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認親兒子25年,晚年想看孫子,巴圖回懟英達:沒必要

2024-01-05   郭哥文化

原標題:拒認親兒子25年,晚年想看孫子,巴圖回懟英達:沒必要

1997年,宋丹丹和英達離婚之後,整日以淚洗面,感覺自己是被全世界遺棄的人。

一天,倪萍打電話給她:「幹嘛呢?」

宋丹丹乾淨利落的說了出來:「我想死」。

這不是宋丹丹第一次有自殺的念頭。

而另外一邊的英達很快就娶了梁天的妹妹梁歡,盡情的享受著新婚的甜蜜。

並且為自己的第二個兒子取名為英如鏑。

寓意自己的小兒子才是自己的「嫡長子」。

為了英達能聯繫兒子巴圖,宋丹丹離婚14年都沒有換過手機號。

可是,英達從來沒有打過電話,更沒有關心過兒子巴圖。

更是在媒體上隔空喊話,自己和巴圖的父子緣分已盡。

自己的小兒子英如鏑才是英氏家族第五代傳人。

這個話聽起來好像讓人感覺巴圖根本就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冷漠至極。

25年過去了,英達一邊是對小兒子愛若至寶,一邊是對大兒子不聞不問。

是什麼原因,導致英達對兩個兒子截然不同的態度呢?

這一切都要從宋丹丹和英達的婚姻說起。

1、

英達生於1960年7月7日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

主管藝術團體和藝術院校。

母親是吳世良,曾給周總理做過翻譯,還給曹禺當過秘書,英達的外公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校長。

英達從小就比很多孩子起點高,接受很多良好的教育,見識廣有思想,而且遺傳了父輩的才華基因。

英達原本想要考北大戲劇系,但因為高度近視而被拒絕,後來考上了北大心理學。

一直想當演員的英達在學校里搞起了業餘劇社,在裡面做導演和一些組織工作。

英達的第一任妻子名叫葛新,就是在北大校園中兩人相識。

1984年,英達要去美國密蘇里大學戲劇表演系學習,於是兩人便順理成章地舉辦了婚禮。

避免兩地分居的相思之苦,英達更是動用關係,將老婆一併帶走。

1987年英達修完了碩士,要回國發展。

而妻子覺得應該留下,她覺得美國有更適合自己的發展天地,她的前途在美國。

就這樣,意見不合的兩人選擇離婚,英達孤身一人回國了。

2、

回國後不久,在父親的安排下英達進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1987年底在排練話劇《縱火犯》時,英達是見習導演,結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就是宋丹丹。

英達雖然其貌不揚,但這個人還比較幽默風趣。

27歲的宋丹丹正逢顏值巔峰,笑靨如花。

倆人第一次見面時正在開會,會議室很安靜,宋丹丹口渴想喝水,剛好英達坐在她旁邊,還帶了個保溫杯。

她忍不住寫了張紙條遞給他:「我能喝一口裡的水嗎?我沒病。」

過了一會,英達笑著在紙條上寫下回覆:「可以,但是我有AIDS(愛滋)」

宋丹丹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有點憨憨的,斯文的男人,一下子就樂了,覺得這個人還挺幽默的。

一來二去兩人開始聊天,發現共同話題很多,慢慢變成戀人。

她說跟英達在一起,容易得心臟病,但是得心臟病都會快活。

因為,他太有趣了。

後來英達給宋丹丹寫了一個紙條:「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一定要娶你!我一定會娶你的!」

1989年的夏天,宋丹丹和英達登記結婚。

結婚後的兩人甜蜜不已,幸福得像處在蜜罐里似的。

在寒冬里,兩人會手牽手走在街上,互相戳一戳對方,然後肆意地笑。

有一次英達賺到了6萬塊錢,兩個人便一起開心地去下了館子,回家後還忍不住將剩下的錢灑向天花板,兩人又樂呵呵地撿起來。

結婚後的宋丹丹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著家庭,而英達還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

屬於典型的醬油瓶倒了都不會扶的。

家裡即便是壞了一個燈泡,英達都要等到宋丹丹回去換。

從操辦婚禮到新房裝修,從修理馬桶到人情往來,宋丹丹挑起了男主人應承擔的一切。

那個時候的英達整天在家裡睡覺,自稱"覺(教)皇"。

拄著別人送給他父親英若誠的拐棍,在家裡溜達,「我什麼時候才能到晚年啊?急死我了。」

每天睡到中午12點起來吃午飯,吃完午飯說:"天那!太睏了,我必須要去睡一會兒了!"

