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賣1輛虧2.74萬,2023年是新能源汽車的分水嶺

2023-02-28     睿財經

睿財經訊(文/王蕾)已經上市的造車新勢力開始履行發布2022年四季度和2022年財報。從整體看來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和收入均出現下滑。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並不樂觀。專家分析稱,造車新勢力的財報會低於預期。並且虧損依舊是造車新勢力無法逃避的話題。

總體看來新能源銷量不斷提升,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銷售量約1065萬輛,按年增長63.6%。其中,純電動車為789萬輛,增長68.7%;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為274萬輛,增長50.8%。中國和西歐為兩大主要市場,中國占63%的市場份額,西歐則為29%。

13家車企成績單

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生產超過43.9萬輛汽車,交付超過40.5萬輛汽車,再創紀錄。2022年全年,特斯拉全球共交付了13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0% ;共生產了137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7%。

1月1日,極氪公布數據顯示,12月極氪001交付量達11,337輛,同比增長198.7%;2022年,累計交付71,941輛,平均訂單金額超33.6萬元。

理想汽車2022年12月,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21,233輛;第四季度累計交付46,319輛,同比2021年第四季度增長31.5%。2022年1月至12月,理想汽車總計交付133,246輛,同比2021年增長47.2%。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為257,334輛。

小鵬汽車2022年12月交付車輛11,292台;2022年累計交付突破12萬台;歷史累計交付突破25萬台。

2022年12月,蔚來交付新車15,815台。其中,第二代技術平台ET7、ES7和ET5三款車型交付量持續提升,達13,127台,占當月總交付數83%。2022年四季度蔚來共交付新車40,052台,其中ET7、ES7和ET5交付31,093台,占比達77.6%。2022年,蔚來共交付新車122,486台,同比增長34%。截至2022年12月31日,蔚來新車已累計交付289,556台。

哪吒汽車2022年實現全系交付152073台,同比增長118%。其中,哪吒S交付首月(2022年12月)完成交付2003輛。

2022年12月創維汽車共交付3116台, 其中海外出口1098台;2022年全年總銷量21916台,同比增長255.72%。

合創汽車2022年12月交付3134台,2022年全年累計交付突破20000台。

2022年12月長安深藍SL03交付量達到11650輛,環比增長42%。

賽力斯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14234輛,同比增長127.82%;銷量16643輛,同比增長170.62%。

北汽藍谷1月2日晚間公告,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2月銷量為9863輛,上年同期銷量為4198輛;本年累計銷量為50179輛,同比增長92.06%。

2022全年,廣汽豐田累計生產1009265台,同比增長22.6%;累計銷售1005000台,同比增長21.4%;其中電動化車型銷售累計303175台,同比增長55.8%。

比亞迪股份1月2日公告,公司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186.3494萬輛,同比增長208.64%。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23.5197萬輛,上年同期93945輛。

蔚來汽車虧損

理想汽車年度業績顯示,2022年的收入總額為452.9億元,同比增加67.7%,經營虧損為36.5億元,同比增加259.3%。2022年的凈虧損為20.3億元,而2021年凈虧損為3.21億元。

2022年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為73.8億元,較2021年同比減少11.5%;2022年的自由現金流為22.5億元,同比減少48.0%。

2022年的銷售成本為365.0億元,同比增加71.8%,銷售成本增加主要由於車輛交付量的增加以及2022年第三季度起開始交付理想L系列令平均銷售成本增加。

對此,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想表示,毛利率受到不同產品組合影響,供應鏈穩定性是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未來還有不同的產品組合。對消費者來說,能不能提供接近燃油車加油的充電體驗,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需要繼續解決充電難,充電速度慢的問題。

新能源價格戰已經打響

2023年開年之際,電動車價格戰正式打響。1月6日,特斯拉宣布國產車型全系降價,其他多家造車新勢力也以各種方式降價促銷,近日比亞迪也跟進降價。

自特斯拉打響了降價的第一槍,算是拉開這場價格戰的序幕,接著便是各品牌的「一呼百應」,也顧不了新年前才剛宣布完漲價。其中,AITO問界M5 EV和M7的最高優惠幅度達3萬元,也是繼特斯拉後首個降價的自主新能源汽車;零跑C01推出5000元抵30000元的折扣活動;小鵬宣布了最高3.6萬元的優惠政策;極氪則是通過送車漆、補貼保險以及空氣懸架降價實現「降價」;豐田bZ4X和日產ARIYA更是直接優惠6萬,相當於打了個7折和8折。

顯然,前期這場價格戰主要發生在20-30萬元市場區間,因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售價就處於這個價位區間。但隨著比亞迪秦PLUS DM-i 2023年冠軍版喊出9.98萬起售;換上增程混動後的零跑C11變為15.98萬起;吉利帝豪L Hi·P最高降價3萬,這場價格戰已經蔓延到10-20萬市場區間,正在完成對主流消費者10-30萬購車預算的覆蓋。

總體而言,補貼退出,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業慢慢走向成熟,逐漸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與市場主流的傳統燃油車展開正面競爭,新能源車企將進入新一輪優勝劣汰階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1f60ee99752995ae0db9f097cf72c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