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思考人生的巔峰之作摘錄:大家都諱言真相而撒謊

2023-08-11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托爾斯泰思考人生的巔峰之作摘錄:大家都諱言真相而撒謊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本文由舒生綜合整理,部分內容來自網絡相關文章。

提到列夫·托爾斯泰,我們都知道他是俄羅斯享譽世界的大文豪,即使你沒讀過他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娜》《復活》等鴻篇巨製,起碼也有所耳聞。相比之下,他的中短篇小說沒有那麼知名,但仍然是世界文學瑰寶,尤其是他的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認為是人類文學上描寫死亡的巔峰之作,連「短篇小說之王」、法國作家莫泊桑讀後也深深折服:「我看到,我的全部創作活動都算不上什麼,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無論文學、醫學、心理學、死亡關懷等角度,似乎都不足以說明這個中篇小說的偉大,它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托爾斯泰式的哲學思考:我為什麼而活?生命的目的是什麼?生命去往何方?如果死亡終將帶走一切,那有什麼東西能超越死亡,使我的生命具有永恆意義?

《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寫的是伊凡·伊里奇從生病到死去這一段時間裡所經歷的一切,重點描述了他在肉體病痛和精神困惑的雙重襲擊下的掙扎和反思。作者使用現實主義手法,通過對主人公具體言行的描述,形象而深刻地刻畫出瀕死者內心的感受,寫出了人肉體毀滅與靈魂覺醒共同發生的情形,揭示了人類在生死問題的一些普遍表現,讀來給人震撼。

下面是小編通讀草嬰翻譯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後做的摘錄,全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從書上敲出來的,采精擷華,以饗讀者朋友。

下面是小編通讀草嬰翻譯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後做的摘錄,全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從書上敲出來的,采精擷華,以饗讀者朋友。

01

生病前的伊凡·伊里奇

一聽到伊凡·伊里奇的死訊,辦公室里在座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一死對他們本人和親友在職位調動和升遷上有什麼影響。

……每個人都暗自慶幸:「還好,死的是他,不是我。」

「三天三夜極度的痛苦,然後死去。這種情況也可能隨時落到我的頭上,」他想,剎那間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怎的,一種常有的想法很快就使他鎮靜下來,「這種事只有伊凡伊里奇會碰上,我可絕不會碰上。」

喪失禮拜開始了:又是蠟燭,又是呻吟,又是神香,又是眼淚,又是啜泣。

伊凡伊里奇不像老大那樣冷淡古板,也不像老三那樣放蕩不羈。它介於他們之間:聰明、機靈、樂觀、文雅。他在法學院裡就顯示了後來終生具有的特點:能幹、樂觀、厚道、隨和,但又能嚴格履行自認為應盡的職責。他從小不會巴結拍馬,成年後還是不善於阿諛奉承,但從青年時代起就像飛蛾撲火那樣追隨上層人士,模仿他們的一舉一動,接受他們的人生觀,並同他們交朋友。

伊凡伊里奇奉公守法,兢兢業業,生活得歡快而又不是體統。

伊凡伊里奇並沒有明確想到要結婚,但既然人家姑娘真的愛上了他,他就問自己:「是啊,那麼何不就結婚呢?」……伊凡伊里奇結婚是出於雙重考慮:娶這樣一位妻子是幸福的,而達官貴人們又都贊成這門親事。

伊凡伊里奇認為妻子完全出於任性破壞快樂體面的生活,莫名其妙地動輒猜疑,要求他更加體貼她。不論什麼事她都橫加挑剔,動不動對他大吵大鬧。

伊凡伊里奇藉口公務繁忙來對付妻子,他發現這種方法很有效,因此常常用它來保衛自己的獨立天地。

妻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要求越來越苛刻,伊凡伊里奇也越來越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公務上。他更加喜愛官職,醉心功名。

他們在愛情的小島上臨時停泊一下,不久又會掉進互相敵視的汪洋大海,彼此冷若冰霜。

他的目標就是儘量擺脫家庭生活的煩惱,而表面上又要裝得若無其事,保持體面。

總之,伊凡伊里奇的生活過得合乎他的願望:快樂而體面。

其實,房子的擺設無非顯示那種不太富裕、卻一味模仿富裕人家的小康之家的派頭,千篇一律地儘是花緞、紅木家具、盆花、地毯、古銅器、發亮銅器,等等。一定階級的人總是拿這些東西表示他們一定的身份。

分清法律和人情,這種本領伊凡伊里奇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且憑著天賦的才能和長期的經驗,他有時故意把法律和人情混淆起來。他之所以敢這樣做,那是因為他自信總有能力劃清兩者的界限,如果需要的話。

身居要職的樂趣在於自尊心的滿足,社會活動的樂趣在於虛榮心的滿足,但伊凡伊里奇真正的樂趣卻在於打牌。

02

生病後的伊凡伊里奇

家裡人個個身體健康。只有伊凡伊里奇有時說,他嘴裡有一種怪味,左腹有點不舒服,但不能說有病。

他乘車去了。一切都不出他所料,一切都照章辦事。又是等待,又是醫生裝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這樣子他是很熟悉的,就跟他自己在法庭上一樣——又是叩診,又是聽診,又是各種不問也知道的多餘問題,又是那種威風稟稟的神氣,仿佛在說:「你一旦落到我手裡,就得聽我擺布。我知道該怎麼辦,對付每個病人都是這樣。」一切都同法庭上一樣。醫生對待他的神氣,就如他在法庭上對待被告那樣。

現在他最關心的是疾病和健康。人家一談到病人、死亡、復原,特別是談到跟他相似的病,他表面上裝作鎮定,其實全神貫注地聽著,有時提些問題,把聽到的情況同自己的病作比較。

