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電視的朋友肯定熟悉楊志剛這個名字,他曾經在《鐵梨花》、《打狗棍》、《大秧歌》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視劇中擔任重要角色。
隨著這些影視劇風靡全國,批評和質疑的聲音像浪潮一樣席捲了這個演員。
因為楊志剛的名字經常與另一個人聯繫在一起,那就是郭靖宇,楊志剛的弟弟。
在節目中,他曾坦言自己和哥哥一起擔任導演或製片人拍攝的影視劇多達15、16部,難免給觀眾一種「捆綁銷售」的感覺。
此外,在民國傳奇劇里,他也總是扮演主角。他的銀幕形象單一,台詞說得慢,演技也是負面評價。
所以很多人對楊志剛的印象停留在「靠哥哥」「有背景」的層面。看來那個總演「傑克蘇」的演員也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成功人生。
然而,誰能想到,他是一個內心掙扎,直到母親彌留之際才喊出「媽媽」的15歲少年。
紅黑的背後,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悲傷。
01
1977年,楊志剛出生在承德市的一個六口之家,他是三個兄弟中最小的孩子。
我父親姓郭,我哥哥姓郭。為什麼父母相同的兄弟會有不同的姓氏?這是一個讓楊志剛無法釋懷的故事。
楊母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太好,自從她生下楊志剛後,情況越來越糟。醫生曾告訴他,這種身體狀況可能會持續18年。
為了表達對另一半辛勤工作的感激之情,楊志剛父親決定讓剛出生的兒子隨母姓。
當時家裡人口眾多,連維持基本生活需求都困難,更別說讓楊母照顧自己了。
於是,聞訊趕來的老奶奶提出了一個建議,既然孩子已經改姓楊,不如領養到他叔叔家。
正如我叔叔多年沒有孩子一樣,楊志剛,作為他收養後的獨生子,是他自己的親人,當然不會虧待他。
雙贏的做法得到了兩家的一致認同。從那以後,楊志剛稱他的母親和父親為大姑和叔叔,而他的叔叔和嬸嬸則被稱為父親和母親。
姓氏可以改,但是割斷了親情的紐帶。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楊志剛經常去我姑姑(實際上是我媽媽)家玩。姑姑很疼愛這個小兒子,經常開廚房給他吃。
哥哥們也和這個小哥哥一起玩,爬樹,拔鳥蛋,玩遊戲.只要他們跟著郭靖宇,就會有無數的快樂時光。
那時候,被成千上萬人愛戴的楊志剛,並不知道他的身世,只是覺得他的姑姑和哥哥們對自己太好了。
隨著楊志剛的成長,他開始發現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他的三個哥哥和鄰居都喜歡叫他「郭小四」。
楊志剛很困惑,但他不敢問。他隱隱約約覺得,如果他問了,哥哥是不會陪自己玩的,只好把這個問題深深埋在心裡。
其實成年人往往會低估孩子的敏感,以為一顆破碎的心,給予足夠的補償就可以修復。
對於孩子來說,愛和被愛都需要證明。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回答,往往會陷入自我懷疑。
02
有一次,郭靖宇計劃和幾個朋友去爬山,其他孩子認為楊志剛太小了。
,就讓郭靖宇不要帶著這個「拖油瓶」。郭靖宇也僅比楊志剛年長五歲,玩心大起時哪還顧得上這個弟弟,於是興沖衝來找郭靖宇的楊志剛,眼睜睜地看著哥哥和其他人越跑越遠。
他只得拚命地在後面追哥哥,奈何年紀小體力不足,一個不小心就摔了個跟頭,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聽見弟弟哭聲,郭靖宇才終於反應過來,他趕忙跟其他孩子告別,轉身跑向弟弟,看著手掌磨破皮的弟弟,心疼極了。
自那以後,郭靖宇對弟弟更加照顧,走到哪兒都帶著。
兄弟倆的感情日漸深厚,而楊志剛心底的疑問卻沒有隨著時間消解,他終於問出了那個問題:
「為什麼你們都管我叫郭小四呢?」
郭靖宇一時語塞,想著弟弟逐漸長大,真相終是瞞不住,於是將彼此是親兄弟的事實告訴了楊志剛。
那一刻,楊志剛的心裡五味雜陳,他不明白,為什麼父母要將自己送人?是因為我不夠聽話嗎?
