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牙舞爪、面目猙獰,這些歌手「咆哮」起來,連馬景濤也得靠邊站

2022-03-31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張牙舞爪、面目猙獰,這些歌手「咆哮」起來,連馬景濤也得靠邊站

演員馬景濤在演戲時,常常因為入戲太深,激動到控制不住情緒。

他會表現得暴跳如雷,像一頭怒火中的豹子一樣咆哮,因此得到一個「咆哮帝」的綽號。

其實歌手中,很多人的舞颱風格比起「咆哮帝」馬景濤,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視上的馬景濤,並不是時時刻刻都保持「咆哮」狀態,可這些「咆哮派」的歌手,基本上拿到麥克風就要「炸場」,連馬景濤也得靠邊站。

這些歌手中的「咆哮帝」,他們颱風彪悍,有人面目猙獰,有人張牙舞爪,也有人瘋魔癲狂。

咆哮歌手們尤其深諳「大力出奇蹟」的道理,所以唱得格外摧枯拉朽、驚世駭俗。

更誇張的是,他們咆哮得越厲害,就越容易讓人上癮。

但要是不讓他們咆哮、不讓他們吼,反而發揮不好,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唱了。

1、汪峰——名不虛傳的「半壁江山」

搖滾歌手汪峰,被自家工作室奉為歌壇的半壁江山,因為太不低調,結果引來群嘲。

但有一說一,汪峰的作品真的很能打。

《怒放的生命》《飛得更高》《北京北京》《春天裡》《勇敢的心》等等,演唱難度都不低,均以節奏型高音廣為傳唱。

單拎出哪一首,都可以作為KTV開嗓的必備曲目了。

這也是為什麼大眾印象中,汪峰唱歌的畫風永遠是面目猙獰+後仰+拉麥。這與他的作曲、唱功都密不可分。

從節目中、演唱會現場,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汪峰演唱時的激情澎湃、聲嘶力竭。

高音時表情永遠是閉眼皺眉、苦大仇深,情到深處甚至經常出現高音破音的狀況。

放在別人身上是「翻車」,放在汪峰身上再正常不過。

為什麼汪峰唱高音總是後仰拉麥呢?

其實是因為他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找到把聲帶拉緊的感覺,讓聲音走後通道從而達到高音。

唱法是他自己尋找到的,並且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所以他也成了舞台上著名的「咆哮帝」。

但不得不承認,汪峰作品的質量是很高的,演唱時的渲染力也足以掩蓋這些形式上的不足,敢問我們誰能逃過汪峰的一起搖擺呢?

2、蘇見信——信式搖滾「I wanna rock」

蘇見信的演唱會上,常見「信式嘶吼」。

信的嗓子是天生的,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自己也說過,這種高音只能保持,後天就算再怎麼練習,也很難有提高。

在一眾搖滾歌手裡,他的歌路算是廣的,高音質量也是有目共睹的。

甚至可以駕馭不同音域的高音,難點在於高音時維持不住強勁有力的音色。

從他的嘶吼式發音,就可以看出,他的唱法對於聲帶消耗非常大。

演唱會要的就是這種感覺,有人說信樂團是華語版「林肯公園」,那麼信就是華語歌手中的瑪麗蓮·曼森,這種重金屬感的演唱會誰會不愛?

《棋王》《挑釁》《海闊天空》還有《死了都要愛》,唱的人撕心裂肺,聽的人熱血沸騰。

聽完之後,甚至想馬上安排二十個伏地挺身,這就是信的魅力所在。

但凡去聽過信演唱會現場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歡在開場時用熱歌開嗓,例如《千年之戀》。

之後曲風更彪悍的《鋼鐵心》發表以後,就代替了《千年之戀》變成了信最愛的開場曲。

重金屬嘶吼的演唱會瞬間燃炸全場,如果你想體驗主宰世界的感覺,蘇見信的演唱會不可錯過!

