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924文件出台後,對於幣圈的虛擬幣和挖礦的行為在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可是隨著加密技術的興起,區塊鏈、NFT、虛擬幣的迅猛發展,那些原有的法規好像已經是無法涵蓋司法新實踐和犯罪新形式。
上周,最高法院發布新的非法集資刑事司法解釋,增加了「虛擬幣交易」,這是虛擬貨幣首次正式入刑,並從2022年3月1日起生效!這也說明國家對於虛擬幣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了,也從側面說明,虛擬幣交易的非法屬性也越來越嚴重了。
從上圖來看,修改後的《2022解釋》,將第二條第八款修改為了「以網絡借貸、投資入股、虛擬幣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也就是說,如果項目方是以虛擬幣為中轉方式來吸收資金,則構成非法集資類的犯罪。具體有以下業務模式有一定的風險:
1、開展法定貨幣和虛擬幣的兌換業務、虛擬幣之間的兌換業務、為虛擬幣提供信息中介和定價服務、代幣發行融資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都屬於非法金融活動,一旦被查實,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2、打著區塊鏈的名義,進行ICO、IEO、IXO、IMO等各種代幣發行融資模式,都被算作是非法集資。
這次的法律新規之所以會有著這麼大的打擊力度,主要是在幣圈非法集資的套路越來越多了,各種手段都層出不窮,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上當受騙,就這個2月份發生詐騙跑路、加密騙局等較典型安全事件超20起,損失超20億,這是個很驚人的數字。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爆出了盤古社區割韭菜跑路的事件,之後莫大被抓,代幣全部被下架,正好成為了國家實施新規的一個有力的「靶子」,之後肯定會竭盡全力的秉公辦理,會成為「殺雞儆猴」的典型案例。還存有僥倖心理的用戶還是趁早認清事實吧,盤古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724471d702f4d6cc186a8dc4aeb8a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