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智慧父母做好3件事

2022-02-11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

原標題: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智慧父母做好3件事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明明很優秀,卻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更好的,他們明明很努力,卻覺得自己只是運氣好,他們窮其一生都在不停的自我否定,尋找安全感,即使遭遇不公,也不敢反抗,因為他不覺得那是別人的問題,而會認為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好……

不自信的人不敢要求、不敢出錯、更不敢愛,即使被所有人都羨慕,他們還依然不太會享受幸福,依然活的戰戰兢兢……

身為父母,我們可以允許孩子不成功,可以允許孩子不完美,但請,一定不要允許你的孩子不自信。

那麼,面對不自信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呢?

1、儘量少批評孩子、給予充分尊重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鏡映」。是指:我們能夠在鏡子中看到自己,而這個鏡子就是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

因此,被父母肯定和讚賞的孩子,總是能夠看到自己的價值,而每天被怒斥、呵責的孩子,怎麼都看不到自己的希望。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和《給安德烈的36封信》中以平等、自由的視角來正視現代的親子關係,她在書中提到: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不依附於爸爸媽媽,他們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應該受到作為一個自然生命個體應有的尊重。

因此,要想孩子變得自信,就要從小給孩子充分的尊重。

2、傾聽孩子的感受,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話時常伴隨著童話和異想天開,可是,父母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來自於他的世界的小道理,絕不是空穴來風,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有它的小情緒和小想法。因此,父母積極對孩子的話進行回應,就像不能敷衍一個成人的對話一樣,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關心。

只有真正的坐下來, 了解孩子真實的感受,知道她的想法,並願意給她解決辦法,孩子才會敞開心扉,家長才能明白:原來孩子和大人一樣,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需要的是我們一起溝通,而不是家長指派孩子,任務式教育。

3、全然接納孩子的情緒。

媽媽們要做一面合格的鏡子,在孩子的情緒面前依然告訴他:「你現在不可愛,可是我仍然很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不必害怕,不必糾結,大膽向前走,媽媽做你的靠山。」

孩子從小不自信,膽小都是有跡可循的,父母可以通過他們日常生活的小動作和表現來判別,很多時候雖然孩子不說,但是父母要及時的開導和教育。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變得自信。

蕭伯納說過,「 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一個自信的孩子是完全接納自己的。

未來的路那麼長,而我們卻從不用擔心一個自信滿滿的孩子會沮喪、會守著渣男渣女不放,因為他永遠都有自我存在的價值,從不用從他人身上尋找存在的意義,他相信,自己一定值得更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612d0cc7f42824a02d7769d8194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