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戰艦不靠譜?13年全球總決賽沒有奪冠先例!
遊戲馬蹄鐵原創
銀河戰艦,簡單來說就是把超級明星選手組建在一支隊伍中,各個位置上都是頂級職業選手,去衝擊冠軍的隊伍。這些戰隊往往從每年的轉會期結束,大名單公布開始,他們就會受到高度關注。然而縱觀過去13年的全球總決賽歷史,拼湊出來的銀河戰艦沒有一支可以奪冠全球總決賽。表現最好的,當屬今年的JDG,以及2019年的G2了。
LPL銀河戰艦代表2015年OMG
Uzi在2013年和2014年連續2屆的全球總決賽進入了決賽,但很遺憾都只拿到了亞軍。2015年Uzi加盟了OMG,當時這支隊伍被認為是銀河戰艦。因為一直在全球總決賽上輸內戰的OMG,有了Uzi之後被認為是國內最強陣容。不過S5那年恰逢LPL大量引入韓援,最終OMG在那年的表現很一般。而且出現了很多隊內不和問題,無緣總決賽,銀河戰艦不歡而散。
2023年的JDG
這是最成功的代表,畢竟除了總決賽之外,拿完了S13的所有冠軍。傳聞中花了上億的陣容,不是一般俱樂部玩得起的。LPL過去這些年組銀河戰艦的隊伍很多,例如今年TES的Rookie和Jackeylove聯手Tian也算,但其他位置一般。而在今年的轉會期傳聞中,BLG好像有意要組建一支全華班銀河戰艦了。
LCS的銀河戰艦代表TSM
中單比爾森,ADC大師兄,這兩人在北美LCS是過去影響力最大的雙C。第一次聯手是在2016年的S6賽季,隨後在S7,S10又聯手了2次。他們每一次在TSM的相遇都可以拿到LCS的冠軍,然而可惜即使是北美歷史上最著名的雙C,他們在全球總決賽上的表現依然還是很糟糕,基本沒有突破過16強。
甚至到了2023年,100T想復刻雙C奇蹟,湊成了比爾森+大師兄的雙C組合。可惜這時候的比爾森和大師兄已經是操作不動的老將了,雖然30歲的大師兄在北美看起來還能打,但是沒想到更年輕的一點的比爾森自己把自己再次打退役了。北美的銀河戰艦似乎只能在LCS里稱王稱霸一下了,明年的C9組成了Blaber和jojopyun值得期待。
LEC的銀河戰艦代表G2
2018年底轉會得到了Caps,2019年Caps聯手Perkz,Jankos,Wunder,Mikyx組建出了歐洲歷史上最強的銀河戰艦。他們也是像今年的JDG一樣,奪冠了那年幾乎所有冠軍,除了全球總決賽。由此可見,花錢買明星選手大多數時候確實是高價值高回報,因為他們過去通過自身的能力打出了身價,貴但強,只要組合起來的陣容氛圍沒問題,拿冠軍相較於新人和普通陣容那必然是更容易的。但沒有拼湊出來的銀河戰艦奪冠總決賽也是事實。很多選手往往是奪冠之後才一戰成名被人所熟知。
奪冠後才被認可的銀河戰艦
之前一直拿亞軍的T1可享受不到如今這種人人誇讚,眾星捧月的待遇。直到總決賽之前,全隊幾乎沒人不被質疑。中單被噴老,上單被噴關鍵時刻就懦,打野被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下路被噴自吹自擂,輔助被噴言過其實。類似當年輸了MSI不被認可,但是總決賽奪冠之後被認為是歷史最強的S5總冠軍SKT一樣。這些選手起初組建起來的時候沒人會用銀河戰艦去形容他們,但登頂之後,他們就是銀河戰艦了。比起拼湊出來的銀河戰艦,這種通過奪冠證明的更有價值。
JDG大機率是沒了,但今年轉會期必然會誕生不少拼湊出來的新銀河戰艦,至少歷史告訴我們這些隊伍只能謹慎看好。每年花錢打水漂的隊伍很多,BLG作為前幾年花了太多冤枉錢的隊伍,最近傳聞又要搞銀河戰艦,這不禁讓人替他們捏一把冷汗。
=================================
遊戲馬蹄鐵原創,未經允許禁止商用轉載
感謝各位長久以來的支持與厚愛~
您的關注鼓勵是我們持續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