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起亞發布了2023年全年在全球的銷量成績,在2023年全球市場的累計銷量為308.6萬輛,而分區域來看,除專用車外,起亞2023年在韓國銷量達563660輛,同比增長4.6%;在韓國以外市場的銷量達2516383輛,其中,美國、歐洲、印度等主要市場創造了最高年銷量記錄。在全球方面,雖然也創下了其年度銷量新高,但這般數據似乎很難不讓人聯想,起亞退出中國市場的可能性。
在中國市場中,悅達起亞2023年累計國內銷售166,395台,16.6萬輛相當與一款較為熱門的像五菱繽果這種車型一年的銷量,如果是對比和悅達起亞一樣的合資品牌來說,可能起亞的一年銷量還沒有別人的一半多,並且十分重要的一點是,這16.6萬輛的數據是包括了悅達起亞在國內對外出口銷售整車的數字,如果除去這齣口的80,602輛。剩下的遠遠比不上像比亞迪一款車全年的銷量成績。
在八年前的2016年,當時國內自主品牌很多都還在比較初始階段,起亞在當時創下了全年65萬輛的巔峰成績,而這也僅僅只是在那個時候,慢慢的中國車市的增長紅利期之後,在豪華品牌價格下探和自主品牌性價比提升的雙重夾攻下,起亞在國內逐漸呈現極速下滑的狀態,在2017年,起亞的銷量直線下滑到35.95萬輛,在之後的2018-2021年,銷量慢慢下沉到分別為37.0萬輛、28.98萬輛、24.93萬輛和16.34萬輛,直到2022年,銷量更是斷崖式下跌為9.4萬輛,而2023年減去出口量的銷量,8.6萬輛的銷量數據創新低似乎不是一件很驚訝的事情了。
起亞在國內低迷,其產品競爭力低是其中一點。現在行業內不管是合資還是自主品牌都在緊跟市場時態採取一定的降價措施,但是起亞似乎沒有看到這一點,一直保持對比同級較高的價格持續。據各平台數據了解,在過去的2023年中起亞各個車型的銷量,在起亞品牌中最多的獅鉑拓界11291輛、智跑10887輛、奕跑8689輛、K3 7307輛,即使是相對較新的賽圖斯也只擁有6657輛的數據,再往下的,K5 3116輛、嘉華1948輛、煥馳1387輛,這些數據逐漸向高端豪華車「對齊」,純電車型更加誇張,全新的EV5僅有451輛,EV6更是賣出超跑的數量,全年只有111輛,如此銷量也難免消費者會以為起亞準備退出。
而在起亞國內市場中,在熱門的緊湊型以及中型SUV中難以占據一席之地,而在競爭還沒有那麼激烈的MPV市場中,嘉華也僅僅只配備動力較弱的2.0T發動機,對於海外市場用的3.5L V6發動機和1.6T混動卻不對國內投入,同時,對於當今國內市場較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新能源領域方面產品布局步伐掉隊,面對眾多新勢力的衝擊,起亞國內市場上僅有的EV5、EV6根本無法與之抗衡,並且價格以及各類配置相比同級車也沒有太大能夠優勝的地方,EV6雖然說配備四驅,但指導價要去到四十多萬,在這麼卷的國內市場定價如此之高。論車型,布局不夠全,論品牌影響力也沒有其他新勢力強。
如此尷尬的銷量和市場布局,起亞在市場低處徘徊也是在所難免的,而在這種情況下,起亞品牌營運長楊洪海的豪言更是令人感到震驚,「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後面再等著進來搶市場也可以。」可以看見,起亞高層還是不夠重視中國汽車品牌以及中國市場,再說,起亞全球第一季度賺21億和國內市場也沒有太大關係,至於貼錢,如果長期下去一貼再貼也不見起效,相信起亞在全球再怎麼賺也難以招架。
汽車網評:曾幾何時,起亞也輝煌過,而如今也許就只剩下幾句豪言,以及難堪的銷量數據,面對EV5市場中的不盡如意,若繼續置之不理,面對日益內卷強度極大的國內市場,也許卸下中國市場這個包袱,退出市場也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