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位女明星真的玩很大。
不僅在演唱會上穿著透視裝,跟有夫之婦小S激吻。
前幾天還爆粗口登上熱搜。
讓眾多80、90後流下時代的眼淚——#蔡依林 40歲真的feel damn good#
這是她在演唱會上說的一句話,翻譯一下:
老娘四十歲了覺得真tm的爽!
有人後知後覺,蔡依林居然四十歲了?
媒體也嗨了。
通通把她當作女性最成功的勵志典範——一手爛牌打成王炸,四十歲漂亮有錢有事業。
醜小鴨變天鵝?
作為一個同樣經歷過那個鼎盛年代的普通聽眾。
Sir依然要說一句,你們錯了。
這句話之所以讓人動容,並不是它有多正確,多勵志。
而是它足夠冒犯。
蔡依林身上一度承載每個普通人對「天鵝」神話的虛妄。
如今,她親手摺斷那不屬於蔡依林的「翅膀」。
01
醜小鴨?
也許很難把現在的蔡依林和剛出道的形象聯繫起來。
清純稚嫩,帶著強烈的鈍感,甚至還土土的。
1999年,蔡依林十九歲,參加青少年歌唱比賽並簽約唱片公司出道。
公司給她定的路線是「少男殺手」「清純少女」,唱的也是少女抒情歌曲。
那是一個看似充滿希望的時代。
台灣娛樂業極速擴張,批量生產著這樣的「清純少女」。
她們普遍沒什麼出眾點,也沒什麼能力才華,唯一有的就是:青春可愛。
這些女孩懷揣著星夢大量湧入娛樂圈,承載的是世紀之初草根一夜成名的時代神話。
在公司包裝下紅個幾年,掏空價值後,泯然眾人。
蔡依林當時就是當中一員。
長相普通,唱功不行,不會搞創作,還是個舞蹈白痴,演戲更是……
唱歌忘情了沒做好表情管理的話,每一幀都能做搞笑表情包。
最致命的是,她毫無個性。
路線像徐懷鈺,長相似林心如,就是不像自己。
蔡依林就這樣手握一把爛牌,開始闖蕩即將迎來鼎盛的華語樂壇。
雖然在公司的包裝下,蔡依林首張專輯《Jolin 1019》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其中那首《我知道你很難過》傳唱度相當之高,人也紅了。
但招致的罵聲和質疑也不少。
台媒用詞辛辣,笑她丑、土,圈內大佬也不給面子,陳珊妮就公開罵她是個爛歌手。
蔡依林的不安全感,從剛出道時就埋下了。
面對娛樂圈裡層出不窮的「清純少女」,蔡依林不知道自己還能紅幾年。
同時,經紀公司也趁著大家對她的新鮮感還未消失前,瘋狂壓榨價值,讓她以半年一張的速度發專輯。
兩年後,蔡依林無法再忍受,提出解約。
自由的代價,是被雪藏一年,外加打官司賠款一百萬。
也是這次解約,迎來了蔡依林演藝生涯的攸關轉折。
趁著之前積攢下的人氣,她抓住機會簽約了新唱片公司。
帶著新專輯《看我七十二變》回到大眾視野。
麻雀變鳳凰?
更潮流的造型,更精緻的面容和身材,音樂風格也變了。
蔡依林重新選擇了一條看起來最優的路線——做當時市場還比較稀缺的唱跳女歌手。
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洗腦神曲《看我七十二變》像是蔡依林的轉型宣言。
一個被大家嘲笑不夠美的平庸女明星,要努力成最完美的焦點。
再見醜小鴨再見
我要洗心革面
——《看我72變》
也正是這宣言,讓蔡依林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奮力求美之路。
改頭換面的蔡依林,在當時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爆紅離不開一個人——周杰倫。
曾經在你的隨身聽里不斷循環的《說愛你》《布拉格廣場》和《倒帶》,都是周杰倫為她量身定製的歌曲。
雙J戀,時代的眼淚,是那時你能磕到的最夢幻愛情。
結果?
大家也都知道:
「終於看開,愛回不來。」
雙J戀破裂的2005年前後,媒體開始唱衰蔡依林。
沒有周杰倫的保駕護航,蔡依林還想做出像樣的專輯來?
