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出社會之前,對我們人生影響最大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師了。在學校里如果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可以說是莫大的幸運。
因為真正好的老師不僅能傳授知識,還能對我們的人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在與大學的一位同學聊天時,曾聽她說起過關於她高中老師的一些事情,讓我非常感動:這位同學來自農村,初中畢業後轉到深圳去上學。由於家裡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按父母的意思是上完高中就不再供她上大學。
班主任在第一學期期末後進行家訪,發現她家重男輕女,便鼓勵她說,既然家人看不起她,就應該證明給他們看,他們是錯的!然後第二學期開始就對我那同學格外嚴格,同時還默默地幫助她、關心她,她沒吃早餐貧血暈倒了還給她買早餐。我同學說當時真是一邊吃早餐一邊哭。正是在老師的關心下,她的成績突飛猛進,幾乎每一年都拿到了獎學金,這也讓她的父母對她刮目相看,最終同意供她繼續上大學。
可以說,如果沒有那位好老師,這位同學可能就在父母的歧視下日漸沉淪,別說上大學,可能人生都將在灰暗中度過。
關於好老師的故事有很多,有些甚至還被拍攝成了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就曾執導過一部感人的電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一位音樂老師春風化雨的故事。
影片採用倒敘的形式,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谷底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戴迪亞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他童年時的音樂啟蒙老師馬修遺留的日記本,童年的記憶也開始慢慢浮現……
1949年,原本是一所私立學校音樂老師的馬修在遭受事業的各種不順之後,來到一所寄宿學校擔任學監一職。還未上任,他就預感在這裡的工作不會太順利,因為這所名為「塘底」的寄宿學校,是專為教育問題少年而設立的。
果然,剛一進校門就碰到有學生闖禍,他們製作陷阱弄傷了門衛馬克森斯的眼睛。校長立即讓所有學生在空地集合,開始追究此事。然而他的做法卻讓馬修驚訝:由於搗蛋的學生不願承認,校長竟懲罰所有學生輪流關禁閉,每人關6小時,直到搗蛋的學生自首或者被別人告發為止。這種做法非常不專橫且不講道理,學生們對此充滿怨氣卻不敢發聲。
我們常說,壞學生通常是壞家長和壞老師聯手造成的。糟糕的教育方法不僅不會讓孩子走上正途,反而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從而變得更加墮落。
或許,真正有問題的並不是這些「問題少年」,而是他們的監護人。
不久,馬修便迎來了他的第一堂課,還未進教室,就透過門窗看到學生正在互相打鬧,似乎絲毫沒有意識到即將上課,甚至當馬修走進教室後還搶了他的包用來嬉戲,完全沒有把這位學監放在眼裡,最後吵鬧聲招來了校長。
讓學生們沒有想到的是,馬修不僅沒有向校長告狀,反而還維護了他們,大家都很意外,也有點不好意思,於是在校長走後,他們還是保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之後,在課堂上馬修找出了那位弄傷門衛的學生勒蓋來克,但馬修並沒有將他交給校長,也沒有用殘酷的方式對他進行懲罰,而是用另一種更加人性化的方法,讓他去彌補自己的過錯:讓勒蓋來克每天下課後去醫務室照顧被他弄傷的馬克森斯,直到痊癒為止。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馬修非常懂得教育的藝術,他知道,對於犯錯的學生,教會他勇於承擔責任和彌補自己的過失,比毫無理由的嚴苛懲罰更加重要。
之後,馬修成功說服校長取消了對集體的懲罰,同時還保留了肇事者的名字。就在他一心為學生著想時,意想不到的事又發生了。他剛一回屋,就發現儲物櫃的鎖被撬開,自己包里的,他自己所作的樂譜也都被拿走了。
