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雲上」一小步,能源革命一大步

2023-09-01   懂懂筆記

原標題:蘭考「雲上」一小步,能源革命一大步

「 能源變革的底座是雲計算。」

時間倒退五年,蘭考縣的村民李俊超怎麼也想不到自家的屋頂裝上光伏板,不僅用電不花錢,還能小有盈餘。當然,他更想不到的是,無意中成為了能源革命的先鋒。

這一切變化,都源於五年前河南省蘭考縣被定為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縣。

01 」

持續探索:有了太陽有了風,還差一朵「雲」

用了很多年的火電,李俊超認為這是常態,沒想自己有一天用到的電是來自太陽和風,還有「雲」。

我國農村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直存在。一方面對煤炭過於依賴,環境污染嚴重並且供給不充分,另一方面農村儲量豐富的低碳資源(風、光、水等)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煤炭是農村主要用能來源,效率低且污染大。而我國農村地區分布著大量可再生能源,如風能、水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正是看到這些天然優質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牽頭髮起了一起農村能源革命,李俊超所在的河南蘭考縣幸運地成為第一批試點。

蘭考縣作為能源變革的試點,首要任務就是能源供給結構的變化。「蘭考作為典型的農業大縣,風、光、熱、農林廢棄物、畜禽養殖廢棄物等能源資源豐富,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蘭考縣發改委主任科員王雪林說。

一些更顯性的變化發生了,家家戶戶的屋頂都裝上了太陽能板,每個村子都有了風機。

不過,李俊超發現自家裝在屋頂上的太陽板,似乎還沒有用起來。

原因在於,新能源就是靠天吃飯,太陽能和風能並不會穩定地輸出,今天下雨、明天颳風,誰也說不準。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特徵十分明顯,難以與用電需求相匹配,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作為試點,蘭考縣還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能源技術的革命。傳統的能源管理與調控技術不能滿足需求,需要發生根本性變化,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因此,探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通過5G、雲計算、大數據等ICT技術,推進「網際網路+」智慧能源體系建設,以適應能源發展的新形勢。

可以說,技術革命是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新模式之間的橋樑,是能源變革的催化劑和放大劑,沒有高效的智慧能源體系,無法實現多種能源互補的穩定供給,無法實現精準高效的消費分配。

架起技術革命這座橋的,就是那朵「雲」。從2020年開始,蘭考縣供電公司、國網河南電力聯合華為雲開始了更進一步的探索。

02 」

技術+勇氣:攻破一個又一個世界難題

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切換,挑戰一個接一個地來了。作為試點,蘭考縣就是要攻破這一個又一個難點。

蘭考在縣內開展了扶貧屋頂光伏項目和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傳統發電模式電力來源非常集中,從發電廠統一輸出。但是現在多種新能源發電來源分散,在每一個屋頂,每一個風機。每一個終端的數據都需要逐個收集並匯總統計,才能得出總體發電量,在一些農村地區,太陽能發電甚至需要「以屋頂為單位」各自為戰。可見,分布式新能源海量節點分散,數據匯聚難,調節管控難。

國網河南電力採用華為雲Stack提供的數據中台、物聯網等能力建設了新一代數字化系統,通過ROMA Connect服務,通過支持HTTP、MQTT等多種協議,解決了端側協議雜亂、各自為戰的難題,將數以百計的智能電錶等IOT終端的數據進行匯總,初步整理加工後匯總至能源資料庫,以作為輸入和參考完成電網策略的制定。該項目自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已累計完成4000萬+條數據的接入。

我們知道,對於複雜業務的數字平台的構建,大部分的時間和支出將用於集成工作,數字化轉型需要融合集成平台(Hybrid Integration Platform )。融合集成平台是融合技術、數據,賦能應用的機構數字服務中樞,能夠很好的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訴求,是重構數字化世界的基礎。所以,華為雲Stack的ROMA Connect服務是新型智慧電力系統的根基。

還有一大挑戰來自新能源的不穩定性,發電功率受到天氣等環境因素的強制約,實時功率存在較大的波動性,輸出功率不穩定,設備過載頻繁。要求電網的數據處理系統具備低時延能力,快速反應應對新能源發電的波動。

華為雲Stack的雲邊協同能力支持數據的分鐘級採集,能夠實現感知層、平台層、應用層的數據共享,平均時延小於100ms,為電網實時調整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從單一傳統能源到多能互補,供給端發生了變化。從生活用電到生產用電,消費端的需求也在逐步釋放。一端是波動的電力生產,一端是多元、複雜的電力消費。傳統的源荷預測模型無法滿足多能互補生產模式下的需求,為了保障用電,需要建立新型用電-發電預測模型。

國網河南電力採用了華為雲Stack的MRS雲原生數據湖服務,構築源網荷儲協同控制平台,基於澎湃分析計算能力支撐新能源電力調度優化策略,精確預測清潔能源發電量。

大規模利用新能源發電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重構。在蘭考縣的試點中,華為雲拿出最先進的技術,河南電力拿出敢於創新的勇氣,一步一步探索出一個全新的模式——蘭考模式。

03 」

蘭考縣一小步,能源革命一大步

如今,李俊超已經吃到了試點的紅利,不僅生活、生產用上了清潔電,還能「種」太陽能來賺錢。

據代莊村黨支部書記代玉建介紹,代莊的屋頂光伏由國電投負責投資建設,每塊光伏板年收益40元,每戶年收益約1600元,相當於多種2畝地的收入,穩定收益20年。以前在田裡種糧,現在在房頂「種」太陽能,可以一勞永益。

幾年間,李俊超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背後是整個蘭考縣進步。

截止2022年底,蘭考全縣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15 萬千瓦,比2016年增長31倍。更重要的是能源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全縣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22%提高到80.4%,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從21%提高到97%。

能源結構變化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30%提高到100%,秸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6%,大大降低了碳排放;農民通過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滿足日常生活用電的同時,將多餘電量送上電網,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有充足的餘量發展新興產業,拉動當地經濟。

通過試點,基於華為雲Stack與河南國網聯手打造的蘭考能源網際網路平台,河南上線了首個縣域新型源荷多層控制系統,填補國際上縣域電網精細調度空白。讓蘭考縣域電網實現「可預測、可控制、可自適應。」真正實現了從「遠方來」到「身邊取」的歷史性變化。

李俊超享受著清潔用電的同時,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所在的蘭考縣已經有了這麼多的「世界領先」。

國網河南電力與華為雲Stack的聯合探索,取得了多個新能源發電領域首次突破,在技術層面也取得了多個世界領先。比如,突破性實現5*24小時不間斷新能源供電,達到新能源「自給自足」要求;上線首個縣域新型源荷多層控制系統,填補國際上縣域電網精細調度空白;新能源出力短期預測準確率達到96.5%,遙遙超出國際同類標準。

基於蘭考的成功實踐,2023年3月,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組織在全國範圍廣泛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推進分布式能源技術創新應用,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探索智能化、共享化農村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新模式。

試點,最大的意義是走出一條沒人走過的路。蘭考縣藉助雲計算、大數據、IoT、AI等技術構建能源網際網路平台,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行,為全國乃至世界範圍探索出一條高效可行的,縣域發展新能源的路子,這對於正在大規模推進的能源革命帶來樣板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