大家都等著看笑話,卻等來了那張把蔡依林送上神壇的《舞娘》。
又是一次宣言,宣告蔡依林將死磕舞蹈,《舞娘》MV里,蔡依林對高難度動作的熱衷已顯現出端倪。
《舞娘》一出,不但成為年度唱片銷售冠軍,還為蔡依林贏得了金曲獎最佳女歌手。
實紅,但負面質疑也鋪天蓋地。
整容、抄襲、拿周杰倫炒作……
還有人嘲諷,為什麼金曲獎要頒給「體操運動員」?
當年一同入圍金曲獎的戴佩妮,還在之後寫了一首《吹嗶嗶》,疑似diss蔡依林:
「飛檐走壁已是落伍的把戲」「我就是不爽你比我牛B」。
當年的華語流行樂壇,天王天后們如日中天,金曲層出不窮。
蔡依林的要強和不安全感再次作祟。
她要更努力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個獎。
然而,卻跌入了更深的困局。
02
地才?
談蔡依林,繞不開的一個詞,努力。
光是學習跳舞,基礎為0的她,就比有天賦加持的蕭亞軒少了太多優勢。
別人說她跳不好,她就訓練各種高難度動作,什麼鋼管舞、吊環、鞍馬……
2007年,為了準備自己的巡演,蔡依林花了三個多月來準備舞蹈訓練,甚至還請來當時的奧運體操冠軍劉璇做指導。
反覆摔打,腿上全是青的。
精神壓力太大,幾度崩潰到痛哭。
她想做一場最好的演唱會。
然而結果呢,大家也都知道了。
這場著名的地才演唱會,貢獻了蔡依林演藝生涯以來最多的黑圖。
在這場可以載入華語歌壇史冊著名演唱會上,她發表了這樣一段話:
「他們說Jolin不是天才,Jolin是地才。世界上沒有很多很棒的,不可能天才就在你身邊,但是我一直很相信,努力一定會成功。」
誰知「努力一定會成功」和「地才」這個稱號,也成為了後來黑粉嘲諷蔡依林的素材。
現實很殘酷,比起贏得不那麼優雅的努力者,大家更喜歡那些老天爺賞飯吃的人。
但對於沒有特點的蔡依林來說,努力就是她最能讓人記住的地方。
所以,她害怕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努力,總是掛在嘴邊。
蔡依林拼了命地想要證明自己不再是當年那個跳舞同手同腳的女孩,想要人「閉嘴驚艷」。
但似乎錯了方向。
蔡依林對這些高難度,但毫無美感的動作的執著,讓她不再像一個歌手,而更像是一個吸引眼球的雜技演員。
2009年,蔡依林的新專《花蝴蝶》發行,專輯的宣傳方式仍是蔡依林如何玩命練高難度舞蹈。
在《花蝴蝶》里,她甚至學跳芭蕾,轉著炫目的圓圈。
但那些五彩斑斕的畫面,變美宣言式的歌詞,已經讓無數人感到厭煩。
你是花花世界裡限量版的花花蝴蝶
美女們其實比較豁出去比較敢一點
——《花蝴蝶》
整張專輯裡,居然有半數的歌曲都是漢化、翻唱。
仿佛蔡依林做不好音樂,就只能用各種噱頭來包裝毫無價值的口水歌。
當然,《花蝴蝶》帶給蔡依林最大的負面影響,是無數日本歐美歌迷質疑她抄襲山寨,黑粉大量集結。
蔡依林《花蝴蝶》被指抄襲日本天后濱崎步
10年左右的蔡依林,基本上迎來了演藝生涯最糟糕的時期。
那時,黑蔡依林這樣一位生產快餐音樂,負面新聞纏身的女明星似乎成了政治正確,蔡依林的粉絲也成了追星鏈條的最底端。
與此同時,淋文化誕生,蔡依林被叫「淋淋」,開始接受長達數年的網絡暴力。
估計誰都在網上見過那麼幾句淋語,像什麼「惹」「天啦擼」,都是出圈的入門詞彙。
在淋語如今被重新定義為網絡流行亞文化之前,它實打實帶著嘲諷的惡意。
蔡依林仿佛落入了一個死循環。
越努力,卻越被大家嘲笑。
越想變美,卻越被大家外貌攻擊。
2010《Myself》之後,蔡依林沉寂了兩年沒發專輯。
也許,在遭受網絡暴力最嚴重的這兩年,蔡依林想明白了很多事。
努力,是蔡依林的標籤。
但自己為什麼要努力?
