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活動在昆啟動

2024-01-19   開屏新聞

原標題:「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活動在昆啟動

1月19日,「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活動啟動儀式在昆明舉行。活動以「雲南民歌大家唱 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通過唱響雲南民歌的方式,吸引廣大群眾跟隨雲南各民族的歌聲,感受七彩雲南的神奇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從不同維度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為增強社會凝聚力,推動雲南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民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氣節。民歌是人民的歌曲,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滲透於群眾火熱生活。雲南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雲南是自古以來的歌舞之鄉,正如大家常說雲南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天生自帶音樂細胞和快樂基因。

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藝傳承中,雲南積累了眾多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歌,有據可查正式收錄在冊的雲南民歌就有近兩千首,如廣為流傳的《快樂拉祜》《彌渡山歌》《阿佤人民唱新歌》等等。雲南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成就了雲南歌舞之鄉的美譽,也給予了雲南人張口就來的底氣。大理的《小河淌水》被譽為東方小夜曲,楚雄的《彝族敬酒歌》被評為最熱情最霸道的敬酒歌,麗江的《瀘沽湖情歌》被稱為最浪漫最深情的愛情表白。

人們用歌聲激揚勞動的智慧和愛情的力量,抒發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快樂,傳承優秀文化、傳播公序良俗和傳授生產技能,優美的民歌傳唱于田間、迴蕩在山野、流淌於溪澗、綻放於花海,鮮活地呈現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是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

活動啟動當天,雲南民族村內的歌手、演職人員們紛紛唱出各自民族的優秀歌曲。在藏族村寨中,演職人員穿上盛裝,唱起歌、跳舞蹈,熱情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們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熱情豪放的民族,本次我們從香格里拉帶來了省級非遺曲目《甲勒》,此外還有傳統的鍋莊、弦子等,希望大家喜歡我們歌曲、表演,歡迎大家到美麗香格里拉遊玩。」雲南民族村演員滇增曲培說道。

據介紹,《甲勒》意為茶歌或敬茶歌,流傳於迪慶州德欽縣的藏族、傈僳族聚居地區,多在傳統民俗節慶活動時進行,內容主要為歌頌藏族傳統產茶、購茶、馱茶、卸茶、煮茶、打茶、敬茶等歷史,體現藏族對茶文化的敬重禮儀,見證民族團結友誼,蘊含豐富的傳統歷史文化信息,對研究民族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據介紹,此次活動從2024年1月至12月貫穿全年,分線下和線上同步開展。線下以省、州(市)為單位組織本級的賽歌活動,並以(州)市為單位,按賽歌類別選送節目參加省級賽歌活動展演,展演最終選拔出各賽歌類別的前60名歌手,參加「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雲南民歌大家唱」頒獎演唱會及宣傳推介活動。線上活動將在抖音平台開展報名入駐、直播扶持等推介活動。

活動參賽人員不設年齡、性別和區域限定,參賽者可通過抖音或掃描「雲南民歌大家唱」二維碼參加報名。在賽歌曲目上,雲南民歌(含放牧調、生產調、勞動號子、山歌、舞蹈歌、小調、情歌、酒歌、兒歌等)均可選擇,線下賽歌曲目每人限定一首,線上曲目數量自定。為了方便群眾賽歌,賽歌分為獨唱、二重唱(含民間對唱)和組合唱(3人—6人);器樂伴奏在3人左右;每首曲目不超過5分鐘。

把話筒交給群眾、把舞台讓給群眾,讓群眾當主角,本次活動以雲南民歌為載體,以群眾為主體,以新時代為主線,在經典傳唱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這一活動將貫通全年,傳唱雲嶺大地,並在今後常態化持續開展,詮釋共建共享。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孫江葒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一審 曹婕

責任編輯 袁熙

責任校對 朱麗

主編 何曉宇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