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為徐直軍最新發聲:擁抱智能化時代,引領行業變革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智能化時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華為始終站在行業前沿,積極探索智能化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在9月19日召開的第九屆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了題為《擁抱全面智能化時代》的演講,揭示了智能化時代的未來趨勢和華為的戰略布局。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主題演講
智能化時代的企業應具備「六個A」特徵
徐直軍指出,AI技術的持續進步正在推動各行各業智能化的不斷深化,走向全面智能化。麥肯錫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顯示,AI應用主要集中在產品開發、營銷和業務運營等環節,這些環節的智能化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徐直軍強調,智能化時代的企業應具備「六個A」特徵,即自適應用戶體驗(Adaptive User Experience)、自演進產品(Auto-Evolving Products)、自治運營(Autonomous Operation)、增強員工(Augmented Workforce)、全量全要素全聯接(All-Connected Resources)和智能原生基礎設施(AI-Native Infrastructure)。
具體而言,自適應用戶體驗指智能化企業應能夠感知並理解用戶的行為、需求、興趣、品味和環境變化,主動調整提供最符合用戶需求的服務。
自演進產品則代表智能化時代的產品將具備自主學習、持續疊代、適應變化的能力,能夠自優化和自演進。自治運營意味著要實現業務流高度自治運營,從感知、規劃、決策到執行,端到端自主閉環。增強的員工是指要讓每個員工都有一個「懂我」的智能助手,高效、高質量完成每一件工作。
全量全要素全聯接則要實現企業的資產、員工、客戶、夥伴、生態等全互聯,所有業務對象、過程、規則實現數字化,提升信息的量和質,從而使企業具備智能化必須的數據和信息基礎。
智能原生基礎設施是指,ICT基礎設施要系統化構建,能適應智能化應用的需要,同時基礎設施本身的運維管理和體驗保障要充分智能化。
「這『六個A 』特徵不僅是智能化時代企業的未來方向,也為企業提供了實現全面智能化的具體路徑。通過在這六個方面的持續努力和創新,企業將能夠在智能化時代取得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徐直軍說。
選擇雲服務是部分企業更合理的選擇
在全面智能化戰略布局方面,徐直軍詳細闡述了華為如何通過架構創新和全棧升級來應對智能化時代的挑戰。
他指出,在智能化的長遠進程中,算力始終是核心驅動力。面對當前國際環境下美國對中國AI晶片領域的制裁,以及中國半導體製造工藝因制裁而面臨的長期落後局面,算力解決方案的可持續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強調,只有基於中國實際可獲得的晶片製造工藝,才能打造出真正可持續的算力。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斷演變,系統算力而非單一處理器的算力成為新的需求點。這為華為提供了通過架構創新來引領計算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華為的戰略核心正是把握這一機遇,通過計算、存儲和網絡技術的協同創新,構建「超節點+集群」的系統算力解決方案,以長期穩定地滿足不斷增長的算力需求。
徐直軍強調,算力是智能化時代的基石,但並非所有企業都需要盲目追求大規模的AI算力或投入巨資訓練自己的基礎大模型。
「對於很多不具備自建AI算力和自訓基礎大模型能力的企業來講,選擇雲服務是更為合理的、可持續的選擇。華為雲也針對這些挑戰,面向AI,對全棧進行了升級,致力於讓每個企業都能按需、高效地訓練模型和應用模型推理。」他說。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智能化轉型,華為雲進行了一系列的全棧升級。華為雲通過昇騰雲服務,讓企業能夠一鍵獲取所需的AI算力,無需擔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同時,ModelArts服務的升級,使得企業能夠輕鬆使用業界主流的基礎大模型,降低了模型微調和增量訓練的技術門檻。
此外,華為雲還在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雲上的大模型訓練和推理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華為雲通過提升安全能力,確保了大模型訓練推理的安全性。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徐直軍承諾,如果客戶使用華為雲大模型服務生成的內容侵犯了第三方智慧財產權,華為將自費為客戶辯護,並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這一承諾體現了華為雲對客戶權益的重視和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
徐直軍表示,華為雲的全棧升級和全系列模型選擇,是華為全面智能化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舉措,華為希望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智能化時代的挑戰,實現業務的持續創新和發展。
終端AI以體驗為中心,而非算力
在智能化的浪潮中,終端設備的智能化轉型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徐直軍詳細闡述了華為如何通過構建鴻蒙原生智能,打造全場景智慧體驗。
他介紹道,華為早在2017年推出的Mate10手機中,就內置了AI晶片,開啟了Mobile AI時代。如今,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華為基於端、芯、雲協同的架構,將AI技術與鴻蒙作業系統深度融合,構建了以AI為中心的鴻蒙原生智能。這一變革不僅涵蓋了從內核到系統應用的全方位智能化,還強調了開放生態協作和隱私安全保護的重要性。
徐直軍透露,華為計劃將「小藝」升級為智能體,通過更自然的多模態交互和全方位的融合感知,準確理解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全場景智能化服務。此外,華為將與鴻蒙生態夥伴合作,圍繞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等全場景需求,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智能產品能力。
針對終端AI的發展,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終端AI應以體驗為中心,而非算力。他認為,消費者更關注的是產品的使用體驗,而非技術細節。為了推動產業界對此達成共識,並促進終端AI的有序發展,華為與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共同提出了AI終端智能化L1到L5分級標準。
這一分級標準將以消費者體驗為牽引,通過量化用戶的智能體驗,持續提升智能等級,最終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他期待產業界能夠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和優化這一標準,共同推動終端AI技術的發展。
以安全和體驗為中心,最終實現無人駕駛
徐直軍還深入探討了華為在自動駕駛網絡、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生態建設以及AI向善四個方面的戰略思考和最新進展。
徐直軍首先介紹了華為在自動駕駛網絡方面的最新進展。自2018年起,華為就開始探索將AI應用於電信網絡,並提出了自動駕駛網絡架構。如今,華為正與TM Forum、中國移動等業界夥伴合作,引入通信大模型和網絡數字孿生技術,推動網絡向L4高度自治甚至完全自治的目標邁進。
他強調,自動駕駛網絡的目標是實現零等待、零中斷、零接觸的極致用戶體驗,以及自配置、自修復、自優化的極簡網絡運維。這一理念同樣適用於企業網絡。
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方面,徐直軍介紹了華為ADS 3.0版本的最新進展。該版本通過融合感知技術,實現了從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貫通,以及全向防碰撞系統的升級。這些進步不僅提升了駕駛的安全性和體驗,也為未來的無人駕駛奠定了基礎。
華為將持續演進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目標是在高速路上實現上車即可休息,在城區和郊區公路上實現安全穩重駕駛,在鄉村和山路上實現全地貌全天候放心駕駛,在泊車場景下實現離車即走、零剮蹭、零卡死。
發展生態一直是華為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華為將在未來五年內強力投資生態的發展,通過生態的發展牽引、促進、帶動計算產業和終端產業的發展。華為的目標是為世界計算領域提供第二個選擇,並為世界提供第三個移動作業系統。
最後,徐直軍提出了華為對AI向善的倡導和踐行。AI技術的應用應始終以人為本,致力於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AI應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為智能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並降低技術門檻,使更多人能夠平等地享受AI帶來的便利。
「同時,AI技術應被用於創造社會福祉,避免濫用,並審慎評估其對社會的影響。此外,AI還應積極應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助力解決全球性問題。」他說。
編輯:小茉
審核: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