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檢察日報2019年12月10日頭版
原標題:借民營經濟一雙安心飛翔的翅膀 廣東深圳:打造「深圳樣本」構建法治營商環境
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追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歷經40餘年,這裡的民營經濟穩步發展,逐步壯大。
「深圳市檢察機關以實際行動,給我們企業家吃了『定心丸』。」在深圳市檢察機關送法進企業活動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及法務處總經理趙傑這樣評價。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016年3月,最高檢出台「18條意見」,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2018年11月,最高檢明確規範辦理涉民營企業案件的11條執法司法標準,強調堅決防止將民企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深圳市檢察機關有何「獨門秘籍」?
專業守護,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深圳市某醫藥企業因在申請GMP過程中銷售了部分試生產的藥物,陷入一場「假藥」風波,一度陷入困境。2015年10月,深圳市南山區檢察院將該案報送市檢察院審查。檢察官黃韻芮審查案卷後,對案件認定提出疑問。
是行政案件還是刑事案件?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就有可能毀掉一個企業。
經審查,該醫藥企業2005年取得涉案藥品批准文號,擁有該藥品完全的商標權及專利權,一直委託其他醫藥公司進行生產。2013年,經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該醫藥企業變更了生產企業及生產地址,隨後在深圳的新車間試生產了約2.4萬支針劑,經抽樣檢測符合規定。同年8月,該醫藥企業申請GMP認證,未獲同意,整改後再次申請,直至2014年12月才獲得批准。
GMP是一套適用於製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要求製藥、食品等生產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生產設備、合理的生產過程、完善的質量管理和嚴格的檢測系統,確保最終產品質量(包括食品安全衛生等)符合法規要求。問題出在未獲得GMP認證期間。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該醫藥企業銷售了部分試生產針劑,並獲利140餘萬元。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認為試生產針劑屬於「必須經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的藥品,應當按照假藥論處。
「銷售的針劑是否是刑法意義上的假藥?藥監部門的認定意見是否應當被採信?」通過對案情仔細研究,並多次走訪食藥監局諮詢專家、查閱相關法規等,黃韻芮有了答案。
「該醫藥企業是嚴格依照法定程序辦理的,提前銷售藥品的行為嚴格意義上是一種行政違規行為。」黃韻芮告訴記者。
2016年1月,檢察機關作出絕對不起訴決定,這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非公有制雙高醫藥企業從停產回到正常經營軌道,逐步成長為醫藥行業的領軍企業。
強化理念,讓平等保護深入人心
「騰訊能順利成長是非常幸運的。」騰訊公司安全管理部總經理朱勁松告訴記者,創業初期的騰訊公司有很多「疑難雜症」都是在深圳市南山區檢察院的幫助下解決的。
2017年2月,騰訊公司遊戲伺服器遭到名為「暗夜小組」的黑客攻擊。這是一起跨國實施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新型案件,犯罪團伙擁有國內近半數的DDoS黑產份額,是近年來司法機關打擊的最大的網絡黑客團伙。
「境外作案的黑客團伙都比較有經驗,將證據全部銷毀後,偵查機關幾乎無處下手取證。」朱勁松說。南山區檢察院提前介入引導偵查,該院智慧財產權檢察部部長楊傑接手案件後從查明「暗夜小組」黑客團伙掌握的殭屍伺服器IP位址及相應流量入手,查明「暗夜小組」收量、維護、分析攻擊目標IP和組織攻擊各環節的具體事實與團伙成員的分工情況,以及被害單位為修復系統數據、功能而產生的必要費用。2018年3月,南山區檢察院依法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姚某、原某等11人提起公訴。「暗夜小組」徹底覆滅。
在深圳,民營企業占比近9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三分之一,1.44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80%,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深圳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檢察機關在高新技術園成立了智慧財產權檢察室,形成了一個信息共享、部門聯動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模式,由傳統的座談『問診』轉變為上門『詢診』,為企業提供最直接的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深圳市龍華區檢察院檢察官廖婷告訴記者,隨著辦案理念的轉變,檢察機關不再是就案辦案,而是更加注重案件辦理對企業的影響,並對辦案效果進行評估。
「在法律框架落實對民營經濟平等保護的理念。」深圳市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王惠玲告訴記者,2016年,深圳市檢察機關落實中央要求,充分發揮檢察職能,重點開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工作,「要讓平等保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僅要保護國有資產、國有企業,還要平等保護民營資產、民營企業,做到一視同仁。」
整體推進,護航法治營商環境
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
「深圳市檢察機關對民營企業的保護可以用『早、快、深、實』四個字概括。」王惠玲解釋說,落實「18條意見」早,案件辦理高質效,腳踏實地落實各項舉措,真正轉變辦案理念。
如何進一步拉近檢企聯繫?深圳市檢察機關成立了非公經濟聯絡辦公室,搭建服務非公經濟發展智慧平台,涵蓋了在線法律諮詢、典型案例推送以及遠程視頻會議等功能,以平台的智能化推進服務的便捷化。同時,將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作為服務民營經濟的重要內容,2017年6月,深圳市檢察院作為業務主管單位,正式註冊成立民非社會組織——深圳市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研究中心,吸收華為、騰訊、大疆等28家民營企業為會員單位。兩年多來,該研究中心組織開展典型案例剖析沙龍、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經驗交流、十周年紀念座談會等系列活動,搭建起立法、司法、企業、學術等各界的交流溝通平台,積極回應企業訴求,提供精準司法服務。
「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機制,保護民營經濟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深圳市檢察機關積極出台相關機制,有效推進、逐步落實,給企業吃下『定心丸』。」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羅湖區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會長楊瑞告訴記者。
除了開展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深圳市檢察機關還進民企以案釋法,提升企業依法治企、規範經營的水平,並以溝通聯絡為抓手,構建「親清」新型檢商關係。
「在深圳這個講創新的城市,更能感受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深圳市人大代表、鹽田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濱告訴記者,檢察機關對民營企業家的關心,包括激發民營企業家的企業家精神,都是十分罕見的。
2015年,深圳市檢察院結合前海蛇口自貿區建設,研究出台服務保障自貿區發展的23條意見,在此基礎上,深圳市檢察院今年正式出台《深圳市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從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十個方面為該市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工作指引。「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出台這個意見更便於檢察機關為創建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貢獻檢察智慧。」深圳市檢察院研究室主任李榮斌告訴記者。
「起步早、工作實、效果好。」深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蔡立對檢察機關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給予高度評價。法治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家暖心、安心、放心,深圳市檢察機關積極服務民營經濟,增長的不僅僅是經濟產值,更走進了老百姓的心裡。
(註:本微信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權方面的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