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詞15首精選:李煜占據了其中的10首,首首都是經典

2022-08-31   史鏡說

原標題:南唐詞15首精選:李煜占據了其中的10首,首首都是經典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詩作為詩歌的一種體裁,開始走向了衰落,而詞卻在唐朝的基礎上出現了新的發展。五代時期,詞壇的中心是在西蜀和南唐。兩地相對穩定,經濟、文化較發達。南唐的李璟、李煜、馮延巳也熱愛詞的創作。當時之時,唐末溫庭筠開創的花間詞風籠罩詞壇,使得詞的風格比較單調,多是靡靡之音。而李煜在詞風則突破了花間詞風,開闊了詞的意境,推動詞的發展。

1,李璟: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李璟,是南唐第二代君主。他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在他的影響下,南唐成為了當時的詞壇中心之一。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是浣溪沙的別體。該詞上片荷葉凋殘、西風蕭瑟的愁思;下片寫一夢醒來的孤獨。作為一代君主,李璟藉助女子的口吻寫出這樣的思念之詞,多少有些無病呻吟。該詞也沒有突破花間詞的束縛,不過在境界上已經比溫庭筠、韋莊走得較遠了。

2,李璟: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攤破浣溪沙》和上一首為一組詞,是同時創作的的,在思想上、手法上都具有一致的地方,不同的是,上一首是寫秋思,這一首是寫春恨。上片寫女子樓閣中的女子,感嘆」落花無主「,也就是身處深閨,但是自己卻如落花一樣,身無歸處。下片寫自己的無奈,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最後將愁緒比喻為綠波,浩浩蕩蕩,接天流。其中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為千古名句。該詞似乎是站在宮女的角度來寫的。

3,馮延巳:鵲踏枝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馮延巳,是南唐詞派重要的詞人之一,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馮延巳的詞風也受到了花間派的影響,基本都是寫男女離別相思之情,這些並非都是自己經歷過的,不過是「為賦強說愁」罷了。不過,馮延巳的詞風更加清麗委婉,形成了一種感傷之美。該詞就寫自己無端的閒愁,這種閒愁不知何時來,何時去,但是總是年年有。在一場歡樂的宴會後,這種閒愁總會惹上自己,或是相思,或是回憶。宴會後,只有自己臨風獨立,緩緩而歸。

4,馮延巳:清平樂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馮延巳的詞風,對北宋的歐陽修、晏殊等人有著很大的影響,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道:「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從這首《清平樂》來看,的確如此。該詞前面所有的句子都顯得平淡無奇,不過是一些暮春景色的描述罷了。但是最後一句,突然講到落花風起,羅衣春寒,讓人有突然感到美好的時光逝去,自己的心中都透心寒。

5,馮延巳:謁金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的這首詞,也是寫自己的閒愁。據說還被李璟調笑,李璟說「『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延巳也反過來調笑李璟:「「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這個典故歷來被視為南唐詞派上的佳話,實際上反映出了南唐詞早期的無病呻吟。本詞總體上也不算一首十分出色的作品,只是第一句比較有新意,又帶有典故,因此歷來倍受重視。

6,李煜: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李煜是南唐後主,在詞風上繼承了李璟,又有了新的開闊。李煜的詞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的詞基本都屬於閨閣、宮廷之詞,境界不大,不過其風格已經減少了花間派的胭脂氣息,變得更加清麗。這首《玉樓春》是李煜前期詞中少有的優秀作品,主要描寫宮廷娛樂的快樂,全詞自然奔放,流暢揮灑,明麗直快,俊逸神飛。

韓熙載夜宴圖

7,李煜: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早期的一些傷感離別之詞,明顯受到了馮延巳詞風的影響,如本詞的上片和馮延巳的大多數詞的風格一樣。不過,下片,詞的境界開始有了擴展,借用春草的無窮無盡來比喻愁緒的漫無邊際。這種寫法在北宋被繼承了下來,歐陽修、李清照、朱淑真、秦觀等詞人都受到了這種風格的影響,如歐陽修有「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有「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朱淑真有:「滿院落花簾不捲。斷腸芳草遠。」

8,李煜: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閒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這首詞寫於975年11月,當時金陵已經被宋軍圍困一年,眼見城池即將被攻破,亡國在即,李煜寫下了這首詞,表達了自己的失望之情。這首詞可以說是李煜前期和後期詞的過渡之作,詞的手法還基本是前期的手法,多寫鶯鶯燕燕,似乎是兒女情長的作品,但是在思想上卻開始轉變,已經不是「為賦強說愁」,而是真真切切的沉痛。