毫無疑問,這依然是那些學生所為。然而正是這個搗蛋的行為,讓這些學生第一次與馬修的音樂相遇。
馬修發現這些孩子對唱歌抱有興趣,於是決定將整個班的學生編排為一支合唱團。並從最基本的哆來咪開始,傳授他們歌唱的技巧。不僅如此,馬修還自己撰寫了許多小曲,歌詞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用他的話來說,「這算不上什麼高雅的藝術,但確實吸引了他們的注意」。但是要想成立正式的合唱團,還得需要校長的支持,當校長得知此事後卻認為這完全是在胡鬧,但在馬修的一再堅持下,他還是以一種看笑話的態度,默許了合唱團的成立。
就在一切都開始順利起來的時候,學校轉來了一個男孩,蒙丹。這是一個具有暴力傾向,具有精神問題的危險人物。馬修還是懷著有教無類的態度來教育蒙丹。然而蒙丹並沒有任何向好的心態,不僅侮辱、打傷同學,還在背後詆毀馬修。
而馬修依然抱著善意與期望來對待他的學生。長著天使面孔,歌聲動人的學生皮埃爾由於畫老師的小人像被發現,被關了禁閉,不巧的是他的媽媽正好來學校看望他,但被關禁閉的學生是不能接受看望的。為了維護皮埃爾的,馬修告訴他媽媽他因為牙疼正在休養,所以才沒辦法與她見面,可以說非常用心良苦。
馬修的合唱團每天仍在排練,學生們對於歌唱的熱情越來越高,演唱的曲子也越來越高級、動聽,馬修為此十分欣慰和感動。
在馬修的個人魅力以及音樂的力量的雙重影響下,整個學校的氛圍都逐漸變得輕鬆、陽光起來,就連一向嚴厲不講道理的校長,竟也和學生們一起踢起了足球。整個學校歌聲悠揚,溫暖而又動人。因為馬修的到來,人們之間變得融洽而又愉快。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只會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塘底學校的學生之前正是由於缺乏愛的關懷,才造成了他們調皮搗亂的叛逆心理,而馬修的到來則填補了這一空缺,同時還通過音樂讓他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喚醒了他們真善美的一面。
但是有一個學生與美好的依然格格不入,那就是蒙丹,他在犯錯被關了15天禁閉之後不久,校長的錢竟不翼而飛,帶著偏見的校長自然把蒙丹作為了懷疑對象,將他叫到校長室,狠扇他的耳光,逼他說出錢的下落,然而蒙丹只是以輕蔑和嘲笑的表情看著校長,並不發一語,並突然撲向校長,與其扭打在一起。校長室外的人聽到動靜後趕緊衝進去將蒙丹拉開,之後蒙丹就被帶離了學校。
然而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馬修無意中得知,偷走校長錢的竟然不是蒙丹,而是另一名學生!他將此事告知校長,希望能想辦法還蒙丹一個清白,誰知校長毫不在意,還說蒙丹就算這次沒犯罪,下次還是會犯的。馬修沒有辦法,只好作罷。
或許,如果校長能夠還蒙丹一個公道,就不會發生後來的災難。
校長因公出差兩周,趁著這個機會,馬修決定帶著孩子們外出郊遊,誰知他們剛走,蒙丹就潛回學校,放火燒了教學樓。馬修則因為擅離職守,被校長開除。
離開學校的時候正是上課時間,馬修希望孩子們能為來送他一程,誰知所有人似乎都很遵守紀律,沒有離開課堂來送她。正當他感到失落時,二樓的教室突然傳來了熟悉的歌聲,隨後一架架紙飛機從窗戶飛出,馬修撿起一看,上面都是孩子們的筆跡。
這讓他深受感動,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閃爍著人性光輝的電影值得每一個想要從事教育事業的人觀看,在電影中,馬修用自己的故事說明了,只有給與學生足夠的尊重,你才能贏得贏得他們的尊重。
愛與被愛是作用與反作用力的關係,從來都是緊密不可分的。
影片中,校長對於馬修的評價是「不成功的音樂家」和「不成功的學監」,但我卻認為,馬修做到了他認為有意義的事,同時也真切地改變了一群學生的人生,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就是成功的。
我們見到了那個幾乎毀滅了無數孩子將來的校長,卻同時也通過對比感受到了馬修老師的不易與可貴。
他已一己之力漸漸改變了孩子們根深蒂固的看法,使他們通過合唱逐漸找回了自信和勇氣。即使最後黯然離去,也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但願每個學生都能遇到如馬修一樣的老師,這將是他們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