當時,宋丹丹因為在春晚中出演《懶漢相親》而走紅全國,而當時的英達事業還是沒有什麼起色。

1990年,宋丹丹再次登上央視春晚,並與黃宏一起表演了小品《超生游擊隊》,再次獲得成功。

不過看過這個小品的人都知道,當時宋丹丹是挺著大肚子上台的,其實這並不是道具,而是真的身懷六甲。

3月,宋丹丹就生下了兒子巴圖。

巴圖的到來無疑為這座房子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但是,此時的英達覺得自己都還沒長大,更別提在兒子身上花費心思。

他自己也在訪談中說:那時候一心拼事業,完全錯過了大兒子的成長,對他幾乎沒有任何陪伴。

此時的宋丹丹,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賺錢養家。

一邊是英達無所事事,另一邊宋丹丹卻忙得不可開交。

她從一個家喻戶曉的女明星,成為了一個萬能的勤雜工!

修馬桶、修煤氣、修鎖、公公英若誠生病了需要陪護,全是宋丹丹的活。

後來宋丹丹總結了自己那幾年的婚姻,雖然很幸福,但是真的是很累。

兩人確實有很歡樂的時光,但在日復一日瑣碎的家務里,兩人的耐心都被消磨了。

此時的宋丹丹家喻戶曉,英達在外卻常常被人稱為「宋丹丹的丈夫」。

女強男弱的差距讓籍籍無名的英達身上的壓力陡增,他不想活在別人的盛名之下。

英達後來參加訪談節目的時候,是這樣形容那段時間的身心狀態的:

「我的名字明明就是很好記的兩個字,可年輕時總被人稱為英如誠的兒子,結婚後又被稱為某某人的丈夫,我就想成為我自己。」

從「英如誠的兒子」到「宋丹丹的丈夫」,英達急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3、

英達在美國留學時,有一次到一個拍攝基地去參觀電影的拍攝,正趕上The Cosby Show《考斯比一家》)也在這個基地進行拍攝。

在這裡英達第一次接觸到了情景喜劇這種形式,並且第一次親眼看到了一部情景喜劇的拍攝過程。

一直頂著「宋丹丹丈夫」稱呼的他,想要干點自己的事業。

從而他萌發了在國內拍攝一部類似形式的影視劇的念頭。

1992年,英達便主動找到了當時非常有名氣的王朔,想要把它拍出來。

由於王朔之前也參與製作過《編輯部的故事》,於是兩個人就開始討論有關情景喜劇的創作。

雖然有了想法,但是作為一種全新的形式,編劇找不到人。

於是王朔就給英達推薦了一個重要的人——梁左。

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梁左,他的父親曾經是《人民日報》的副總編輯,母親是一名作家。

梁左家中還有一個弟弟梁天和妹妹梁歡。

早年間,姜昆在春晚最火的幾個段子《虎口遐想》、《電梯奇遇》、《著急》都是他寫的。

梁左被稱為「四九城裡別提多幽默一人」。

就這樣,以梁左為核心,而後又有十餘位編劇陸續參與,他們中的張越、束煥等人,後來都成為影視行業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大家沒日沒夜地推敲劇本,在諸多智慧大腦的激情碰撞間,靈感頻頻迸發,許多堪稱「絕了」的台詞一個接一個地誕生。

在梁左的介紹下,也是畢業北大的妹妹梁歡進入編劇組,做起了助理文學師。

4

但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梁歡的出現了,一下子就改變了宋丹丹和英達的婚姻。

這部劇拍攝期間,梁歡作為編劇常駐劇組,英達作為導演也天天駐紮在劇組。

唯有宋丹丹因為家裡有孩子需要家和劇組兩地跑來跑去。

沒多久,劇組就傳出了英達和梁歡的緋聞。

宋丹丹最初時壓根不相信,因為梁歡的長相過於平凡,和自己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英達瞎了眼找她出軌?

緋聞越傳越真,宋丹丹獨守空房的時間一長,也愈發察覺出不對勁來。

兩個人難道真的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起來了?

英達左邊的就是梁歡

有一次宋丹丹回到家中,她質問英達,是不是真的?