或者說,是為了誰而努力?
為那個舞台上,各大媒體里的蔡依林。
還是為那個,她不願暴露給外界的蔡依林。
03
我。
Lady gaga曾經在自己的紀錄片《嘎嘎:五尺二寸》中說,自己出道時各種奇裝異服,是為了抵抗唱片公司對自己的包裝。
蔡依林顯然沒有gaga的反叛精神。
出道多年,在唱片公司的包裝下,在各式各樣的媒體中,蔡依林已經成了一個台灣唱片工業的流行文化產品。
市場需要這樣一個產品。
走其他人堅持不下去的唱跳路線,無限迎合大眾快餐審美,唱著吸金但沒營養的口水歌,為娛樂圈提供各種話題和噱頭。
就像她曾經自嘲「蔡是非」。
沒有人再關心蔡依林本來的樣子,包括她自己也幾乎忘了。
正如她經歷了那段最高潮的網絡暴力後,在2013年演唱會上說的:我會迷失在舞台上,忘了自己要什麼,忘了自己是什麼。
在唱片公司的包裝下,在她那些美艷膚淺的舞曲里。
蔡依林是個追趕潮流,販賣美色,玩弄男人於鼓掌的角色,符合人們對「婊氣沖天的女明星」的一切想像。
曖昧只是小前戲,捕捉愛的小遊戲。
——《美人計》
現實中的蔡依林呢?
沉浸於工作,出道二十年爆出確認的男朋友就只有周杰倫和錦榮兩個。
圈內人對她最大的印象——無趣。
上綜藝沒有任何drama感,小S在一旁cue她,她就只會羞澀地捂嘴傻笑。
害怕說錯話,她就少說話。
就算說也說不清楚,被蔡康永開玩笑有語言障礙。
羅志祥曾在《康熙來了》上爆料,蔡依林是個大家一起辦party,她也要十一點準時回家睡覺的人。
Party上酒也不怎么喝,玩的還都是打彈珠這種小朋友遊戲。
「太無聊」
她也不自信。
這種不自信,從她出道不被看好時就埋下了。
在去年的一個採訪中,她說自己曾經是個不敢看鏡子的人。
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漂亮不夠好,縱使歌迷給她再多鼓勵,但如她所說:
但是當你心裡很微小的時候
其實聽不進去的
因為沒有自我安全感,蔡依林格外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她清楚知道外界會用放大鏡來檢視她。
但她對抗檢視的方法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逼迫自己不出一點差錯。
大家對女明星的外貌要求極盡嚴苛,她就順應這種嚴苛。
為了保持身材,瘋狂餓肚子,吃開水煮菜。
她什麼都聽團隊的,在唱片業對自己的規訓中拚命努力。
「他們要給我什麼就什麼
沒有太多的意見」
華語樂壇最繁榮熱鬧的那幾年,大家還沒有接受到太多歐美、日韓流行文化的衝擊。
除了以周杰倫為核心的創作人才,台灣唱片業更多的是模仿歐美日韓,以保證快餐式生產,特別是針對非創作型歌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紅遍兩岸三地的《日不落》《後來》等全是漢化作品。)
漢化,山寨,跟風。
也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味埋頭苦幹的蔡依林,毫無自己的風格,被質疑抄襲多年。
於不斷地迎合中,她越努力,卻越失去自我。
「就是我好像一直在追一個東西
我已經精疲力盡
但我仍然不知道達成的東西的
目的跟意義是什麼」
如今的蔡依林再看那時的自己,會覺得當時她的眼裡,有種「我不知道我在幹嘛」的感覺。
進入10年代後,華語樂壇迎來了輝煌後的沉寂。
與蔡依林同期的天后們,有的轉型失敗,有的無心事業,還有的隨著華語音樂一起走向了衰落。
蔡依林的優勢在哪?