多年疑惑有了答案,他卻沒有感到輕鬆,反倒成了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儘管委屈不滿,但楊志剛對親生父母的愛還是難以割捨,他知道「姑父姑媽」的喜好和習慣,也總是記掛著他們。
可記掛歸記掛,他知道,那個家終歸是回不去的。
一邊是親情羈絆,一邊是心結難解,楊志剛的性格悄悄地發生改變,他不再那麼活潑開朗,而是變得內向起來,上學也獨來獨往,顯得很孤僻。
郭靖宇察覺到弟弟的變化,愈發地感到內疚,他覺得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更加下定決心要補償楊志剛,無論是生活上,還是事業方面。
這也為他日後盡心在自己的作品中扶持弟弟,埋下了伏筆。
03
到了初中,如同其他叛逆期的孩子,楊志剛無心學習,不僅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經常逃課出去打桌球。
一次,他趁自習溜出去打球,被老師發現沒收了球拍,本就敏感的他,更加自暴自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郭靖宇得知後,深感自責,因為那個被沒收的球拍是他送的,同時也為弟弟的未來憂心不已。
終於,在深思熟慮後,郭靖宇對楊志剛提出建議:考藝校,學舞蹈,今後也算一門技術。
年少懵懂的楊志剛對舞蹈並沒有什麼概念,想著應該和武術差不多,又不用背書學習,就聽從了哥哥的建議,自此踏入了藝術表演的大門。
那時的楊志剛已經14歲,過了學舞蹈的最佳年齡了,作為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意味著他要比同學付出更多的努力。
同學輕易就能完成的動作,他做一次就痛不欲生,每天早上起來,骨頭都跟散架似的。
對於當初勸自己學舞蹈的哥哥,他頗有微詞,一度想要退學,可郭靖宇一直關注著弟弟,時刻督促著他,楊志剛不得不堅持下去。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者也能居上。六年間,他從毫無舞蹈基礎一直跳到成為班上的佼佼者。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在進入藝術學校的第二年,楊志剛就收到了生母病重的消息。
只有15歲的他,火速趕回家,與哥哥們一起盡孝,他特別想叫一聲「媽媽」。
可是,那聲「媽」就是梗在嗓子裡叫不出來,他踟躕很久,直到母親去世,也沒能開口,這件事成為他終生的遺憾。
母親去世後,楊志剛一夜長大,更加發奮練舞。
從藝校畢業後,他前往北京舞蹈學院進修,1999年,又憑藉出色的舞蹈功底成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以後,楊志剛的人生隨之改變,他的事業與愛情都將在這裡開啟。
04
在北電讀書時,楊志剛一直過著平平淡淡的大學生活,與他同一屆的還有姚晨和杜淳,在眾人里楊志剛不是出挑的那種。
就這樣到了快畢業的時候,楊志剛參加了一場學校聚會,在聚會上他注意到坐在對面的一個漂亮女孩,對她一眼淪陷。
這個女孩叫張靜,是配音班的學生,和黃渤是同班同學。
楊志剛對張靜一見鍾情,但性格羞澀內向的他,在聚會上完全不敢上前搭話,只是偷偷地觀察著她。
坐在一旁的好友馬赫看穿了他的心思,於是開始主動撮合二人。
2003年,非典爆發,學校停課,很多學生都回家避難了,楊志剛向不知如何是好的張靜伸出援助之手,邀請她留在北京。
那時,來北京發展的郭靖宇,已經買了房子,他們不用為住所發愁,於是張靜在楊志剛的提議下沒有回老家,二人在這一方小天地中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三年後,兩人邁入婚姻殿堂,有情人終成眷屬。
也正是在2003年,楊志剛事業與愛情雙豐收,他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由章家瑞導演的《婼瑪的十七歲》。
在電影中,楊志剛飾演男一號,一個才華不被欣賞的照相館老闆,他長發痞帥,頗為吸引眼球,這部電影獲得了許多獎項。
有這樣一部影片在前,當郭靖宇找他拍戲時,楊志剛是拒絕的,他認為自己要搞藝術,不願意演哥哥的戲。
結果,氣頭中的郭靖宇也指出他的演技太過稚嫩,承擔不了複雜角色,兄弟倆不歡而散。
