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醫療隊攜中藥方劑和中醫療法馳援武漢效果顯著 79歲危重症患者經中醫治療轉危為安

2020-03-16     勞動午報

「捨不得你們!是你們救了我的命啊!」一位高齡危重症患者在病情平穩準備轉入專科醫院時,緊緊地拉住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該校馳援武漢臨時黨支部書記葉永安的手。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和第二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支援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重症六病區以來,採取中藥方劑與中醫技術療法相結合的治療,臨床效果顯著。

中醫治療79歲危重症患者療效顯著

說出上述感言的患者79歲高齡,新冠肺炎(重症),發病10餘天,於2月5日入院。入院時他的肺部影像學呈持續性惡化,醫生給予抗感染治療、配合高流量吸氧。

在葉永安的帶領下,醫療隊將該患者作為典型病例進行討論,認為該患者的病情進展迅速,肺功能狀態差,長時間的低氧狀態對臟器及中樞神經造成較大影響;隔離病房內無家屬陪伴的特殊環境也對其心理造成較大影響,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因素引發了疾病的惡化。從中醫方面考慮,該患者屬濕毒傷陰、津虧氣耗,造成氣陰兩傷、心神失養的臨床表現。

因此,醫療隊採用暫停精神類鎮靜藥物,並調整中藥處方,結合今年氣候屬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運用司天方正陽湯,加大劑量益氣養陰藥進行辨證施治。治療方案調整3天後,患者症狀逐漸好轉,一周後出現明顯的病情轉折,夜間可以安眠,低氧症狀得到改善,從病危轉為平穩狀態。得知自己即將離開重症區時,老人激動地流下眼淚。老人的家屬打來電話,強烈要求醫療隊繼續為老先生提供中醫治療。

對於該病例,葉永安表示,患者最初表現為陰虛燥熱,存在出血等潛在危險,也是出現極度煩躁不安的原因。經過幾周治療後,煩躁症狀已消失,各項指徵得到恢復。其主要的中醫治法是以滋陰為主,同時要補陽氣,陽中求陰、陰中取陽。

他們是醫療隊公認的「王爸爸」「王媽媽」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ICU主任王彤和CCU護士長王兆嘉在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口中是「絮叨」的「王爸爸」「王媽媽」。

抵達武漢後,王彤第一時間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對接,指導病房改造,制定病區規範流程,跟進物資儲備。每天他數次往返於醫院與駐地,無論清晨還是凌晨,都會監督每位戰友穿戴好防護裝備,嚴格把關每個細節。「王爸爸」擔心大家飲食不習慣,吃不下飯會導致體力跟不上,所以每天他都會「檢查」每位隊員是否吃飯,吃了多少。由於上下班時間不同,有的班次經常趕不上正常用餐時間, 「王爸爸」總是提前把飯菜熱好,讓大家可以吃上熱飯。

作為護士長,王兆嘉根據患者情況,歸納總結了危重患者護理工作要點。她帶領護理團隊運用中醫身心並調理論,安撫患者焦躁的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王媽媽」用女性特有的溫柔與體貼關心著每位隊員,照顧著大家的飲食起居。

截至目前,病區的病人全部由病危、病重轉為普通輕症。接下來,醫療隊將繼續總結經驗,參與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讓更多患者受益於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

本報記者 任潔 通訊員 杜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Qu5XAB3uTiws8KVw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