3、華晨宇——不瘋魔不成活

華晨宇出道之後,身上一直貼著「實力唱將」「創作鬼才」的標籤,輿論的聲音褒貶不一。

2013年他以一首《無字歌》被導師尚雯婕發現,果不其然小眾的受眾永遠只有小眾。

獨具一格的創作,會讓很多人誤以為他只會飆高音。

有人說他的創作結構一成不變,無非是幾段聽不懂的東西(也就是rap)加上聲嘶力竭的高音抒發。

事實上,華晨宇唱歌時更多使用的是咽音唱法,而這種唱法往往會走一個極端:咽音會讓人的高音唱的更容易、聲音更有穿透力、力量感更強大。

而正因如此,他的音色也很難改變,導致他在高音上的所有音色都是相同的。

華晨宇的作品中,會有一些適合這樣的表達方式,而另一些就不太適合,所以大家聽久了會覺得他唱得很怪異、聽不懂,甚至覺得不好聽。

例如《癌》《無字歌》都是沒有歌詞的純高音,像這樣的聲嘶力竭,大家很難get到歌曲傳達的內核。

相比唱法,給人造成瘋魔感更重的其實是他的颱風。

華晨宇擅長用肢體動作來營造舞台表演感,例如唱rap配合手指擺動,唱高音配合腳踩音響。

甚至演唱會上沉浸式瘋魔錶演,讓人分不清他是不是真的著了魔。

4、黃綺珊——戰鬥力爆表的黃媽

「黃媽」黃綺珊,被眾多業內人士譽為「亞洲最完美聲音」「公認第一唱將」,她是咽音唱法的集大成者。

李健說:黃綺珊是他身邊唱歌最好的人,沒有之一。

韓紅說:她做夢都想唱得像黃綺珊那麼好。

黃綺珊在技術上幾乎沒有死角,擁有著世界級的發聲能力,同時也擁有極強的悟性,樂感、節奏感也非常好。

例如《只有你》《等待》《燈塔》等作品的現場版,她和韓紅合作的《離不開你》也堪稱經典。

但是許多聽眾對於黃綺珊的唱功認知,仍然處於「無腦」飆高音的階段。為什麼她會給人這樣的刻板印象呢?

一是可以歸咎於她唱商不足,時常在一些不恰當的地方使用一些演唱技巧,反而使整首歌給人的聽感變差。

二是因為她在大眾視野中,往往都是以「大嘴式」的演唱形式出現,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檔節目中,黃綺珊在演唱這首歌的副歌部分時,高音一出,瞬間震碎了11個杯子,現場觀眾都嚇壞了,這唱功真的讓人甘拜下風。

隨著年齡的增加,黃媽的機能也在逐漸衰退,但霸道的颱風仍舊在。

在綜藝節目《時光音樂會》中,她唱了林志炫的《沒離開過》,營銷號鼓吹「夢回我是歌手」。

事實上,相較於之前她在《我是歌手》中的舞台,這一次黃媽唱得很吃力,並沒有早些年那麼遊刃有餘。

5、伍佰——演唱會「工具人」

男歌手伍佰,全身的才華無處安放,他曾為張震岳、莫文蔚製作專輯,給劉德華、周華健、謝霆鋒、那英等人寫歌。

他自己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突然的自我》《再度重相逢》《浪人情歌》等等,在歌壇上更是讓人上頭、大殺四方的存在。

伍佰屬於讓人無法評判唱功的那類歌手。

雖然第一次聽會認為他是大白嗓,又愛破音,還時常口白,但這些並不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他。

