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外來老人

2020-09-08   北極星文學

原標題:上海的外來老人

高端 純粹 唯真 創新

作者簡介

青春,阜陽市作家協會會員,高級教師,現任《北極星新文學》副總編。

老漂族

文/青春

——

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個小公園,它是「老漂族」喜歡去的地方。因為,那裡有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在這些老漂中,有爺爺奶奶,也有外公外婆。他們大多是居家,有時也在每天晚飯後或者周末帶孩子來公園玩耍。他們三五成群,操著不同地方的口音,用「地方普通話」聊天。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老漂們聊的最多的是:他們帶娃的方法和觀念與兒女之間存在的差異;還有他們在上海這個特殊城市生活的不適應感。

其中一個湖北的爺爺,他老伴在另一個城市給大兒子帶孩子,他在上海給二兒子帶孩子。常年與老伴不得相聚。有次,他開玩笑地說 :「都說老來伴,老了老了倒分居了」,這話讓人聽了確實有幾分酸楚!帶娃對他來說是個未知數,因為沒有達到「科學」帶娃的要求,時常被兒媳數落。他困惑,無奈,也委屈。

有個河南的陳奶奶,她的老伴捨不得田宅,留守在老家。她獨自來上海帶孫子。她說,有時,早上她還沒有睡醒,兒子就悄悄地上班走了。晚上,等兒子下班回來,她已經睡著了。同住在幾十平方的房子裡,有時居然兩三天見不到兒子!也只能在周末,一家人才能坐在一起吃頓飯。看到兒子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心疼!想到老伴的冷暖和安康,牽掛!

從穿著打扮和口音能明顯的區分上海本土老人和老漂。上海人有排他性。上海本土老人與老漂們很少聊天交流! 有一次,一個上海奶奶對一個漂奶說:「看樣子,你家的孫子居然比我們上海的寶寶聰明!」「那是你的偏見,憑啥你上海孩子就一定是比我們的寶寶聰明呢!」結果不歡而散。

老漂們的生活模式就是,買菜 ,做飯,帶娃,幹家務,去公園。沒有了茶餘飯後與左鄰右舍的閒坐閒聊,沒有了親戚朋友間的互相走動,聽不到家畜家禽的歡叫,聞不到泥土的芬芳……除了看一幢幢的高樓大廈,還有一張張陌生的面孔,就是聽一陣陣的車鳴,還有風過耳。

老漂族,中國式父母的特殊群體。老漂們的情況各不相同,但都有隱痛。老漂族,會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

北極星新文學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