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這個區將新建續建學校8所!招聘教師1241名!還有…

2023-03-03     呼和浩特日報

原標題:呼和浩特這個區將新建續建學校8所!招聘教師1241名!還有…

新城區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宜學城區」承上啟下的一年,結合區委、區政府對我區教育發展的總體要求,特制定2023年全區教育工作要點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堅持黨建引領、提高整體質量、促進公平發展、落實體制改革、強化安全責任,全面推進依法治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主要工作

(一)堅定不移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1.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

工作措施:一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讓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成為高度自覺。二是推動建立中小學堅持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將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落實情況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領導班子年度考核。三是持續推進「最強黨支部」提質升級,全面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亮身份、作表率,培育一批「叫得響」的黨建工作品牌。四是抓好民辦學校黨建工作,在實現民辦中小學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的基礎上,推進民辦學校黨建工作提質升級。五是加強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做好工會、婦女等工作,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六是強化政治監督,督促黨員幹部把「兩個維護」體現在工作全過程。加強作風建設深入整治「三多三少三慢」,深入糾治「四風」。七是緊盯各類違規違紀問題,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續優化教育營商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和育人氛圍。

2.全力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工作措施:一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把防控政治領域風險擺在首位。二是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做好防範和抵禦宗教、邪教向中小學幼兒園滲透工作。三是壓實學校的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重大決策穩定安全風險評估和分析研判,常態化開展校園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四是從嚴管控「三微一端」等媒體平台,強化輿情監測、研判、報告,防範化解涉教育輿情風險,提升輿情反饋處置能力,保障全區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五是深化學生安全教育,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六是推進校園防衝撞設施、警務室建設,提升「三防」水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推進「平安校園」創建工作。七是守牢校園安全底線,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推進安全工作專項治理,加強消防、校車、實驗室、校園食品安全等管理。八是做好學生國防教育和中學生軍訓工作。

3.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工作措施:一是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常態化學習機制,常態化開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主題教育。二是建立常態化推優選樹長效機制,組織開展第39個教師節慶祝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三是開展常態化師德師風教育及建設情況督查,加強督導檢查、整治中小學教師違規補課行為,通報師德失范典型案例。四是進一步明確校長是整治違規補課行為的第一責任人,對違規補課等現象頻發、屢禁不止、整治不力的學校進行通報。

4.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

工作措施:一是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強化幹部管理監督機制,優化考核評價機制,推進幹部能上能下、激勵幹部擔當作為。二是凝心聚力加強隊伍建設,對業務能力突出、發展潛力大的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鍛鍊,選優配強學校環節幹部,優化幹部隊伍「梯次結構」,增強教育系統幹部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業務能力。四是堅持教育倡廉和制度保廉並重,持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盯節點、抓具體、防反彈,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打造良好教育生態。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

5.積極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工作措施:一是加強完善思政隊伍建設,配齊配足思政課教師,加大思政課教研員選拔力度,逐步配齊專職思政教研員。二是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資源,繼續發揮現有的課堂思政課優勢基礎上的守正創新,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在中小學各建立2所思政學科研訓基地。三是對接師範大學,在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優質示範課,特色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等方面加強合作,同時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四是「1+N大思政」課程建設體系下的跨學科研究課。(「1」即思政課程。展示以「學習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的思政一體化研究課。「N」是指開展思政與其他學科融合的教育活動。)五是利用好名師工作室和學科研訓基地,在課堂質量和學科建設上有所提升。六是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推動「大思政課」的學科研訓及主題研討活動。

6.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工作措施:一是以「民族政策宣傳月」「民族法治宣傳周」「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為抓手組織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促進廣大師生鑄牢「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五個認同」的理念。二是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作,2023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範化達標校創建工作全覆蓋,組織開展中華經典傳承推廣系列活動,開展農村地區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三是繼續做好旗縣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督導評估工作和第26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四是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持續通過「三會一講」「結對幫扶」「四進三聯」等方式,使我區全體教職員工對統編教材的政策理解更加深入具體,真正達到全方位、全覆蓋的效果。

7.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

(三)持續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8.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工作措施:一是積極落實《呼和浩特市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力爭到2024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100%。二是推進小區配建幼兒園移交工作,制定「一園一案」明確舉措,逐步化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滿足群眾入園需求。三是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進一步提高公辦園、普惠園在園幼兒占比,推進自治區、市級示範園認定評估與復驗。四是規範幼兒園管理工作,強化幼兒園學籍註冊管理,加大民辦幼兒園「小學化」、無證幼兒園治理,進一步規範幼兒園招生工作。

9.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工作措施:一是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標國家優質均衡標準,全面提升學校軟硬體水平,力爭提前達標通過國家評估驗收。二是深化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考試,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和「陽光招生、分班」「公民同招」政策,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三是進一步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逐步優化教育結構,對「公參民」學校治理和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占比情況進行督查並開展回頭看。

10.落實「雙減」政策落地

工作措施:一是加強「五項管理」,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降低考試壓力、減少考試頻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做好家校共育,努力滿足在校學足學好需求。二是將課後服務擁有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發揮教育效果,達到預期目的,學校根據操場、教室、機房、實驗室、圖書館、實踐基地等現有空間資源和物質資源,設計一系列活動性課程,並依據課後服務的課程內容體系對學校資源進行開放管理,在必要場合安排管理人員或者教師做好指導和管理服務工作,確保活動順利安全開展。三是發揮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合力,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辦學,加大聯合執法力度,查處各類隱形變異違規學科類培訓行為。