2005年,楊志剛接了一部偶像劇《完美的夏天》,得以和自己的偶像江珊一起出演,他感到很興奮。
讓他意料不到的是,兩位女主演江珊和袁泉共同向製片方推薦了一位導演,正是自己的哥哥郭靖宇。
當大家找郭靖宇的聯繫方式時,楊志剛淡定地說,「都別找了,他是我哥,我有電話號碼。」
於是,這次因緣巧合促成了兄弟二人的第一次合作,也讓楊志剛重新認識了哥哥的能力,由此開始了兩人漫長的合作生涯。
接下來,楊志剛出演了《刀鋒1937》、《追》、《美麗人生》,在與哥哥的合作中,逐漸走上事業巔峰。
然而,意外突如其來,2008年一場影響楊志剛一生的事故發生了。
在拍攝郭靖宇導演的《秘密圖紙》時,由於爆破師的失誤,楊志剛被燒傷,全身燒傷面積達30%,這次受傷影響了他的面部和語言,導致他很長時間深陷抑鬱。
那時剛剛醒來的他,床邊圍了很多人,唯獨沒有哥哥的身影。
後來,他才知道哥哥一直在病房外徘徊,自責不敢面對他,只託人送來一張字條:「志剛,我們是一個人,你疼我也疼,要堅強。」
郭振宇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儘可能幫弟弟,他願意演一天,就捧他一天。
在妻子的悉心照顧下,楊志剛慢慢恢復了健康,為了不錯過事業巔峰期,他決定儘快復出。
於是,當楊志剛再次出現在熒幕上時,是2010年的傳奇大劇《鐵梨花》,這部劇不僅成為了他的代表作,更讓他認識了生命中另一個「母親」,張少華。
05
在《鐵梨花》中,楊志剛第一次和老戲骨張少華合作,這次合作也令兩人結下深厚的緣分。
在劇組,張少華覺得楊志剛性格堅強,是個好苗子,今後必有出息,她對楊志剛頗為照顧。
楊志剛也認為張少華和藹可親,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
拍攝結束後,距離並沒有讓他們變得疏遠,楊志剛經常給張少華打電話問候,張少華也殷殷叮囑他、鼓勵他。
在這樣一來一往的惦念中,楊志剛和張少華的感情日漸深厚。
後來,二人又合作了《勇敢的心》,戲中他們是祖孫,戲外楊志剛索性拜張少華為乾娘。
在節目演播室里,楊志剛當場跪拜張少華,並表態:「我給老太太磕個頭,以後就叫乾媽了,觀眾可以見證,從現在起我要是不孝順所有人都可以罵我!」
事實上,楊志剛言出必行,對張少華就像親兒子一般,逢年過節帶著東西去看望,送金鐲子,願意出錢給乾媽買房子……這一切的一切,把張少華感動得不行。
她曾在節目中流著淚對楊志剛說:「其實我早拿你當我親兒子了,你曾在冰冷的地上給我磕了三個響頭,兒子,你是我親兒子,我愛你。」
2021年3月25日,張少華許久不用的社交帳號突然更新,內容卻是一則訃告,她的家人宣布了老戲骨張少華去世的消息。
25日下午,楊志剛發文:「趕回北京,送乾媽最後一程。音容笑貌,永駐我心。一路走好。」
得知消息後,楊志剛趕忙推掉手頭的工作,趕回北京送了乾媽最後一程。
上天會帶走世上的每一個人,卻帶不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母子一場,緣分至此,情深不絕。
06
從《完美的夏天》,到熱播劇《鐵梨花》、《打狗棍》,再到最近播出的《勇敢的心2》,楊志剛的代表作大多數都有郭靖宇的身影,兩兄弟總是形影不離。
雖然,他們被觀眾調侃是「娛樂圈裡的海爾兄弟」,楊志剛的演技也受過質疑,但如果人們知道前因後果,就會對兄弟二人的羈絆有更深的理解。
也許不是楊志剛離不開郭靖宇,而是郭靖宇放不下楊志剛。
只有弟弟過得好,哥哥才能化解心結。
他跟哥哥聯合拍的電視劇,每一部都是爆款,而今,楊志剛也成了哥哥的驕傲。
對於楊志剛來說,他的人生有太多記掛的人了,被稱為「大姑、姑父」的親生父母,對他寵愛有加的養父母,不斷提攜他的三哥,勝似親媽的「乾媽」。
小時候,他感受過親情帶來的傷痛,有過不解和遺憾;長大後,他又真切地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與家人一起成長,這一切都構成了他獨有的人生。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我把我的整個青春,都獻給了哥哥的電視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7a4f01365350a1572f4694af10c1f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