15.70%,但是在第二季度,數據下降至2.08%和2.03%。這樣一看,洋河在今年二季度的業績似乎處於停滯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國家還降了增值稅(從16%降到了13%),結合洋河二季度營利微漲,一旦沒有降增值稅,那麼洋河大機率會是下滑狀態。

此外,在高端白酒界,向來有「茅五洋」和「茅五瀘」兩種組合,之所以出現兩種情況,是因2010年前,瀘州老窖一直是行業三甲,2010年起,洋河營收水平超瀘州老窖,此後前三甲就一直被茅台、五糧液、洋河霸占,瀘州老窖則退守第四。

那麼洋河的這份業績,在同業幾位競品中處於何水平?

財報顯示,2019上半年,貴州茅台營收394.88億,同比增長18.24%;凈利潤199.51億元,同比增長26.56%。

五糧液營收271.51億元,同比上升26.75億元。凈利潤93.36億元,同比增長31.30%。

瀘州老窖業績也不遜色,雖營收僅80.13億元,但同比增速卻有24.81%,凈利潤增速更達到39.80%%。

可以看出,高端白酒領域,貴州茅台、五糧液的龍頭地位仍無法撼動,但是作為第三的洋河,正顯出些增速不足。

要知道,瀘州老窖近幾年可是卯足勁,幾次喊話都要重回三甲,雖在營收上洋河還是略勝一籌,但瀘州老窖的增長速度已經是洋河的二倍。

如此攻勢,致使洋河的地位有被趕超風險。令業界大呼,洋河,你究竟怎麼了?

究竟怎麼了

上述聲音,不是空穴來風。從半年報中,不難看出洋河增速已出現放緩。上半年營收增速10.01%,位列上市白酒公司倒數第六名,凈利潤增速11.52%,位列倒數第五。

再來看股價,截至2019年8月30日,白酒行業19家上市公司,五糧液的股價漲幅達182.97%,貴州茅台漲幅為96.42%,瀘州老窖也有142.61%漲幅。反觀洋河,年內漲幅僅21.44%,排在第16位,換言之,排名倒數第四。

從行業強勁的發展態勢看,今年對於酒企而言無疑是個大年。特別是近期,醫藥與酒水板塊逆勢而揚,成為投資者的熱捧對象。

尷尬之處在於,別的酒企紛紛向歷史新高邁進或已創出歷史新高時,洋河卻背道而馳。

截止9月10日收盤,洋河報收108.63元,微跌0.31%,但距離7月初138.5元高點已跌去21%,市值蒸發440億元,失速之態還是令不少投資者冷汗連連。

何以至此呢?

細觀之下,幾個核心數據值得深入考量。

如市盈率,數據顯示,目前整個釀酒業的市盈率平均水平在91.35,洋河僅為14.5。

現金流情況也不樂觀,年報披露今年上半年洋河的經營性現金流為-5.10億元,同比下滑130.75%。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其2008年披露業績以來,第一次現金流出現負值。

這樣一看,洋河是真的有些掉隊之憂。

實際上,這份疲軟在2018年就已顯現。

2018年,洋河營收241.60億元,增速21.30%,歸屬凈利潤81.15億元,增速22.45%,這一數據在19家A股上市白酒企業當中分別位居第十二位、第十六位,基本處於隊伍末尾。

圖片來自網絡

目標笑談?

面對洋河的乏力表現,市場更多維的質疑聲也持續發酵。

一個集中點在於,洋河的年度目標。

2019年,洋河股份董事長王耀提出兩大目標:一是酒體綿柔度取得革命性突破,圍繞綿柔機理深度應用,全面提升產品個性化、特色化和飲後舒適度,引領白酒市場消費趨勢;二是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以上。

從這次的半年報披露中,不難看出洋河的目標差距。在核心數據差強人意,甚至拖下酒水板塊後腿的情況下,引領白酒市場消費趨勢,似乎變成笑談。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洋河股份的漲幅小,跌幅狠,想要讓市場買帳,不是件容易的事。

