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LGBT(性少數群體)人士更容易感染猴痘!

2023-11-02     紅楓灣

原標題:研究表明!LGBT(性少數群體)人士更容易感染猴痘!

性行為似乎是猴痘(傳播的最常見途徑,即使在沒有報告男性之間性行為的人中也是如此,但美國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了一些家庭傳播病例,這種感染在非洲以外的兒童中並不常見。

正如此前報道的那樣,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於2022年5月在全球新的猴痘疫情中發現了首批病例。截至2023年9月30日,UKHSA已在英國發現3805例確診和疑似病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已有91000多例病例,導致157人死亡。自去年達到峰值以來,猴痘的病例數急劇下降,儘管仍有零星的報告。專家們將這種下降歸因於行為變化、感染後的自然免疫力和疫苗接種。

全球猴痘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同性戀、雙性戀和其他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這與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歷史模式不同。在英國、歐洲和美國的各種研究中,超過90%的病例發生在順性別男性中,其中大多數報告與其他男性發生性關係,通常包括與多個伴侶或群體性行為。

然而,一些猴痘病例發生在女性和異性戀男性中,在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病例報告缺乏關於性取向、性活動和其他暴露風險因素的信息。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描述了15個國家順性別和跨性別女性以及非二元個體中的猴痘病例。

儘管一些基於非洲歷史數據的舊公共衛生信息警告說,猴痘病毒可能通過接觸傳播,甚至可能通過空氣傳播,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這種情況似乎很少見。

正如最近在《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中所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以及各個城市和州衛生部門的研究人員旨在描述未報告男性與男性性接觸的成年人中的猴痘病例。大約30%的美國病例符合這一標準。

在2022年11月和12月期間,研究人員確定了來自六個司法管轄區(的122名18歲或18歲以上的猴痘患者,他們在症狀出現前三周內沒有報告男性對男性的性行為,或者缺乏數據。在此期間,這些司法管轄區占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所有猴痘病例的13%。對這些案例進行了更深入的審查,並聯繫了一部分人進行訪談。

經過進一步審查,發現52人沒有報告男性與男性的性接觸,或者不排除這種接觸。該亞組的中位年齡為36歲。近三分之二(62%)是順性別男性,29%是順性別女性,6%是跨性別女性。

他們一半是黑人,33%是西班牙裔,10%是白人。在45名已知性取向的人中,67%是異性戀,16%是男同性戀,13%是雙性戀。在已知身份的32人中,25%的人感染了愛滋病毒。在擁有猴痘疫苗接種數據的30人中,有3人至少接種了一劑MVA-BN疫苗。

在這組52人中,14人(27%)已知接觸過確診或疑似猴痘患者,其中8人報告過性活動或其他親密接觸,6人報告過家庭接觸。

該組報告的其他暴露包括共享交通(3例)、面對面密切接觸(2例)、護理(2例,1例)、職業暴露(1例)和參加有猴痘患者在場的大型社交聚會(1例,1)。一位護理人員報告說,她兒子在猴痘住院期間打掃了家。她與兒子沒有直接接觸,並報告說她在清潔時戴著手套,但手上依舊出現了猴痘病變。

在38名未接觸猴痘患者的人中,症狀出現前自我報告的活動包括性活動(17人,占45%)、近距離面對面接觸(14人,占37%)、,參加大型社交聚會或場所,(11人,占29%),以及在涉及密切皮膚接觸的職業環境中(10人,占26%)。

然而,在17名報告性活動的人中,有6人只與沒有猴痘症狀的伴侶發生過性行為,因此其他感染途徑也是可能的。

總體而言,沒有男性間性接觸的人出現的症狀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人報告的症狀相似。在有可用症狀數據的49人中,幾乎所有人都報告了皮疹,最常見的是生殖器或肛門部位(48%)。

研究作者總結道:「這些發現表明,在沒有報告男性對男性性接觸的患者中,性活動仍然是猴痘暴露的重要途徑。然而報告了其他傳播方式,包括家庭傳播。」

他們建議:「對於共享或訪問猴痘患者居住的生活空間的未感染者,應考慮強調保持足夠的手部衛生;遵守家庭清潔和消毒指南;避免接觸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或共享個人物品,包括床上用品、衣服、毛巾或餐具。」。

他們還建議接觸猴痘病毒的人和接觸風險增加的人接種疫苗。MVA-BN疫苗可以在暴露後兩周內作為暴露後預防接種,儘管它在最初幾天內最有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156d86802194b3f1e0f5400e0470c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