英達對燈發誓,不可能。

不論怎樣,英達始終不承認自己移情別戀。

也沒確鑿的證據,宋丹丹只好作罷。

1993年,120集的家庭倫理喜劇《我愛我家》上映了。

充滿市井氣息的情景喜劇,迅速的火遍大江南北。

有人說, 「要想了解中國的九十年代,直接去看《我愛我家》就行了。」

《我愛我家》創下了國內收視率第一和重播收視率第一,兩項收視紀錄。

1994年覆蓋亞洲53個國家和地區的香港衛星電視中文台也播出了這部劇;

深圳電視台打破「衛視播放過的節目不重播」的慣例,重播多次;

《我愛我家》被譽為「中國電視喜劇的里程碑」。

至今這部中國電視劇也成為了不可複製的經典。

《我愛我家》播出後,讓英達一戰成名。

《我愛我家》拍攝現場觀眾席上的王朔與馮小剛

不久後,英達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事業全面開花。

此時,英達也變得忙碌起來。

而表面上被別人羨慕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早已經千瘡百孔了。

兩個人從一開始的爭吵,到後來演變成冷暴力和乾脆英達夜不歸宿。

在無盡的猜疑爭吵後,冷暴力愈演愈烈。

宋丹丹在外奔波一天,推開門只有嗷嗷待哺的孩子。

在這段缺愛的日子裡,宋丹丹認識了一個男人,並且很快出軌了。

出軌後的第三天,宋丹丹打電話給英達:「我出軌了,咱們離婚吧!」

英達回答, 「好的 」。

非常痛快的同意,沒有任何挽留。

後來宋丹丹知道,其實那個時候的英達早想離婚了。

1997年1月2日,他們開著車去辦理離婚手續。

離婚那天,英達說:「丹丹,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是模範夫妻,所以分手的時候也要和和氣氣、高高興興的。」

宋丹丹不死心,「英達,咱們馬上就要離婚了,我就再問你一次,希望你跟我說實話,你到底有沒有和梁歡好?」

英達直接否認:「怎麼可能呢?丹丹。」

很快戲劇性的一幕來了,英達的BB機不小心落在車上,宋丹丹拿起來看一眼,上面全是梁歡發給英達的消息。

「你在哪裡?事情辦好了嗎?什麼時候回來?」

看到信息後,宋丹丹崩潰大哭,這個時候她才明白,自己被欺騙了,原來英達早就出了軌。

曾經宋丹丹在採訪中說到當時看到信息的感受:

「分手時我已經36歲了,我感覺自己就是被全世界遺棄的人。」

5

離婚後的宋丹丹整日以淚洗面,她曾經無數次地想過要自殺。

每天醒來,感覺整個世界都是黑暗的。

有一天,倪萍打電話給她:「幹嘛呢?」

宋丹丹乾淨利落的說了出來:「我想死」。

倪萍說,「你先別死了,你來我家給我擦地吧。」

而另外一邊英達和梁歡盡情的享受著新婚的甜蜜,並且在第二年生下了兒子。

英達為自己的第二個兒子取名為英如鏑。

寓意自己的小兒子才是自己的「嫡長子」。

對於小兒子的成長,英達從未缺席,並且一路保駕護航。

英如鏑過3歲生日時,愛子心切的英達把幼兒園的所有小朋友都請去會所,給兒子一起慶生。

正巧會所內有一架鋼琴,英達特意找了一個鋼琴老師,現場彈奏《生日快樂》,小如鏑對美妙的音樂很感興趣,小手在琴鍵上按來按去,英達問,你喜歡嗎?

兒子答是,英達說,這個大玩具可價值不菲,咱買了就得堅持下去,兒子答應了,兩人還拉了鉤。

梁歡和英達本想把兒子朝著郎朗的方向培養。

因為一次陪著媽媽逛街,英如鏑被國貿的滑冰場所吸引。

於是英如鏑開始學習滑冰,一年之後開始轉為學冰球。

為了培養小兒子,英達就請了最好的教練。

兒子在裡面滑,他就在外面等,視線不曾離開過兒子一下,生怕他磕著碰著。

就這樣,從3歲起,英如鏑開始接受專業的鋼琴和冰球訓練,4歲時英達就給他請了外教,鍛鍊他的英文水平,為日後出國做準備。

那個時候,北京職工的年平均工資只有2.19萬。

但是英如鏑在國內的訓練費3萬元起步,頭盔、面罩、溜冰鞋、球桿等裝備添置下來每年所有支出不低於40萬元。

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英達組建了「虎仔隊」冰球隊,他和隊里的其他家長一起,領著孩子們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到處參賽。