公開資料顯示,洋河的總部位於中國白酒之都的江蘇宿遷,地理位置可謂坐擁「三河兩湖一濕地」,手握洋河和雙溝兩大名酒品牌,江蘇省內唯有對手,使其能夠迅速收割省內市場。

如今的洋河,發展潛力似乎也受到瓶頸。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省內錄得營收80.7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8.39億元,同比增長2.99%;省外錄得營業收入為79.2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7.04億元,同比增長近20%。

相比之下,一直以來作為大本營的省內戰場,已是放緩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洋河股份營銷隊伍擴充約2000家達到2018年底近1萬家,可見洋河的渠道紅正顯出勢弱。

主要原因在於市場競爭,特別是省內競爭加劇所致。

一方面,江蘇白酒業老二今世緣崛起,2019上半年,其省內收入達到30.57,看似比洋河還差一截,但其同期增加6.95億元收入,而洋河僅有2.34億增長。顯然,這對洋河省內的地位是一個威脅。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並不是主要原因,關鍵的根本在於,洋河進軍高端市場受阻。

從洋河布局看,發力高端可說是其主戰略。在今年年初,董事長王耀曾講道,「時代新國酒,是我們給自己的高端定位。不是品牌上的訴求,而是品質上的訴求。」

據相關資料顯示,洋河2019年推出高端新品雙溝蘇酒頭排酒,售價超千元。只是,高端雄心下,市場反應卻很平淡,天貓銷售量僅有個位數。

據了解,夢之藍,海之藍和天之藍是洋河的三大單品,其中,海之藍和天之藍定位中端,夢之藍定位次高端,高端酒品牌有海之藍M9和手工班系列。

而在江蘇省內,由於海天夢價格非常透明,渠道利潤偏低,導致銷售動力不足,甚至省內部分經銷商可能被其他推廣力度更大的品牌挖腳。

其次,從2018年三大品類的營收比例看,藍色經典占營收的比例大約75%,海、天、藍的比例大約在37:26:37,而定位於高端的M9、手工班系列的營收占比僅10%。

這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洋河的高端困境。對比來看,茅台核心高端產品2018年收入占比接近90%,五糧液高端酒收入占比約80%。

不難看出,白酒尤其是高端品牌白酒的市場,在向次高端品類轉移。

尷尬的是,同屬次序列的洋河股份市場影響力卻差強人意。M9和手工班品牌在消費升級中,和茅台、五糧液相比差距不小。

一面是省內競品不斷進軍,一面是省外實力派吊打,洋河在兩方間夾擊,明顯腹背受敵。

朱丹蓬表示,「洋河增長的空間越來越小,渠道壓貨比較嚴重。之前,洋河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藍色瓶子的差異化,而目前來看,這種差異化幾乎不存在了。從品牌到酒質,再到營銷體系和渠道,洋河的競爭力不夠明顯。目前,洋河的老品增長乏力,新品增長無力。」

雪上加霜

如果說,業績增長乏力是洋河股份面臨的一大難題,那麼員工的動盪無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12月,洋河發生了員工集體維權事件,酒廠分公司的300餘名工人,圍聚公司辦公大樓外集體維權,原因是企業剋扣工資、員工股權利益問題得不到解決。

先看一些數據。

2017年,五糧液員工人均薪酬達到13.72萬元,相較於2016年同比上漲8.98%;貴州茅台員工人均薪酬達到22.85萬元,相較於2016年同比上漲3.82%。洋河股份人均薪酬10.20萬元,相較2016年同比上漲0.69%。

2018年的三季度,洋河股份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分別為5.60億元、9.55億元、12.45億元,相較於2017年的同比增長率接近10%。

同期的五糧液,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分別為12.86億元、26.84億元、37.33億元,同比增長率甚至超過55%。

不難看出,洋河的薪資待遇較「茅五」級別,著實不算高配。

不過,事發之後,洋河也給了一套解決方案,從1月開始,初級工工資收入和福利將會上調。

相比普通員工薪資需維權才可獲得,其高管薪資就是另一番景象。

首條財經發現, 2016-2017年,洋河股份管理人員的稅前報酬總額分別為1152.03萬元、1111.5萬元;而貴州茅台同期的數額僅為651.09萬元、721.02萬元,五糧液2017年公司管理人員的總薪酬僅160.87萬元。

