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數據空間實踐,賦能數據要素流通

2023-11-28   華為雲

原標題:華為數據空間實踐,賦能數據要素流通

11月26日,在2023全球數商大會期間,華為雲聯合信通院、數鑫科技承辦了「數據基礎設施暨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論壇」,邀請相關企業、數據交易所、科研機構代表等,共同探討可信數據空間的技術創新、實踐路徑和應用成效,為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貢獻力量。

華為雲全球生態部總裁康寧

華為雲全球生態部總裁康寧出席論壇並致辭,他表示:「數據空間技術體系自誕生以來,歷經幾年的發展以及在行業的探索和實踐,已經逐漸被國內外的政府機構、行業界、產業界、學術和研究機構等所理解,接納並形成共識。可以認為,數據空間技術和生態體系是目前為止解決數據可信流通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之一。通過數據空間解決方案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將會豐富和完善數據基礎設施的內涵,極大地推進數據要素化市場化的進程,更大的撬動數據價值,更好的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華為基於自身實踐探索數據空間的理念框架,設計方法與應用場景

華為公司數據總架構師馬運出席論壇並發表「華為數據空間實踐分享」主題演講,分享了華為數據空間方案設計和應用實踐。

華為公司數據總架構師馬運

  • 華為為什麼會探索構建數據空間

華為的業務分布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為公司一直致力於通過數據的高效聯接,安全流通支撐複雜業務的全球協同。隨著數字化的發展,數據需要通過流通進一步釋放價值。面向未來,華為希望充分融合企業內外部數據,基於清算促進數據價值的量化和分配,形成數據產生、交換、消費的良性循環,充分釋放數據價值。

  • 華為數據空間的設計方案

華為探索構建數據空間,目的是希望實現數據跨主體,跨邊界流通的「可信、可控、可證」。

  • 「可信」是對組織、個人及技術組件進行可信認證,實現參與方身份與平台環境可信任;
  • 「可控」就是通過數據策略技術控制數據傳輸、存儲及使用,確保數據遵從控制要求;
  • 「可證」是數據交換和使用的全流程日誌上鏈,實現提供方可查證追溯、消費方可自證清白,這是華為對數據空間的基本理念框架設想。

具體到數據空間的設計,馬運指出數據空間應該具備三個核心特徵:

  • 主體通過數據連接器實現數據可控交換,要圍繞主體間的交換進行清算,基於清算的範圍界定數據空間邊界;
  • 數據空間包含了一個底層邏輯基礎就是數據一定要實現可控的交換,也就是說需要通過技術驅動保障現實世界數據交換協議的有效實施,從而確保數據流通安全合規,保護數據主權;
  • 此外,華為還結合自身業務需求,完成了數據空間內數據提供方、數據消費方、清算運營方、數據服務方四類核心參與方的價值流設計,並在內部業務場景中進行了實踐驗證。

同時華為雲已構建數據空間EDS產品及解決方案,聯合夥伴一起使能各類數據空間建設。

  • 華為數據空間的實踐

華為圍繞自身業務需求進行數據空間的應用實踐,目前已經在企業內、企業間、生態鏈、行業多組織等四大類15+場景進行了成功應用,形成例如財經外審、鯤鵬/昇騰生態、科研合作等典型應用案例。

當前已開通了60多個跨越華為及夥伴的數據連接器,上架了2萬多個數據資源進行交換,在保護數據主權的基礎上,充分釋放數據價值。這些應用案例獲得業務認可,有效的驗證了數據空間的價值。

建設數據空間生態和標準

華為雲數據要素解決方案總經理劉萬來在圓桌論壇環節分享了數據基礎設施對行業應用的價值,面臨的挑戰以及華為雲的應對之道。

華為雲數據要素解決方案總經理劉萬來

劉萬來表示當前更需要解決的是企業私域數據的流通問題,例如工業、醫療、科研等數據的跨主體流通,能夠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數據空間作為數據流通的核心技術體系目前面臨生態和互聯互通兩方面的挑戰,華為雲將在數據空間生態建設和互聯互通標準方面和合作夥伴以及行業主管機構一起積極推進,完善數據空間技術體系,促進數據要素流通,繁榮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據要素市場化時代已經到來,華為雲致力於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數據空間和數據要素解決方案,為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關注@華為雲,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