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首次參與上市公司定增!140億元注資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2024-08-24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促進投融資平衡發展,中長期資金的引入是關鍵之一。長期資金一般指養老金、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等。這些資金來源相對穩定,使用期限較長,能夠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支持長期資金入市,有助於改善市場的資金結構,降低市場的波動性,促進市場穩定發展。

在我國沿海中部的一處核電基地,核電機組工程施工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進行施工作業。這座核電站規劃建設8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是全球在運和在建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目前, 1—6號機組已全部投入商業運行,累計安全發電超過4400億千瓦時。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董事長 張毅:目前,7號機組處於安裝的高峰期,土建正在進行相關的收尾工作,8號機組即將由土建轉入安裝階段。兩台機組先後將於2026年、2027年分別投入商業運行。屆時,8台機組總裝機容量將超過90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超過700億千瓦時。

近日,中國核電發布公告,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140億元,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中核集團全額認購。其中,社保基金認購120億元、中核集團認購20億元。根據公告,本次發行所募資金將全部用於遼寧徐大堡核電站、福建漳州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項目建設。這也是全國社保基金首次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張紅軍:此次定增將為核電項目提供有力資金支持。此外,此次引入社保基金,也有望積極發揮長期資金的優勢和市場引領作用,並帶動更多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保險資金也是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近日,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共同注資500億元發起設立的私募基金公司已完成備案,具備入市條件並開始建倉,主要投資目標鎖定在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股票,這也是首隻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改革試點基金。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作為大型保險公司,通過共同設立基金形式長期投資於優質上市公司,可以發揮雙方投資優勢,是進一步提升資產負債管理、優化投資方式的一種創新和嘗試。

作為「長錢」之一,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也備受關注,證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43家外資機構獲批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其中包括加拿大維交易公司、新加坡阿拉瓦利資產管理公司、阿曼投資局等。截至8月23日,滬深交易所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中,約有50家左右上市公司披露的第二季度末前十大股東或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QFII身影。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 孟磊:海外投資者會主要偏好大市值、盈利相對穩定、估值合理的一類公司,而這一類企業,普遍為大市值的藍籌公司以及各行業的細分龍頭領域的優質的企業。

近期,也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新發產品,開展新業務,加碼投資中國市場。今年4月剛剛獲准在華開業的安聯基金近期發售首隻基金產品,主要投向新質生產力產業鏈。今年在華註冊資本金增加達40%的路博邁基金日前公告,近期獲批的基金產品也主要關注中國的能源轉型和科技升級賽道。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副總經理 郭鵬:我們今年有幸在A股核心指數中證A50首批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發行中,作為唯一的外資公募基金參與其中。這都得益於中國資本市場更加注重長期投資的政策引導和回穩向好的基本面走勢,為長線投資提供了土壤和機遇。

證監會:投融資協同發力 完善「長錢長投」政策體系

下一步資本市場將如何落實全會對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部署?一起來看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解讀。

證監會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為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投資和融資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融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只有繼續深化改革,推動投融資協調發展,資本市場才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證監會機構司司長 申兵:今年以來,證監會已經先後出台了50多項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針對解決投融資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投資端,要大力發展公募基金,另外發展私募股權、風險投資,推進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試點的落地。在融資端,要加大上市准入的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

長期資金既能為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也能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中長期收益。近年來,國家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15萬億元,近五年增長1倍多,持股占比從17%提高到22%。但總體上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資金總量仍然不足,要加快完善有利於「長錢長投」的政策制度體系。

證監會機構司司長 申兵:進一步完善公募基金的制度,引導整個行業轉變經營的理念,從原來更加注重規模,到更加注重對投資者的回報。第二方面,是要積極參與養老金制度的改革,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更加適配他們需要的投資產品。第三個方面,是要更加完善長期資金的考核機制和相關的會計核算制度,比如在如何全面落實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這方面,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的制度機制。

現金分紅和股票價差都是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方式,投資者非常關心,去年以來,證監會持續完善上市公司分紅規則,通過強化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約束、掛鉤控股股東二級市場減持、實施風險警示等方式,「層層遞進」加強分紅約束,2023年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2.2萬億元,共3855家公司分紅,公司家數占比超過70%。

證監會上市司司長 郭瑞明:推動分紅相關政策落地見效,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推動績優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紅、穩定分紅。督促有能力但未分紅的公司分紅。針對因歷史虧損導致未分配利潤為負、長期未分紅,但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儘快出台資本公積金彌補虧損的相關規則。讓投資者能夠更好地分享企業成長的紅利,培育耐心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形成良性互動。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董林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1f6964708e77c93ede667361afb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