可以直觀看出,洋河的高管薪資在「茅五洋」中,已超出其他兩位兩倍不止的水平。這樣的差別待遇,也難怪底下員工不滿了。

老三的尷尬

梳理至此,洋河的尷尬局面立顯。

一般來講,行業老三本身就是個尷尬所在。

第一名是龍頭,常常被緊盯;第二名作為第一名的對手,各自較勁;而第三名,要麼坐收一點漁翁之利,要麼被遺忘,更甚者還會一個不小心被後者趕超,真是提心弔膽的日子。

而洋河的尷尬,也洽洽在此。作為第一梯隊一員,與茅台,五糧液差距還較大,後面還有瀘州老窖的玩命追趕。如何破解這份尷尬,需要董事長王耀認真思考。

如何破局?

首先面臨的是品牌升級難題。

數據顯示,在2017年,高端白酒市場上茅台占據一半以上份額,達到63.5%;五糧液緊隨其後,市場占比為25.9%;國窖1573僅有5.6%份額,其餘品牌瓜分剩下的5%市場。

洋河的的高端白酒在於夢之藍M9和手工班,相比狹小的市場份額,其價格卻不便宜,M9的零售價高達1500+。

這個價格與900多的國窖1573和1000齣頭的普五相比,略顯雞肋。

也基於此,2018年,洋河夢之藍M9和手工班只創造了7個億的營收,貢獻有限。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消費者心裡,洋河股份的高端品牌印記還相對薄弱。

此外,作為濃香型白酒,就市場而言,洋河的可替代酒更多。自身也缺乏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洋河股份也承認,和茅台與五糧液相比,洋河在品牌力打造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其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今年提出品質革命,以進一步提升綿柔品質。

其次,是洋河的發展潛力問題。

省內的銷量停滯加上省外的各項品牌夾擊,無疑對洋河的發展造成不小壓力。

白酒行業專家、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稱:「白酒市場已經進入充分競爭階段,不管是江蘇省內還是相鄰的安徽、山東酒企,都在發力高端,洋河海、天、夢的各個價格帶都是充分競爭的。未來,洋河股份不可能再有以前那麼大增長了。」

另一個考量是壓貨問題。

據了解,洋河一直以深度分銷著稱,不斷升級打法,最終超越了瀘州老窖,晉升行業第三。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弊端,積壓的渠道庫存風險不可避免。

從5月20日起,洋河股份對主導產品的終端供貨價進行調整,並發布對部分產品全面暫停供貨消息,這說明洋河已開始控貨。

一個月完不成談話,兩個月完不成降職,三個月完不成免職的激進考核辦法,也被外面質疑過於剛性,是否更易造成渠道壓貨的弊端問題呢?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洋河股份應收票據大幅度增加138.08%,達到4.49億元,而同時預收帳款下滑13.53%。

這個數據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洋河股份對經銷商不再那麼強勢,賒銷現象有所抬頭。

圖片來自網絡

緊迫性思考

值得強調的是,這些「禁錮」匯聚之下,勢必影響市場表現,進而影響資本態度。

有專家表示,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翻雲覆雨,相愛相殺都是常事。企業一個不小心就會陷入看空魔咒。鑒於洋河如今的疲態,如何挽回市場信心,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不難看出,擁有「擁有中華老字號」、一向白馬示人的洋河困局滿滿。曾經說要做最懂酒、最會釀酒、最會賣酒的酒業巨頭,卻在快速疊代的市場競爭中,疲態盡顯。內憂外患之下,放慢腳步的洋河,正在陷入資本、消費雙困局,凸顯改變的緊迫性。

能否保住前三,如何實現引領白酒市場消費趨勢的大目標,如何絕地反擊跨過資本、消費的瓶頸坎,顯然,洋河股份亦或當家人王耀看點頗多,首條財經也將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JweH20BJleJMoPM0W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