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勇士倒下,血戰沈家嶺成新中國誕生前夜最慘烈之戰

2023-10-13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3000勇士倒下,血戰沈家嶺成新中國誕生前夜最慘烈之戰

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解放區里鑼鼓喧天,蘭州城外卻危機四伏。隨著蔣介石敗逃台灣,國民黨失敗的結局早已註定,留在國內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占山為王為害一方,尤其是在蘭州一帶,殘黨勢力頗為猖獗。

蘭州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解放蘭州的一系列戰爭中,「沈家嶺之戰」最為慘烈,解放軍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3000多名解放軍戰士用生命點燃了新中國的曙光!

01.難啃的「硬骨頭」

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國民黨失敗的結局,可老蔣依然妄想在西北西南一帶進行最後的反擊。之所以選在這裡,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除了地形優勢外,這裡還有一支悍匪軍隊——馬家軍。

馬家軍士兵成分複雜,除了漢族之外,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回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尤其擅長騎兵奔襲和白刃格鬥,他們對我軍有著近乎偏執的仇視,不到窮途末路,絕對不會投降,因此作戰風格極其兇悍頑強。

雖然說武器裝備算不得國軍當中上流的,但馬步芳在當地頗有作戰經驗,戰略判斷能力強,日軍頭子崗村寧次曾在自己的作戰日記中這樣評價馬家軍——「惡戰馬彪」。

這是一支極其殘暴的部隊,簡直毫無人性可言,在河西戰役中,400多名紅軍女戰士被俘虜,馬步芳帶著他的走狗們,對其進行了野蠻的凌辱奴役。

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局勢逆轉,馬步芳取代了胡宗南竟成了西北一帶的主力軍。蔣介石也多次對他承諾,一旦守住西北就封他做「西北王」,馬步芳漸漸得意忘形了,甚至還想東出潼關,同我黨一爭天下。

馬家軍原本駐紮在青海一帶,也被人叫作「青馬」,為了能夠圓自己「西北王」的美夢,馬步芳特地做了一番籌謀。蘭州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城區三面環山,北臨黃河,黃河上有一座鋼架橋,是唯一的出口,整個局勢易守難攻,就這樣他帶著主力軍來到了蘭州。

02.難啃也要硬啃

到了蘭州之後,他在城外的沈家嶺、營盤嶺、馬家山一帶修築防禦工事,這樣把蘭州一守,他的大本營青海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他在當地大肆抹黑我軍,煽動老百姓的反動情緒,解放軍剛到蘭州,還沒與馬家軍交火,就遭到了當地民眾的襲擊。

彭老總到了當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文教宣傳,開展掃盲工作,很快就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支持。在此期間,彭老總仔細查看地勢地形,決定從蘭州方向打出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沈家嶺。

這可是場不好打的硬仗,這裡地勢陡峭,到處都有敵人的碉堡戰壕,一旦開火,敵人躲在戰壕里,我軍就成了明晃晃的靶子。8月中旬,槍聲打響,11師32團率先發起衝鋒,戰士們拿著重機槍排擊炮,向碉堡開火,敵人很快就發起了反擊,一時間戰場上炮聲轟鳴,最後主攻部隊幾乎覆滅,敵軍死傷千人。

首戰失利後,我軍改變了戰爭策略,先修建防禦工事,隨後利用敵人戰壕路線發起進攻,但是剛埋頭挖地道就被敵人發現了,一場戰鬥下來傷亡慘敗。更要命的是,當時下起雨來,挖地道的戰士們為了不被敵人發現,只能躲在貓耳洞裡,不曾想發生了塌方。可即使斷了糧,戰士們也依然堅持挖地道,一步步逼近敵人防線。

03.最後的戰爭

戰士們都知道,這場戰爭無比危險,稍有不慎就有去無回了,但他們沒有畏懼,只是默默在衣服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籍貫。第二天一大早隨著三顆信號彈升空,我軍炮群迅速對沈家嶺進行了覆蓋式的攻擊,火光沖天,煙塵滾滾。

殘餘的馬家軍揮著大刀沖向我軍,解放軍多次與其交手,知道青馬大刀的難纏,使出了不少辦法。鋼鐵戰士張寶英把刺刀安在了長杆上,沖在隊伍的最前面,親手剿滅敵軍11人,他自己也身負重傷,戰爭結束後,他渾身上下都是傷口,儼然成了一個血人。

到了下午,馬家軍殺紅了眼,嚎叫著「天門開,天門開,打完這仗升天了!」光著膀子,拿著大刀,一次又一次撲了上來。對此,我軍更是勇猛,如羊入虎群般,衝鋒在敵人中間,如此清醒,即使是嗜血如命的馬匪也未曾見過,很快馬家軍就徹底崩潰了。

最終,這場戰鬥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軍殲滅敵人3800餘人,同時犧牲3000多人,戰場上到處都是屍山血海,殘肢斷臂。

當時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試圖從鐵橋上逃跑,彭老總剛機立斷,派第3軍堵住了鐵橋,又派第6軍,63軍,65軍包抄了過去,如此窮途末路,匪徒們紛紛舉起了雙手

這一刻,蔣介石的美夢徹底破碎,相信長年在河西走廊下的2萬紅軍戰士的英魂也得以告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5d249b3eb0068a2453ee401efbc50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