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李信:一個「神秘消失」的名將背後,嬴政用人的秘密

2023-05-19     雲夕客

原標題:《大秦賦》李信:一個「神秘消失」的名將背後,嬴政用人的秘密

公元前225年,當李信從嬴政的手中接過虎符的時候,他肯定沒有想到,這一次他的命運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此之後,他的名將生涯就此結束,他會變成一個普通人,他的名字也會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神秘地消失。如果不是大秦賦的熱播,那很多人都不知道某個遊戲當中的李信,竟然跟這位大將軍是齊名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李信的後代里有飛將軍李廣,也有雄霸一方的西涼王,還有289年建立唐帝國的李淵,更有貞觀之治的李世民。在秦滅六國的戰鬥當中,他作為副將出征了兩次,自此之後便在歷史書籍當中消失了。說他神秘消失是因為秦國這樣一個高級將領在歷史數據當中基本上沒有什麼記載。

一、秦王的制衡之術

秦國滅掉6國是經過長期的準備,當時的3晉之地已經被滅掉了之後,秦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抉擇。那就是楚國跟齊國究竟先滅哪一個?當時大將軍李信曾經回答過「楚國地廣,而齊國地狹,楚國的人比較勇猛,齊國的人比較膽小,請先從事於易」。但是這個答案最後被否定。最終在史記當中所留下來的記錄,是直接在會議上面,分別詢問王將軍和李信究竟需要多少人?

李信說需要20萬,而這位王老將軍說非60萬不可。之後秦始皇綜合了利弊,便決定讓李信帶領著20萬精兵去滅掉楚國。王老將軍作為一位老將對用兵人數是有質疑的,讓他帶兵不是不可以,但是只給他20萬,未免就有點強人所難。最終嬴政選擇了李信,根本原因還是不想讓王老將軍一家獨大,所以說當時秦王在用人方面已經做到了層次分明。

二、滅楚失敗的原因

第1次滅楚國,秦國經歷了從未有過的失敗。當時的楚國在向燕的帶領之下打敗了秦軍,有人說是20萬大軍全部都覆滅了,這個肯定是有點誇張的。根據歷史記載,楚軍占領了秦軍的兩座堡壘之後,殺掉了7位大將,李信帶著殘兵敗將回到了秦國,從這個消息去看,損失肯定是有的,全軍覆沒不太可能。

打仗失敗了,肯定是李信的責任,當時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昌平軍突然背叛,導致李信前後夾擊。李信回兵攻擊自己的後方時,被對方殺了個措手不及。後來李信又參加了滅燕滅齊的戰爭,說明他沒有受到秦始皇的責罰。有人會說這個失敗就是秦始皇的原因,因為他選錯了人,所以說他沒有處罰李信,20萬大軍是他拍板定奪的,副將也是他選擇的,他有什麼資格去處罰別人呢?

三、李信究竟去哪兒了呢?

在歷史書籍當中,他最後出現的時候,是在攻打齊國,之後就徹底消失了。事實上歷史書籍也沒有記載,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能夠被記錄的都是一些大事。李信最後的結局應該就是善終了,因為秦始皇都沒有濫殺無辜。比如王老將軍的家族和蒙恬的家族,秦始皇對他們都很照顧,對於蒙恬蒙毅死於非命,是因為宮廷政變所追求的對象不一樣,跟當時殺掉工程的朱元璋完全是兩個性質。

李信最終在龍西安定繁衍,他的後輩子孫也過得比較幸福,個個出類拔萃。李信就像是一道流星一樣划過了秦國的夜空,雖然說比較短暫,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當時的秦始皇使用李信,有克制王老將軍家族獨大的意思。可是沒想到這一次的選擇竟然失敗了,所以說他也是非常後悔。

總結:

李信在攻打完齊國之後齊國滅亡,他就失去了消息。經過後世的推測,他應該是成為了嬴政最忠實的眼線,成為了幕後之人。隨著6國的覆滅,嬴政確定王老將軍以及他背後的家族,不會危及到自己的權利。這個時候李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從那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歷史書籍上也很少有他的記載。或許對於李信來說,他最大的使命就是用來遏制王老將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5cc2de19d47735a361fa470e5a01f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