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評論員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壯麗的氣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又一段波瀾壯闊的新征程揚帆起航。
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力度之大,領域之廣,探索之深,堪稱中國改革開放新的里程碑。
這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決定》特彆強調了繼承和發揚的關係,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好「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這六條原則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必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嚴格遵循、長期堅持。
圖說:6月27日拍攝的深中通道全景。新華社
對比以前的改革實踐不難看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舉措,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比如,《決定》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經濟和民生等各個領域改革作出了多達十四個方面的系統全面部署。其中,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構建國家戰略制定和實施機制、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等提法備受各界關注,充分體現了改革深水區、啃硬骨頭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方面,《決定》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如此重點著墨,充分說明科技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把脈定向,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改革發展的迷霧,以一系列創造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推進到新的廣度和深度,有效應對了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不光有「路線圖」,更有「時間表」,強調改革實效,限期五年完成。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這是時代的強音,也是我們的行動指南。我們要繼續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上海歷來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當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吹響,我們要全面對標《決定》部署,科學制定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確保黨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在上海全面落地、取得實效。要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與「五個中心」建設重要使命結合起來,大力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全體黨員幹部群眾也都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深刻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要求,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著力提升克難攻堅、善作善成的能力本領,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更好為國家試製度、探新路,書寫好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