英達傾注自己全部心血培養小兒子,卻遺忘了另一個一直等著他來一通電話的大兒子巴圖。

巴圖想跟爸爸聊聊天,宋丹丹托朋友要英達的手機號,卻被他無情的拒絕了。

一邊是他對巴圖漠不關心,另一邊是帶著英如鏑大秀父愛。

之前油瓶倒了都不扶的英達,為了小兒子開始學做飯。

在小兒子面前,英達是司機,是保姆,是廚師,是教練。

被稱為是英如鏑的爸爸,很是驕傲。

並且還一臉慈父般地對主持人說:「如果去外太空,只會帶三樣東西,莫扎特的CD,一本書,還有兒子英如鏑的照片。」

節目播出之後,這讓宋丹丹原地爆炸。

直接發一條微博在網上手撕英達:

「男人可以離婚,可以重組家庭,可以愛現妻和兒女,可以攜子在媒體前秀父愛稱自己『司機保姆廚師教練』四棲老爸……

但不可以對以前的孩子在7歲時他求你帶他出去玩一次,你都不理;

11歲管你要電話,你都不給;14年來形同陌路……

表演慈父可以但我不允許你繼續傷害我的兒子,你不是人!」

她怨恨英達冷血無情,更心疼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愛的巴圖。

在父母離婚後,巴圖曾經想要聽聽英達的聲音。

宋丹丹曾經託人找到英達,希望英達能給巴圖打個電話。

為了不「被打擾」,英達更是火速換了電話號碼。

宋丹丹的怒罵,很快引來了英達針鋒相對的回擊。

英達的回答更狠,他說到,既然離婚了,就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再來找我,一方面是不想傷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另一方面,如果繼續扮演父親角色的話,對巴圖的繼父也不公平。

後來面對記者的詢問和詰難,英達洒脫地回答到:

「離婚後就是要各過各的,包括不見孩子。」

他說自己不見巴圖,就是不想讓小兒子覺得心裡不好受。

這個話聽起來好像讓人感覺巴圖根本就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冷漠至極。

英達表示,自己和巴圖的父子緣分已盡。

英達不但說話絕,做事更絕!

2003年,巴圖的爺爺英若誠去世,沒有人通知宋丹丹,也沒有人通知巴圖。

還是巴圖所在的學校校長在報紙上看到消息。

讓巴圖的老師帶著巴圖買了花籃前往協和醫院,又追到八寶山公墓,最終卻沒能看爺爺最後一眼。

回到學校已經天黑,老師把巴圖帶到操場,放下花籃,對巴圖說:就在這裡對爺爺說幾句話吧。

6、

當年梁歡和英達結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其中就有哥哥梁左和梁天。

梁左不知該如何面對宋丹丹,他原本要勸妹妹,可妹妹決心要跟著英達,他還威脅稱:如果你要嫁給他,就不要認我這個哥哥。

為此,梁左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理會妹妹梁歡。

當時,梁左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好的編劇之一。

梁左寫的劇本《海馬歌舞廳》《新72家房客》《閒人馬大姐》每一部都走紅。

王朔對梁左的評價十分高,戲謔稱如果把梁左關起來,就能出像《紅樓夢》和《飄》那樣經典的傳世佳作。

2001年5月19日,44歲的梁左突發心肌梗塞猝死在家中。

英達在得知此事時,火速趕到梁左家,第一時間抱走了梁左家最有價值的電腦。

王朔去梁左家裡收拾遺物時,發現梁左家徒四壁。

而其最珍貴的電腦被英達帶走了,留給梁左15歲的女兒梁青兒只有百萬借條。

英達非常清楚,梁左的作品都在電腦里。

這動機實在耐人尋味。

梁左生前有個遺願,想出本書,讓王朔給他的書作序,結果稿子全在他的筆記本電腦里。

有一次,梁左和王朔吃飯時,他曾經向王朔表露的自己的心愿:想要寫一本好的小說。

為了完成梁左的遺願,王朔立馬就跑去找英達,和他商量梁左寫書一事。

但英達卻說:「那這不行,這個版權給你了,但錢的事我們得說清楚,我不能稀里糊塗的把U盤給你。」

為此,王朔非常生氣,直接就開始噴:「你怎麼是這種小人?人都走了,你還在惦記這點事兒,而且他又不是外人,是你親戚。」

其實,英達就是這樣的人,冷血無情,自私自利。

7

與英達分手之後,宋丹丹在朋友蘇小明與張暴默等人的撮合下,認識了趙玉吉。

並在相識只有28天的情況下,選擇在自己生日這天與趙玉吉閃婚。

宋小姐就變成了趙夫人。

趙玉吉對宋丹丹溫柔體貼,凡事擋在宋丹丹身前,讓宋丹丹做好自己的小女人。

這一次,宋丹丹終於遇見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兩人鮮少爆發矛盾爭吵,還頻頻被媒體拍到同框出遊的幸福畫面,生動地再現了「你在鬧,他在笑」。

