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奇書在中國無人問津,在日本卻賣到脫銷,於是我們看著對手崛起

2022-03-10   李藝南

原標題:此奇書在中國無人問津,在日本卻賣到脫銷,於是我們看著對手崛起

15世紀到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為西方國家帶去了大量的資源以及廣闊的市場,在迅速發展的市場影響下,諸多先進的技術被發明並且被應用到生產中,於是西方國家迅速壯大,隨後對東方世界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在西方堅船利炮的威脅之下,眾多東方國家的有識之士也開始感受到了濃重的危機感。

清朝在1840年與英國交戰失利,朝廷尚且認為是「遠方英夷偶然來攪,不過是癬疥之疾」,然而很多懷有遠見卓識的人卻已經從中看到了強烈的危機,在湖南邵陽就有一個人在聽說此消息之後,毅然投筆從戎,在悲憤之中前往一線,並且在1842年根據自己的見聞以及前人著作寫就了一本奇書。

這個湖南人名字叫做魏源,他所寫的那一本書叫做《海圖國志》,這本書所提出來的思想在那一個時代可謂是石破天驚,因為中國古代在漫長時間裡都是以「老大帝國」自居,看不起其他的國家,一律稱之為「蠻夷」,自然也不會有向其他國家學習的想法。

畢竟在歷史上習慣了被人學習而不是去學習別人,所以當時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沒有這種學習的意識,這個時候魏源提出來要「師夷長技以制夷」,要中國人去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在那個時代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匪夷所思的,所以這本書在中國基本處於無人問津的處境。 《海圖圖志》經過魏源的幾度增刪,全方位地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只是各國所掌握的軍事技術,還有著地理位置、歷史源流以及政治制度等等,同時魏源還通過縝密的分析,表達了一些自己對於各國政治動態以及軍事動向的了解與預測,勸誡朝廷早作準備。

如果當時的清廷能夠接受這本書中的思想,也許能夠有另一種走向的可能性,但是當權者對此書所提思想以為天方夜譚而不予理會。反而是這本書在流傳到日本以後卻賣到了脫銷,當時的《海國圖志》在日本被稱為「天下武人必讀之書,凡有志於建功立業者,非讀此書不可」。

以至於日本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盛況,不僅《海國圖志》的價格出現了翻番,而且還出現了手抄本,稱為很多私塾學堂的必備教材,日本的很多近代名人名將如伊藤博文、吉田松陰、東鄉平八郎等人都對這本書推崇備至,聲稱是此書影響了自己青少年時代的走向,也正是這些人促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讓日本迅速走向現代化。 1894年的甲午戰爭爆發以後,號稱亞洲第一的清朝輸得一敗塗地,當作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代表日本出訪清廷時,有官員對作為對手的日本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崛起感到不可思議,於是跑去追問他日本崛起的的秘訣所在,伊藤博文淡笑:「貴國《海國圖志》可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