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美國空軍從2006年就開始布局研發的發動機技術:重油發動機,到底有什麼優勢,讓各國軍事科學家們都趨之若鶩?
2006年,美國空軍無人機作戰實驗室(UAVB)面向美國工業界發布懸賞公告,向他們徵集無人機用重油發動機解決方案,哪怕沒有實際產品,只是簡單的可行性論文研究都可以提交,其目的就是為了讓美國軍用無人機先人一步,實現更長續航、更大載荷,強化美軍的作戰優勢。
如果從那時算起,全球重油發動機已經有十餘年的發展歷程,在如今的戰場上,到處可見重油發動機無人機所展現出來的統治力,成為各國競相列入軍備的「香餑餑」。
2022年4月30日,由以色列研發的赫耳墨斯-900無人機系統開始交付瑞士。其中,以色列按照瑞士方面的要求,為其製造了專門配備有重油發動機的無人機,型號為赫耳墨斯-900 HFE。
這架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18噸,能夠升到9145米左右的高度,支持40小時續航,最大飛行速度220千米 /小時。對比採用汽油發動機的同系列無人機,它的多項核心性能參數都超過了前者。
到這裡,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講,隨著重油發動機在各國無人機身上的大範圍應用,無人機歷史已經被完全分割成了新舊兩個時代,而重油發動機代表了無人機未來的技術升級方向。
當然,重油發動機的技術優勢並不僅限於此,參考全球軍事技術發展史,推動重油應用技術發展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安全。
1942年5月,剛從太平洋海戰中,負傷歸來的美國列剋星敦號航母,在當天中午突發爆炸,熊熊燃燒的火焰很快吞沒了整個航母,周圍的美軍眼見它燒成廢鐵,只得下令將列剋星敦號摧毀,讓其沉沒。
沒被敵人的炮彈、魚雷摧毀,卻在離開戰場後發生了爆炸、火災,這頗為蹊蹺的事故,引發了美國各界廣泛關注。
後來經過事故調查,原來經過一場大戰,列剋星敦號的燃料供給系統存在泄漏。然而,船上的官兵卻沒有注意到,在給艦載機加油的時候,經由戰損管線泄漏的燃油蒸汽四處擴散。
到了中午12點多,因為一個電動機爆出的微弱火花,瞬間點燃了這些逃逸出來的燃油蒸汽,隨之引發了爆炸和火災。
不同於很多人的認知,航空母艦其實非常脆弱,尤其是它不僅要為自己存儲燃料,同時還要為艦上各種戰鬥機存儲燃料,相當於是一個汽油桶、加油站,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發生爆炸。
所以說,世界各地除了在儲能安全上下功夫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尋找更安全的燃料。由於重油對比汽油、柴油,更加安全、耐用,於是重油燃料就成為了一種選擇。
像是我們的航母遼寧號,就使用了重油作為主要燃料,而艦載無人機,更是直接使用了重油發動機,既增加了作戰能力,也提升了航母的整體安全,例如我們自主研發的艦載型無人機AR-500B,它就採用了由航瑞動力提供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重油發動機。
另外,就中國本身的地理條件而言,還有一個必須發展重油發動機的現實原因,那就是:我們擁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相比於汽油發動機,重油發動機可以大大提高無人機的飛行高度,進而提升無人機在高原地區地質勘探、緊急救援、輸送物資等方面的任務執行能力。
2018年,由安徽航瑞動力研發的「雲雀」發動機,在我國的崑崙山口等地,完成了首輪高原測試,增加了我們服務高原地區民眾,保衛高原地區領土的能力。
到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在重油發動機領域,中國並沒有落後,甚至,我們中國已經引領了無人機的下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