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券商「超級航母」來了

2024-09-05     海峽導報

在政策引導下,今年以來中小券商整合步伐明顯加快,但頭部券商合併此前尚停留在「傳聞」階段。9月5日晚間,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均發布停牌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股票明日起停牌。

國泰君安稱,公司與海通證券正在籌劃由公司通過向海通證券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向海通證券全體H股換股股東發行H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並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股票停牌。

國泰君安發布公告

記者注意到,本次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的合併,是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併重組的首單,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併、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涉及多業務牌照與多家境內外上市掛牌子企業,屬於重大無先例的創新事項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今年6月調研國泰君安證券,要求加快向具備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投資銀行邁進。有業內人士評價,兩家同為大型綜合性券商,在業務結構、數字科技、合規風控、科創金融、國際布局等方面各具特色,合併將有更多期許。

具體來看,本次合併符合兩家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既有利於雙方共享專業能力和客戶資源,增強客戶服務能力,提升集約管理水平與運營效率;也有利於推動優勢互補,完善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區域布局,全面提升抗風險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履行職責使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級。

數據最為直觀。若以2024年上半年業績來看,兩家券商的合併將顯著提升二者在行業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合併後二者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均提升至行業第二的位置,僅次於中信證券,而總資產、凈資產將成為行業第一。若以2023年業績來推算,二者合併之後的主要經營指標將在行業前三的位置。

2024年上半年業績、2023年年度業績推測合併財務指標

本次合併有何看點?記者梳理髮現,主要有三大內容值得關注。

看點一:響應國家戰略,打造一流投行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中央及其相關部門多次強調並著重提出,要積極推動和促進那些在證券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進一步優化和加強自身實力。具體來說,在2023年10月底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幾項重要的金融發展方針。

首先,會議強調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性,指出金融是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必須加快發展步伐,提升整體實力。

其次,會議提出要培育和打造一批一流的國際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以提升我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最後,會議特彆強調要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和做強,通過改革和創新,提高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這些政策的提出,旨在推動我國金融行業整體向更高水平邁進,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到了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新「國九條」,對證券基金機構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近期,證監會也集中出台相關配套政策文件,明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目標。

國泰君安證券和海通證券在業務結構、風險管理、數字科技、客戶資源等方面各具特色,雙方通過合併可以形成更強綜合實力。合併後,新機構各項業務將全面提升,符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於建設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目標定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看點二:重塑頭部券商競爭格局

縱觀全球經濟金融史,投資銀行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現代化進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緊密相連,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均擁有一批具有顯著國際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相較於美國等成熟市場,我國證券行業規模體量、機構盈利能力還存在明顯差距。

國泰君安證券是由均創設於1992年的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通過新設合併、增資擴股,於1999年8月組建成立,總部位於上海。國泰君安證券於2015年A股上市、2017年H股上市,為A+H上市公司。公司保持較強的綜合競爭力,近年來核心財務指標穩居行業第一梯隊,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合併的大型券商。據記者了解,公司連續17年獲得中國證監會A類AA級最高監管評級。

海通證券成立於1988年,由交通銀行發起設立,總部位於上海。公司於2007年A股上市、2012年H股上市,為A+H上市公司。公司是國內成立最早、綜合實力最強的券商之一,擁有一體化的業務平台、龐大的營銷網絡以及雄厚的客戶基礎。

可以看到,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均為國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類券商之一,成功跨越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全部歷程與各個周期。目前來看,業界十分關注二者合併後的體量情況。

若將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2024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簡單相加,兩者營業收入合計為259.35億元,位列行業第二位,次於行業龍頭中信證券,收入差距在42億元左右,2024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營業收入為301.83億元;二者歸母凈利潤合計為59.69億元,同樣次於龍頭中信證券,位列行業第二,上半年,中信證券歸母凈利潤為105.70億元,二者相差45億元左右。

總資產方面,兩家券商合計為16194.75億元,超越中信證券的14950.12億元,成為行業總資產最高的券商。此外,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凈資產之和為3311億元,同樣超越中信證券的2793億元,位居行業第一。

若以2023年報數據為口徑,兩家券商合併後的總資產、凈資產分別達到1.68萬億元、3302億元,均位列行業第一。2023年,中信證券的總資產與凈資產分別為1.45萬億元、2688.4億元;合併後兩家券商營業總收入、歸母凈利潤達到591億元、104億元,位居行業第二位、第三位。

看點三:有利於整合上海金融國資優勢資源

本次合併的另一項重要背景是兩家券商同屬上海國資。公開資料顯示,國泰君安的控股股東為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無控股股東且無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資旗下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6%。

本次合併重組有利於整合上海金融國資優勢資源,打造一家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投資銀行,有效健全完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要素體系,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影響力,推動上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之路,更好地服務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標。

記者注意到,《上海市貫徹〈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支持頭部證券公司加強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上海十二屆市委五次全會提出要「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緊緊圍繞『五個中心』建設加大改革開放突破力度」。

來源:財聯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575ae3761c158eb4ebdebfc0ed8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