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舉國上下將以各種形式緬懷82年前慘遭侵華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傳遞出中國人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信念,並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表達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
據新華社12月13日報道,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致哀,向世界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南京多個遇難者叢葬地也將同步舉行悼念活動。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
上午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8000餘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靜靜肅立。解放軍儀仗大隊18名禮兵齊步行進至公祭台兩側佇立,共同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伴隨高亢的國歌聲,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隨後下半旗,悼念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國歌唱畢,全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公祭現場和南京全城拉響防空警報,汽車停駛鳴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畢,在軍樂團演奏的《國家公祭獻曲》的旋律中,禮兵將8個花圈敬獻於公祭台上。
國家公祭,是一種莊嚴的儀式,既是對歷史的回望,也是對現實的審視,更是對未來的展望。人民網評指出:銘記歷史,也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近代中國走過了一段苦難輝煌的歷史,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展現出不畏強暴、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從大的歷史脈絡和深層次的內在邏輯把握當下發展取得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這種鬥志和英雄氣概一脈相承。正是依靠億萬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告別了落後挨打的歷史,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如今,我們應該繼承先輩們的遺志,勿忘國恥,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