巴圖雖然在沒有父親英達的寵愛中長大,但是卻有母親一直陪伴,就連繼父趙玉吉也將巴圖視如己出,當成親兒子一樣疼愛。

曾在節目中巴圖說:

「蘇小明和張暴默阿姨把我媽介紹給我爸(趙玉吉),讓我能有一個沒有缺失父愛的童年。」

2018 年,28歲的巴圖結婚生子。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輿論的影響,還是因為巴圖長大了不需要負什麼責任了,最近英達的口風也所改變。

據說,英達在得知巴圖生了兩個兒子後,主動聯繫宋丹丹想見見自家孫子,卻被宋丹丹怒懟:兒子都不認,哪來的孫子?不許見!

在冬奧會的一次節目上,關於「不管大兒子巴圖」的說法,英達開始甩鍋給網友和自己的前任。

他作出解釋: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

最後又說了一遍。

只要自己有機會,肯定一視同仁,甚至只會對大兒子更關心,但人家不讓我關注,人家討厭不讓我煩他們,能怎麼辦呢?

言外之意,他是想一視同仁的好好陪伴巴圖,是宋丹丹不給機會。

全然忘記了他曾經對媒體說那句絕情的,「離婚了,就不要再來找我」。

之前你不讓人家來找你,現在你又說人家不給你機會。

好一個,茶里茶氣呀。

英達這番茶言茶語說完沒兩天,英如鏑也發表了他的看法。

在直播中,有人問他是不是巴圖的弟弟。

他說,是。認領了英巴圖弟弟的身份。

被問到和英巴圖有沒有聯繫時,說沒聯繫。

然後的洋洋洒洒的一頓輸出。

巴圖沒有聯繫過我,我是很希望他能主動聯繫我,但他沒有。

但我覺得,我們家是一直歡迎他回來的,但我不太能去聯繫他!

他沒聯繫我,就是他不太想要我這個弟弟。

他的意思是他全家都很歡迎哥哥回來,但是我不能聯繫他,我等他聯繫我,他不聯繫我,就表示他哥哥不想要他這個弟弟。

這個邏輯也是沒誰了,你們全家都歡迎他,但是你不能聯繫他,而他不聯繫你,就是不想認你這個弟弟。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乃父之風。

上演了「父愛情深」和「兄弟感情」的同時,還要給對方扣上一頂「不認兄弟」的帽子。

一樣的不講道理,一樣的自私自利,把鍋甩給巴圖和宋丹丹。

而後不久,巴圖也拍了一個短視頻。

保持快樂的三大秘訣 :無所謂,沒必要,不至於。

疑似回應這對父子的茶言茶語。

巴圖,真的是遺傳宋丹丹的樂觀,開朗和豁達。

性格非常的陽光,大氣隨和,並沒有因為英達的冷漠受到任何影響。

而且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談及過英達是是非非。

雖然做為星二代,巴圖沒有宋丹丹那樣的閃耀,但是已經有2個孩子的巴圖,拍短視頻,帶貨直播,搞得風生水起。

正如他說的那句,沒必要。

生而不養,無須相認。

在他的人生中,英達就和陌生人一樣,早就變得不重要了。

現在巴圖的百科介紹就是巴圖,而不是英巴圖。

英達頗有深意的在一次直播中說,「人家就叫巴圖,姓不姓英咱們先存疑。」

巴圖既是滿語又是蒙語,意思都是勇敢或勇士。

其實巴圖這個名字挺好聽的,現在已經成家立業的巴圖,也不需要再打電話找所謂的「爸爸」。

用宋丹丹的話說:「我這一生有兩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作品,一是我這40年的演藝作品,還有就是我的兒子。」

從宋丹丹臉上洋溢的笑容就能看出,她過得有多幸福。

在她面前,兒孫繞膝,兒子和兒媳婦恩愛幸福。

往事如煙而過。

沒有人可以完全地承擔我們的人生,只有我們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

在各自的生活中擁有幸福,恩恩怨怨早晚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化成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