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晚清科幻小說腦洞有多大?賈寶玉都開上潛水艇了

2023-07-18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新刊|晚清科幻小說腦洞有多大?賈寶玉都開上潛水艇了

新刊|晚清科幻小說腦洞有多大?賈寶玉都開上潛水艇了

夜色朦朧,白衣書生正在伏案做試驗。天上飄著三個滿月一般的星體,仿佛隱藏著迥然不同的文明,顯得神秘莫測。古人的幻想與探索,埋下了中國科幻誕生的深厚土壤。製圖/張寒露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到中國科幻文學的?

是2015年刷到一條新聞「中國科幻小說 《三體》獲雨果獎」? 還是2019年春節去影院看了一部叫 《流浪地球》的電影?過去幾年,電影市場上國產科幻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 《流浪地球》《三體》《明日戰記》還有今年上半年的《宇宙探索編輯部》,都成為全網熱議的話題。

尤其是《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2019年也被影迷們稱為「中國科幻元年」。這仿佛給人一種錯覺,中國科幻是近些年才開始興起的。

晚清科幻小說《新石頭記》中,賈寶玉乘「飛車」。

但你知道嗎?其實早在大清國,科幻文學就已經是百花爭艷的局面。如果非要追溯,那時才是 真正的「中國科幻元年」清朝末年,中國人已經開始閱讀自己的科幻小說,甚至形成了一個科幻小說翻譯和創作的高潮

你一定知道魯迅,但你未必知道,他翻譯過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作品。

你肯定知道賈寶玉,但未必知道晚清科幻小說中,寶二爺已經不再沉迷戀愛,而是乘著潛水艇和飛車滿世界冒險了。

所以說,如今的國產科幻熱,其實是一場斷代的傳承。那麼,中國科幻小說都講了些什麼? 本期雜誌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本期也是《中華遺產》雜誌 首次嘗試AI繪圖。傳統文化+人工智慧,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那還不得買一本看看

《新石頭記》中,賈寶玉乘「海底潛艇」繞行地球一周探險。

志內頁

科學與科幻世界的 「 雙重宇宙 」

科幻,將科學與幻想相連。科技的發明、突破與展望,往往會在幻想世界中激起令人驚 艷的浪花。兩條交錯的時間軸,一條串起中國從近代到現當代重要科幻文學的代表作,一條串起20世紀以來現實世界的科技發明,由此品其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是為「雙重宇宙」。

「科」與「幻」的奏鳴曲

根據清代小說《鏡花緣》中的描述想像出的飛車。 製圖/大風

《山海經》中的 奇肱飛車,先秦典籍《列子》中的 換心手術,還有魏晉志怪小說中的 時空交錯情節。中國古典文學擅於將歷史傳說、現實技術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科」與「幻」, 在中國的古代小說故事中早已埋下種子,生根發芽。

復活與長生:永恆的幻夢

AI技術創作的嫦娥奔月畫面。 繪畫/貓大山人

將生命無限拉長,是人類共同的夢想。為此,古代中國人做過許多嘗試: 道家方士燒煉的 不死仙丹,神醫的「 起死回生術」,近代化學家以 人體冷凍實現長生的探索,人們 將這些訴諸筆端,便有了關於「復活與長生」的故事……不過,復活、長生,都不是通往幸福的一勞永逸的法門,可即便如此,人們仍是對生命的永恆抱有期待。

鏡子:古老的「科技」與狂想

這是一座四壁都由數不清的鏡子砌成的「萬鏡樓台」,每一面鏡子都通向一個獨立的世界。孫悟空墜入其中,無法分辨自己身處真實還是虛幻的世界。 製圖/老飄飄

鏡子,自古就是一件兼具 科技感神秘感之物。反射、聚光、透光……鏡子的種種神秘功能,吸引著古人不斷探索,也激發了小說家們的創作靈感。從漢晉時的《神異經》《搜神後記》,到明清的《明珠緣》《西遊記》,關於 神鏡、魔鏡、照妖鏡的狂想層出不窮。它們或能 斬妖驅邪占卜遠方和未來之事,或能像 X光機一樣 透視人的五臟六腑、治病救人,有的未免落入鬼神之談,有的則頗具未來感,有的甚至在今天已經成為現實。

機械生物世界:從偃師走來

今人想像中的古代機器人。製圖/每日AI畫廊

西周 工匠 偃師製造的 歌舞伎偶到2023年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 門框機器人」,中國對「機械生物」的態度發生了很大改變,人們不再把機械當作談資或玩物。歷經過晚清至民國的大變局,人們認識到 唯有強大的中國製造,才能令夢想照進現實……