與其他歌手不同的是,他唱歌獨具一格,具有鮮明的個人音樂態度,能聽懂的人會覺得滿滿的都是情懷。

尤其是他大開大合,洒脫不羈的演唱風格,讓人慾罷不能。

伍佰是用生命開演唱會的男人,給他一把吉他再配上一颱風扇,他唱得汗水狂飆、聲嘶力竭,也絕不罷休。

網友更是調侃說,「花五百塊錢,在伍佰的演唱會上,幫伍佰唱歌」。

有人形容伍佰的歌聲就像榴槤一樣,討厭的人受不了,喜歡的人戒不了。

6、阿寶——金嗓子「吼寶」

從《星光大道》走出來的阿寶,頭戴一個白色頭巾,身穿一個白色的坎肩,這一度成了他的代表形象。

和他形象一起走紅的,還有「阿寶式招牌動作」:張牙舞爪、齜牙咧嘴。

阿寶的高音就更不用多說了,甚至比帕瓦羅蒂還要高出整整一個八度,代表作《山丹丹花開紅艷艷》《走西口》《愛你在心口難開》。

很多人覺得他的高音就是扯著嗓子喊,民族色彩濃重,但這就是他的風格。

而且阿寶的高音都是真音,是男歌手裡少有的真音高音。

不過他的口音、風格也將他限制住了,他留給大家的刻板印象也難以抹去。

7、騰格爾——「草原歌王」

提到歌唱家騰格爾老師,我們腦海里就會不由得浮出一幅畫面。

廣袤無垠的草原、涓涓細流的河水、自由奔騰的駿馬,和他盪氣迴腸、直擊靈魂的聲音。

無論是多年前初聽,還是如今再回味,都會覺得騰格爾的歌聲無比震撼。

他的演唱方式屬於十分特殊的脈衝式唱法,在高音區撕裂的聲音與汪峰擠卡、壓喉的發音方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他的撕裂音建立在真聲帶與假聲帶同時震動的基礎上,在基音上形成摩擦質感的搖滾技巧,從而產生,類似於怒音。

所以當他在唱高音時,看起來似乎像在賣力地嘶吼,但實際上他在發這種嘶吼音時,喉嚨是完全不緊張的,甚至是完全打開的。

通過這種發力方式來發出高音,也導致他在舞台上面部表情比較豐富,有時候齜牙咧嘴,有時候甚至殺氣騰騰。

騰格爾老師的唱功有目共睹的,不僅僅展現在舞台上,甚至在酒桌上的清唱,也是自帶混響,可見歌唱家與歌手的差別不是一星半點。

8、林子祥——「銅喉鐵肺」

作為香港歌壇的殿堂級人物,林子祥屬於那種他一現身,其他歌手就要退避三舍的「掃地神僧」式的人物。

他的高音區域的極限曾經達到了D5或C5,對於大多數歌手來說簡直就是極限,僅有少部分人才能用假音拉上去。

即便是有些實力歌手用真聲到了高音區,那他的嗓音也會變得尖細單調,很難有人做到像林子祥一樣,把高音拉到極限,歌聲仍充滿著氣勢。

他的嗓音極具衝擊力和爆破力,不管多高的音,他都是「平地起高樓」,直接硬往上頂,歌曲的演唱難度,五顆星直接拉滿。

唱的時候面目猙獰,也就情有可原了。

2005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林子祥壓軸演唱他的「神曲」《敢愛敢做》。

當時主辦方設計的是群星大合唱,結果麥克風在劉德華、李克勤、容祖兒等一眾大牌歌手中倒來倒去,只有當時勢頭最勁的陳奕迅,象徵性的附和了兩句。

其他人只顧著拍手鼓掌、掩飾尷尬,沒人敢跟他合唱。

再往前追溯20年,林子祥仍是神勇無匹的存在。

1985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林子祥現場演唱他的獲獎金曲《十分十二寸》。

這首歌由22首當時流行金曲的高潮部分組成,長達10多分鐘,林子祥全程掛在高音區演唱。

其間不僅被瘋狂的歌迷拉扯、還跟眾多巨星現場互動。

當時正值巔峰的張國榮、譚詠麟站出來跟他飆歌,一個破音,一個斷氣。

這個現場堪稱香港樂壇的世紀巔峰,當真是一首歌唱倒所有英雄漢。

同樣難度的作品還有《成吉思汗》《海市蜃樓》《數字人生》《阿Lam日記》等,也沒幾個歌手能唱得了。

林子祥的「銅喉鐵肺」,絕非空穴來風,70多歲的高齡,也依然能打。

去年的綜藝節目上,胡夏與林子祥對唱《數字人生》,直接唱不上來、斷了氣。

胡夏作為新生代中的翹楚,都被吊打成這樣,那些用流量堆砌起來的「歌壇鮮肉」,就更不值一提了。

總結:

不得不承認,這些「咆哮派」的歌手表達情緒時,確實是大力出奇蹟。

雖然有時候會表現得面目猙獰、唱得聲嘶力竭,但這也是他們在舞台上的獨特魅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1612c27ee731ad78d3bd881d2fab8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