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代言復興路1|80後「海歸繡娘」府涵璐:奮力織出鄉村振興「錦繡圖」

2024-10-13     揚子晚報

開欄語: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四好農村路」的發展理念,要求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十年奮鬥,阡陌通途。沿著總書記的指引,如今14萬公里農村公路延伸至田間地頭,描摹出江蘇大地最細微的脈絡。在鄉村振興的復興路上,一個個曾經「跳出農門」的知識青年,踏著嶄新的農路回鄉。這批見過都市繁華的「80後」「90後」,何以選擇重新紮根泥土?揚子晚報即日起推出「新農人代言復興路」系列報道,聽新農人講述自己腳下走過的不尋常之「路」。

輕繡森林

府涵璐

府涵璐出生在蘇繡發源地之一的光福鎮澗里村,父親是從事園藝栽培的高級技師,母親則是蘇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留學英國並在美國工作多年後,府涵璐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創業。2020年,她在家鄉成立了蘇州市吳中區遇澗鄉土工藝專業合作社,成為蘇州第一家由海歸女性領辦的民間工藝類專業合作社。

「輕繡森林」依託環太湖公路

府涵璐深知,要讓傳統的蘇繡技藝煥發新的生命力,必須進行創新和現代化轉型。因此,合作社中不僅保留了傳統刺繡的工藝,同時大力設計創新,將蘇繡與現代生活用品、服飾、首飾等合,開發了多種蘇繡文創產品。

在創業的過程中,府涵璐深知要讓傳統的蘇繡技藝煥發新的生命力,必須進行創新和現代化轉型。因此,她在合作社中不僅保留了傳統刺繡的工藝,同時大力推動設計創新,將蘇繡與現代生活用品、服飾、首飾等相結合,開發了多種蘇繡文創產品。她的團隊至今已獲得2000餘項原創作品版權,並榮獲多個設計獎項。在她的帶領下,合作社堅持品牌化發展道路,推動蘇繡在市場中找到更多應用場景,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商業化的有效融合。

府涵璐

澗里村曾是一個相對偏僻的小村莊,環太湖公路蘇州段的開通,不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為府涵璐的蘇繡產業和鄉村旅遊帶來了大量客流。她創立的「輕繡森林」共享農莊便是依託環太湖公路的開通,逐步發展壯大。

「輕繡森林」是府涵璐將蘇繡文化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代表項目。農莊內有蘇繡主題茶空間、蘇繡體驗課堂、江南文化展示館等,不僅展示了蘇繡的精湛技藝,也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的自然風光和文化魅力。農莊開業以來,年接待遊客量超過1萬人次,帶動了繡品和農產品的銷售,預計年綜合收入突破300萬元。府涵璐說:「這條環太湖公路不僅縮短了城鄉之間的距離,也為我們的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是我們走向鄉村復興的致富路。」

交通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旅遊業的興起,也為村裡的農民帶來了更多增收機會。隨著「輕繡森林」的遊客數量增多,村民們自發開設了農家樂和民宿,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旅遊的業態。府涵璐與合作社還積極幫助村裡的困難婦女和年輕人加入蘇繡的傳承隊伍,通過技能培訓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經濟獨立和自我發展。

蘇繡元素「織」進網遊

如今,府涵璐將蘇繡帶到了更遠的地方,中法文化論壇、國際時裝周、投洽會等都能看到府涵璐身著蘇繡的身影。2024年,府涵璐與母親府向紅一起與騰訊遊戲開發設計了《沖呀!餅乾人王國》的典藏服裝。

從致富路走向時裝周

同時,府涵璐還積極推動蘇繡的國際化傳播,她在合作社中成立了中英雙語刺繡培訓班,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前來學習蘇繡技藝。

府涵璐的創業故事,是新農人返鄉創業的縮影,也是文化與產業融合的生動實踐。蘇繡這一古老技藝煥發出勃勃生機,並逐漸形成了「蘇繡+農業+旅遊」的產業模式,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未來,府涵璐計劃繼續擴大合作社的規模,推出更多結合蘇繡與時尚的創新產品,並進一步推動蘇繡文化與鄉村旅遊、生態農業的深度融合。她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能夠帶動更多鄉村實現產業振興,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看到鄉村發展的廣闊前景。她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鄉村振興是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共同努力的事業。」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婧儀 美編 馮晨禛

校對 王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8caad024a3175bcbd9d38c96cf3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