9,李煜: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李煜一共寫了四首《望江南》,分為兩組,分別是《多少恨》二首和《閒夢遠》兩首。這四首為一組詞,寫在李煜在亡國之後,被迫北上之後。這一組詞以夢為媒介,寫出了江南風光之美,實際上是自己對江南風光的懷念,寫出的自己的亡國之思。不過,本詞的境界還未達到「亡國之詞」「血淚之詞」的高度,李煜這裡表達得更多是對當年腐朽生活的想念。

10,李煜: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南唐首都被宋軍攻破之後,李煜率領親屬、隨員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別了美麗的江南地區。南唐滅國後,李煜時常思念古國,想起祖父經營了40年的國家,三千里的美好江山,宮廷巍峨,玉樹瓊枝,不禁百感交集。詞中或許有自己的後悔,但是更多的還是悲痛,畢竟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這首詞是典型的亡國之君的痛苦自白。

11,李煜: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這首詞寫自己被囚禁在開封時期的孤寂。上片寫「秋風庭院蘚侵階」,寒瑟悽慘;下片寫自己的對金陵故國的思念。想當年,李煜身為君主,群臣俯首,宮娥簇擁,有過頤指氣使的威嚴,有過春花雪月的風流,而所有的繁華與富貴都一起隨著金陵的陷落而煙消雲散,化為了烏有。自己前後對比,不免使人心生感慨。

12,李煜: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西清詩話》記載:「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悽惋,未幾下世。」這首詞是李煜的幾首亡國詞之一,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是千古佳作。該詞的風格已經接近於白話,但是正是這種不加任何修飾的白話,才能夠更真實地表現出作者的悲傷無奈的情感。後來的宋徽宗被俘虜後,曾經寫下《宴山亭》,但是《宴山亭》修飾過多,反而掩蓋了亡國之恨,因此流傳度也遠差李煜之詞。

13,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如果不了解其背景,就可能被理解一首閨怨詞。南唐滅亡後,李煜被幽禁於深宮別院,表面上為「違命侯」,實際上為囚徒。而本詞,就是寫自己囚徒般的生活,每天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寂寞梧桐深院,每天的事情只有上西樓,看明月,聽雨打梧桐。在這種的情況下,人更加顯得愁怨。詞中的愁,更多是自己的亡國之愁,只是作者表現得不明顯。

14,李煜: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在被幽禁期間,曾經給金陵(南京)舊宮人寫信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可見李煜的悲痛。而最能夠表現出李煜悲痛之感的詞,非這首《相見歡》莫屬。該詞「借傷春為喻,恨風雨之摧花,猶逆臣之誤國,迫魁柄一失,如水之東流,安能挽滄海尾間,復鼓回瀾之力耶!」王國維說這首詞就是血淚之詞,讀罷讓人無限傷感。

15,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之詞。978年,李煜在七月七日生日當晚,命故妓作樂唱此詞。趙匡胤聽到後,是非生氣,就毒死了李煜。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在語言上沒有多餘的修飾,平白如話,最後寫自己的愁緒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衝決而出之勢。在這首詞中,李煜已經毫無掩飾自己的亡國之思,情感全心傾注,可能已經預料自己的結局了吧。這首詞可以說是歷代亡國詩詞的巔峰之作。

中國流傳最廣的詞作選本是朱孝臧編訂的《宋詞三百首》,該書一共選出了285首宋詞。但是該書的缺陷非常大,因為朱孝臧為清代人,受到浙西詞派和常州詞派的影響,更喜婉約詞和格律詞,因此對豪放詞不夠重視,如蘇軾之選擇了12首,辛棄疾只有10首,而吳文英卻達到了24首,周邦彥22首,晏幾道18首,姜夔16首。這顯然是不太客觀的。

另外,詞發源於唐朝、發展於五代,唐五代詞歷來被許多讀者忽視了。因此,我向各位讀者推薦《唐宋詞鑑賞辭典》。《唐宋詞鑑賞辭典》分為上冊(唐·五代·北宋)和下冊(南宋·遼·金),共收詞人327位作品1518篇,基本一網打盡唐宋時代的優秀詞作品。而鑑賞文章雲集了夏承燾、唐圭璋、繆鉞、吳熊和、周汝昌、葉嘉瑩等大家作品,他們精雕細琢,字斟句酌,使每一篇賞析文字變成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與優美的唐宋詞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往往三言兩語,說出了精闢的見解,益人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