她一直在。
丑也好,狼狽也好,從未退縮,且不斷尋求出路。
還是從作品找線索。
她後期的歌,不再是那些色澤艷麗的流水線甜品,更像是有了豐富味道層次的創意菜,也越來越能從中找到蔡依林自己。
她諷刺戲謔這個裝x時代,回擊她曾遭受過的最慘烈的傷害。
網絡上五十個分身匿名一點都不累
……
文藝裝x亂世盛裝派對
——《play 我呸》
她用《玫瑰少年》,紀念那個因為社會偏見被霸凌致死的台灣少年葉永志,唱生而為人無罪,同時也是在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誰把誰的靈魂 裝進誰的身體
誰把誰的身體
變成囹圄囚禁自己
亂世總是最 不缺耳語
哪種美麗會喚來妒忌
你並沒有罪 有罪是這世界
生而為人無罪
你不需要抱歉
《怪美的》,她更是在MV里勇敢扯開傷口,坦露出自己這些年所遭受過的一切評判。
大家眼中的蔡依林——香腸嘴、與嬌小身材極為不符的G奶。
穿衣被各種嘲笑,19屆金曲獎的禮服,被媒體形容為「衛生巾」「魷魚」。
甚至是最可怕的地才表情包,她也早不care。
為了美,必須節食減肥,必須擁有卡姿蘭大眼睛。
既是自嘲曾經執著迎合別人眼光的那個女孩,也是在諷刺所謂美的標準。
我正式宣布開庭
被告未達大眾所認定美的標準
有態度有自我表達,有音樂性的嘗試,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她幾乎把流行音樂的價值做到了極致。
蔡依林的歌變了,而蔡依林本人,更是脫胎換骨了一般。
那個曾經只會偽裝自己的姑娘,開始流露出真實的情緒。
當年《舞娘》獲得金曲獎最佳歌手時,蔡依林小心翼翼地說,我會努力維持在最好的狀態。
2015年她的《呸》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她興奮地大喊:
我贏了!耶!
在那場說出「40歲真的feel damn good」的演唱會上,蔡依林非常自如地與歌迷分享自己的年紀,自己的生活。
她甚至揶揄自己這二十年對於「表演才藝」的執著。
今年,她開始嘗試之前從沒嘗試過的,每天起來躺在地上休息。
這恐怕是曾經的蔡依林不敢想像的。
她跳出了努力的圈套。
四十歲feel good,不是因為她美麗又有錢。
而是她真的找到了那個被藏起來近二十年的自己,知道了自己為誰努力。
1999年出道,見證華語樂壇的樓起樓塌。
那是個充滿夢幻和神話的時代。
時代造就了「蔡依林」,也摧毀了蔡依林。
時代對於很多女明星,從來不迴避它的殘忍,讓她們以自己為代價換來鮮花與掌聲,又被狠狠拋棄。
不能重新找回自己,就像《日落大道》里隨默片隕落的巨星諾瑪,臨到最後都以為自己還是《莎美樂》里悽美的公主。
對抗時代神話的破滅,並不那麼容易。
所以蔡依林的二十年,才不是一針笑到最後的勵志雞血。
而是一場對用來典當夢想的「我」的尋回。
2012年,在台灣唱片業衰落,蔡依林口碑跌入谷底之際,她的新專輯裡收錄了一首《我》。
這是一首專屬於蔡依林的歌。
也是她歷經風風雨雨後,第一次開始真正思考「我」。
在當年的演唱會上,她一邊哭一邊唱:
我鏡子裡的她 好陌生的臉頰
哪個我是真哪個是假
我用別人的愛 定義存在
怕生命空白
卻忘了該不該 讓夢掩蓋
當年那女孩
「用別人的愛定義存在」。
說的是誰?
當然,有蔡依林自己。
可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當下依然被「天鵝夢」捆綁的明星,還有無數為迎合外界而迷失自己的我們。
這就是40歲的蔡依林。
她用一句看似如此「正確」的話,冒犯了所有人。
出道20年,她狼狽地「爬」進華語娛樂圈的中心。
人生40年。
她終於抬頭挺胸,大搖大擺。
走出了這個「圈」。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頤和園的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