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巨頭集體看好小微貸,拼利率也拼服務

2022-02-27     華道視界

原標題:金融科技巨頭集體看好小微貸,拼利率也拼服務

圖片來源:網絡

助貸公司似乎嘗到了小微貸的甜頭。多家企業紛紛推出多種類型小微貸,想在年復合增長率12.2%的領域分一杯羹。

近期宜信商通貸推出新產品「稅金貸」,繼續發力小微貸,算是宜信數據貸之後的又一力推。度小滿近期也退出直營分期市場,把重心轉向小微貸和現金貸。去年年底360數科與金蝶金融宣布合作,開拓旗下小微貸品類。信也科技、位元組跳動等平台也都相應推出小微貸產品。

小微貸的持續走紅離不開龐大的市場。部分消費金融公司也推出相關產品,但受制於經營範圍和風控的限制,持有小貸牌照的公司和銀行顯然在該領域更有優勢。

拼利率也拼服務

稅金貸並不是宜信的首創,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等銀行都有稅金貸產品,早在2019年360數科就推出了類似於稅金貸的發票貸,要求申請的企業近3個月開票金額合計超過20萬就有資格貸款。

稅金貸適用對象是那些納稅記錄良好,只是資金流出現暫時問題的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組。宜信此次推出的稅金貸是一款無需抵押的信用貸款,額度在8至100萬元,額度可循環使用及有12期的產品期限,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以在線上進行申領。這一定程度上讓沒有信貸記錄的小微貸能夠憑藉納稅記錄獲得第一筆貸款。

最早入局醫美分期和教育分期的度小滿傳來消息,已全線退出直營分期市場,把信貸業務重心放在有錢花現金貸業務和小微貸業務。要知道度小滿曾經在醫美分期和教育分期中有過輝煌成績,如今退出直營,發力小微貸,也許是看到了市場的機遇。

據度小滿發布的《2021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截至該報告發布,度小滿服務超1200萬小微企業主及工商個體戶。在利率方面,度小滿發放的平均年化貸款利率下降約20%,人均放款額增加65%。相比較連年增長的直營消費分期成本,顯然旗下小微貸更加值得開拓。

小微企業貸款是一項典型的「三高」業務,即風險成本高、運營成本高、獲客成本高,特別是在向沒有信貸記錄的小貸放貸時,「三高」風險尤為突出。因此對於小微企業來說,首筆貸款是如同「金子般的貸款」,關乎企業能否成功存活。銀行之前服務覆蓋不足的長尾客群,在當下卻逐漸成為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重要客戶群。

隨著各大放貸公司的大數據風控能力的提升,對於小微企業貸款資質的考察維度有了突破。以360數科自研的智能風控引擎Argus為例,該系統將風控貫穿貸前、貸中、貸後全鏈條,在大大降低風控成本的前提下,解決360數科為小微企業風險評估的問題。

在各金融公司紛紛入局小微貸後,小微貸賽道似乎正在悄悄內卷。今年1月,360數科宣布全面整合旗下小微金融產品,將360稅易貸、360發票貸、360煙草貸、360商戶貸、加大鵝等進行整合,全新升級為周轉靈APP。放貸機構在降低費率的同時,也想通過更優質的服務來獲取客源。

爭上小微貸班車

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規模2016年的27.7萬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43.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2%,並且預計未來5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然而這麼大的市場,在幾年以前,還是以看重抵押、通過個人大額消費貸覆蓋小微需求等傳統風控方式進行篩選客戶,這導致絕大多數小微企業被拒之門外。

近些年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核心平台和外部數據服務商合作進軍小微貸大大拓展了該領域的市場。

金融科技企業有技術,在金融機構反欺詐、智能風控、用戶畫像等業務方面經驗豐富,能夠給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小微企業進行貸前的風險分析;金融機構基於金融科技企業提供的分析數據,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隨著網際網路平台的壯大,許多機構不僅從事網際網路業務,金融業務也十分成熟。因此對於一個小微企業從貸前、貸中到貸後管理,基本上都在一個企業的系統中就能夠完成。

去年底位元組跳動也進軍小微貸,搭上末班車推出全新小微貸產品放心借生意人專享產品,最高額度達30萬,年利率在7.2%-18%區間,與放心借利率10.8%-24%相比低了不少。藉助旗下中融小貸的的牌照,該產品完全能夠自營,資金由中融小貸或其他機構提供貸款服務。

發力小微信貸是目前持有小貸牌照的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主攻方向,不過在市場熱度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一些消費金融公司也在默默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布局了小微貸,包括招聯消費金融的營業執照貸、發票貸以及煙草貸;錦程消費金融形成發票貸、煙草貸(蓉享貸);海爾消費金融推出的微店主貸;湖北消費金融針對小微客群的嗨享貸與農戶貸產品和興業消費金融的家庭消費貸(商戶業主貸)產品。

消費金融公司未通過公開渠道進行旗下小微貸產品宣傳,可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產品的合規性。眾所周知,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貸款需要發放給以消費為目的的客戶,但在發放給小微企業的過程中,資金的流向很難查明,甚至容易出現用戶與助貸平台合謀騙貸的情況,從而導致消費金融公司不良率的增加。

小貸公司作為普惠金融的補充,在小微貸市場不斷擴大和監管放水的當下,將會獲得行業巨大紅利。消費金融公司想要吃到這波紅利,卻要在產品合規等方面下功夫。

文章來源:消費金融頻道

作者:豈料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超過20家銀行披露去年准成績單,多家銀行高管密集增持股份

春招進行時:銀行業人才需求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從助力「零售轉型」到布局「北極星指標」,平安信用卡近年打法進階

一年「消失」20多家銀行,4000家中小行路在何方?

《2021年信用卡行業發展報告》發布:信用卡App成為數字化轉型新抓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55de07ded43f3e779163ec89e552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