在這樣的生死邊緣上,他只能獨自默默地忍受,沒有一個人了解他,沒有一個人可憐他。

是啊,有過生命,可現在它在溜走,而我又留不住它。……他們玩得可樂了。他們若無其事,可他們有朝一日也要死的。都是傻瓜!我先死,他們後死,都免不了一死。

伊凡伊里奇看到自己快死了,經常處於絕望之中。

他試圖用原來的一套思路來對抗死的念頭。但奇怪得很,以前用這種辦法可以抵擋和驅除死的念頭如今卻不行。有時他對自己說:「我還是去辦公吧,我一向靠工作過活。」

伊凡伊里奇生病第三個月的情況怎樣,很難說,因為病情是逐步發展的,不易察覺。但妻子也好,女兒也好,兒子也好,用人也好,朋友也好,醫生也好,主要是他自己,都知道,大家唯一關心的事是,他的位置是不是快空出來,活著的人能不能解除由於他存在而招惹的麻煩,他自己是不是快擺脫痛苦。

伊凡伊里奇覺得最痛苦的事就是聽謊言,聽大家出於某種原因都相信的那個謊言:他只是病了,並不會死,只要安心治療,一定會好的。他感到痛苦的是,大家都知道、他自己也知道他的病很嚴重,但大家都諱言真相而撒謊,還要迫使他自己一起撒謊。謊言,在他臨死前夕散步的謊言,把他不久於人世這樣嚴肅可怕的大事,縮小到訪問、掛窗簾和晚餐吃黃魚等小事。

說也奇怪,好多次當他們就他的情況編造謊言時,他差一點大聲叫出來:「別再撒謊了,我快要死了。這事你們知道,我也知道,所以大家別再撒謊了。」但他從來沒有勇氣這樣做。

他看到,誰也不可憐他,誰也不想了解他的真實情況。只有僕人蓋拉西姆一人了解他,並且可憐他。

「我們大家都要死的。我為什麼不能伺候您呢?」蓋拉西姆說這話的意思就是,現在他不辭辛勞,因為伺候的是個垂死的人,希望將來有一朝一日輪到他的時候也有人伺候他。

他周圍的這種謊言和他自己所作的謊言,比什麼都厲害地毒害了他生命的最後日子。

早晨也好,晚上也好,星期五也好,星期日也好,反正都一樣,反正沒有區別:永遠是一刻不停的難堪的疼痛,意識到生命正在無可奈何地消逝,但還沒有完全消逝;那愈益逼近的可怕而又可恨的死,只有它才是真實的,其他一切都是假的。

「老是那個樣子,老是那沒完沒了的白天和黑夜。但願快一點。什麼快一點?死,黑暗。不,不!好死不如賴活!」

她(妻子)坐下來,問他身體怎麼樣,不過他看出,她只是為了敷衍幾句才問的,並非真的想了解什麼,而且知道也問不出什麼來。

直到清晨三時,他一直處在痛苦的迷糊狀態中。他仿佛覺得人家硬把他這個病痛的身子往一個又窄又黑又深的口袋裡塞,一個勁兒地往下塞,卻怎麼也塞不到袋底。

他開始可憐自己。他等蓋拉西姆走到隔壁屋裡,再也忍不住,就像孩子般痛哭起來。他哭自己的無依無靠,哭自己的孤獨寂寞,哭人們的殘酷,哭上帝的殘酷和冷漠。

他開始回憶自己一生中美好的日子。奇怪的是,所有那些美好的日子現在看來一點也不美,只有童年的回憶是例外。

離童年越遠,離現實越近,那些歡樂就顯得越無足輕重,越可疑。這是從法學院開始的。在那裡還有點真正美好的事:還有歡樂,還有友誼,還有希望。但讀到高年級,美好的時光就越來越少。後來開始在官府供職,又出現了美好的時光:那是對一個女人的傾慕。後來生活又渾渾噩噩,美好的時光更少了,越來越少,越來越少了。

結婚……死氣沉沉地辦公,不擇手段地撈錢,就這樣過了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始終是那一套。而且越是往後,就越是死氣沉沉。我在走下坡路,卻還以為在上山。就是這麼一回事。大家都說我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其實生命正在我的腳下溜走……如今瞧吧,末日到了。

「是不是我的生活有些什麼地方不對頭?」他忽然想到。「但我無論做什麼都是循規蹈矩的,怎麼會不對頭?」他自言自語,頓時找到了唯一答案:生死之謎是無法解答的。

他忽然想,以前說他這輩子生活過得不對頭,他是絕對不會同意的,但現在看來可能是真的。他的職務,他所安排的生活,他的家庭,他所獻身的公益事業和本職工作,這一切可能都不對頭。他試題為這一切辯護,但忽然發現這一切都有問題,沒有什麼可辯護的。

早晨看到僕人,後來看到妻子,後來看到女兒,後來看到醫生,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證實他夜間所發現的可怕真理。他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他賴以生活的一切,並且明白這一切都不對頭,這一切都是掩蓋著生死問題的可怕的大騙局。

他(伊凡·伊里奇)覺得他的痛苦在於他正被人塞到那個黑窟窿里去,而更痛苦的是他不能爽爽快快落進去。他所以不能爽爽快快落進去,是因為他認為他的生命是有價值的。這種對自己生命的肯定,阻礙了他,不讓他走,使他特別痛苦。

死是什麼樣的?他一點也不覺得恐懼,因為根本沒有死。

沒有死,只有光。

「死過去了,」他對自己說,「再也不會有死了。」

他吸了一口氣,吸到一半停住,兩腿一伸就死了。

傾情整理,如果你覺得內容有啟迪,請為小編點個贊吧!

傾情整理,如果你覺得內容有啟迪,請為小編點個贊吧!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6fea072ddac03940b30c8233eccff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