未來有個理想國

傳統的中國建築上,懸浮著一架造型奇異的飛行器,仿佛古代與現代兩個空間「嫁接」在一起。這正是近代中國科幻的形態——中西雜糅,古今碰撞。 製圖泓伊

匪夷所思的 科技奇觀與亘古不變的 儒家道德,共同打造出晚清先賢幻想中的人間天堂。在現實中飽受民族創痛的中國人,在幻想之中 重構文化自尊並抒發著 復興情結

於是,近代科幻小說中,出現了一種 矛盾的鏡像:一方面以西方前沿科技發明為基礎,幻想新世界的面貌;另一方面,卻又幻想中國造出了遠超西方的新文明。

晚清的靈魂工程師們

圖為清末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中的情節。 法螺先生的靈魂被科學「武裝」,與太陽、能源等概念聯繫起來,成為拯救世界的武器。 製圖 泓伊

晚清的不少先賢志士曾相信,科學不僅能造就物質發明,還能 復興中國甚至 拯救人類。比如,英勇就義的譚嗣同相信,最誠摯和無畏的意志,可以感動他人的大腦,讓 腦電彼此溝通,就能激盪起一場普度眾生的風暴。短篇科幻 《新法螺先生譚》中提到,催眠術可救國。還有小說 《無線電話》,借著科學談鬼事,電竟然成為了溝通陰陽的使者。

華夏星空幻想曲

圖為人們對星空的幻想:如西瓜般的星球世界,以及航行在宇宙中的綴滿寶石的飛艇。 製圖/小滿

中國人對浩瀚星空的幻想由來已久,古代神話傳說、志怪小說中,一度充斥著「遠古外星人」「飛船」的形象,代表著古人對天外文明的想像。 晚清民國,嫁接 了「西方科學」的中國科幻小說,還曾依託外星人、宇航船,展開 殖民外星的強國夢想。

那時,西方科幻小說里的殖民意識,大多表現為對外太空的探險欲和征服欲。而中國的科幻小說,更多地關注如何 發展科技、富國強民,用中國式的 仁德之治,去 感化教化外星世界

以下為常規文章

銅雀台 : 曹魏興亡的見證人

鄴城銅雀三台遺址的俯拍場景。 攝影/白躍英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在王都鄴城西北角建造 銅雀三台,這是一組以銅雀台為主,包括銅雀、金虎、冰井三台的建築群。

據史書記載,曹操 節儉。群雄割據 的年代,他不把 財富用在軍國大事上,而去興修規模宏大、裝飾華麗的三台,是什麼緣故?原來,在古代天子可以建三座高台,諸侯只能修兩座高台。曹操修建銅雀台,跨出了 破壞漢家制度的第一步,其實是一種 政治試探

安陽高陵:魏武何處揮鞭

圖為高陵遺址展示區,包括神道、圍壕、垣牆、墓室等部分。遺址上的鋼結構保護棚,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為國內考古遺址保護棚體量之最。 攝影 洛卡奇

2023年,河南安陽的 高陵博物館建成開放。高陵,是 魏武帝曹操的長眠之所,也是 帝王薄葬制度的典範。可即便如此,它依舊沒有逃過被盜的命運。考古學家發現,早在晉代,高陵就遭遇了滅頂之災。如今,我們只能從高陵出土的那些刻著陪葬品清單的石牌上,來還原曹操昔日的生活細節。

齊長城:兩千六百年的眺望

濟南長清區戰國齊長城定頭崖西山段攝影/楊東

東周時期,列國間征伐不休,為了保障疆域安全, 齊國修築了齊長城。齊長城西起今濟南長清,經泰安、淄博、臨沂、濰坊、日照五市後,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入黃海,全長約1237.8里。 是中國保存完整的 最古老的長城之一。

可以說,正是依靠齊長城與其他天然屏障,才使齊國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始終保持著 諸侯國中「第一梯隊」的位置

小勃律之戰:高原之上的勳業

圖為唐朝的「極邊之戍」——今天人們稱之為石頭城。攝影/莎蘿蔓蛇

公元747年,一支萬人大唐步騎兵在名將 高仙芝的帶領下,翻越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歷時三個多月,降服 小勃律。大唐用一場不亞於後世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壯舉,聲動西域。

關於新刊

你最期待、想看到哪部分內容?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點擊上圖 一鍵下單

編輯 | FLJ 設計 | ZWZ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75e9f8c26d7562b34f8ad62b35311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