11.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工作措施:一是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教學裝備條件,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創造有利條件。二是推動高中學校多樣化發展,支持建設科技高中、體育高中、藝術高中和綜合高中等特色學校。三是落實全市縣中發展提升計劃,推進學校結對幫扶工作,努力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12.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工作措施:一是支持職業學校內涵發展、加快品牌專業建設,使職業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二是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以「雙師型」為主體的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三是提升校企協同育人質量,推動職業學校在企業設立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在職業學校建設培養培訓基地,深化產教融合、暢通學生就業渠道。四是推進中高職有效銜接。鼓勵我區職業學校積極與高等職業學校建立合作辦學關係,開拓更多職業學校學生對口升學渠道。五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努力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大發展的社會環境,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

13.持續提升各類人群教育保障水平

工作措施:一是按照「相對就近、統籌安排」的原則,切實保障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二是完善控輟保學機制,全面落實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政策,提升精準資助水平,不斷強化資助育人成效。三是將家庭經濟困難的隨遷子女納入救助範圍,提高五類兒童優先保障和不同類型困境兒童教育服務保障水平。四是嚴格落實軍人、烈士等特殊群體子女入學優待政策。五是推進特殊教育發展提升,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工作。

(四)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激發內生動力

14.以評價改革牽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工作措施:一是落實教育評價改革,以評價為引領,確保正確的教育發展方向,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更加多元化。二是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綜合監測評價,整體提升幼兒園辦園水平和保育教育質量。三是探索義務教育質量增值評價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相結合,促進義務教育良性、科學發展。四是落實普通高中教育發展質量綜合監測評價,促進提升育人質量,實現特色化發展。五是落實中職學校辦學能力監測評估,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六是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對義務教育學校差異係數監測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15.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工作措施:一是深入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充分發揮法治教育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加強普法宣傳,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設,落實好學生「學憲法講憲法」系列活動和「憲法晨讀」特色活動,將學講憲法活動作為法治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要內容,不斷提升教職工法治素養。三是嚴格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有效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

(五)建強「三支隊伍」,提升教育核心競爭力

16.加強校長隊伍建設

工作措施:一是落實青年幹部「墩苗」計劃,打造專業化、年輕化校長隊伍,讓校長成為新城教育的領航人。二是繼續開展「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走向卓越校(園)長論壇,開展「指向核心素養的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展校(園)長培訓,提升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三是積極落實「名校長+」工程和校長課程領導力提升行動,發揮名校長示範引領作用,促進校(園)長專業化發展。

17.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工作措施:一是根據編制部門核定的空編計劃,結合實際需求合理制定招聘,2023年新城區擬招聘教師1241名,其中人才引進433名,公開招聘教師808名。通過多渠道的教師補充方式,不斷注入新鮮力量,保障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二是根據《呼和浩特市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實施意見》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定出台新城區「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實施方案,通過加強教師統籌管理,建立健全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方式,保障教師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以此穩步推進新城區2023年的試點區工作。三是深入推進班主任常規「5111工程」,推動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創建,推進市級德育名師工作室(培育)建設項目。四是組建區縣級「家庭教育講師團」,「送輔下鄉」為農村校、薄弱校提供師生家教支持。

18.加強教研員隊伍建設

工作措施:一是開展教研員學習培訓、崗位鍛鍊,組織教科研人員與學校、教師協同開展課題研究、學術交流,促進教研員專業發展。二是推進教科研一體化發展,構建開放教科研體系,進一步加強課程研究、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研究、考試評價改革等育人關鍵環節研究,以教育科研支撐、驅動、引領教育改革發展。三是認真遴選配備教研員,持續落實「雙向掛職」制度,建設高水平教研員隊伍,提升「名師工作室」成員專業化水平。四是實施兩輪全體教師通識培訓,組建24個區級名師研修共同體、20個校級名師工作室、1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組織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兩級「十四五」規劃課題的申報。

(六)提升保障水平,夯實教育改革發展基礎

19.持續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工作措施:一是落實《呼和浩特市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規劃(2021—2025年)》,2023年新建續建、改擴建及企業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8所。啟動呼哈路小學、第一實驗小學沁苑校區、丁香路小學擴建和擬建小學項目,回收治理中海河山勝境配套幼兒園、中海河山觀瀾配套幼兒園、金地名峰二期配套幼兒園、巨華錦繡園4所配套幼兒園,加快東部片區東河學校塔利校區的建設速度,整體提升教育發展水平。二是依據常住人口學齡兒童人數,按街道、社區分類統計生源分布,根據生源分布和學位供給優化教育布局,科學合理劃定學區範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三是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推進「名校+」工程、集團化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主動「聯姻」高校合作辦學,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創新性、示範性、引領性的高質量基礎教育品牌學校,促進集團化辦學和高校共建提檔升級。

20.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工作措施:一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用於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和提升學校基礎設施及教育教學設備。二是嚴格按照資金用途使用資金,及時為區屬公辦及民辦學校撥付各類專項資金,不截留、不擠占、做到專款專用。三是對各校專項經費使用管理情況進行監管,督促學校細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完善內部經費使用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1.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

工作措施:一是以建成「智慧校園一體化平台」項目為抓手,通過建設夯實統一的基礎底座、構建統一的教育數字通達空間、提升統一的教育數字保障能力,助力我區教育數字化轉型。深化我區教育大數據應用、推動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增強師生信息素養和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提高網絡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構建豐富共享的資源展示平台。持續推進「三個課堂」常態化按需應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支持名校名師的精品設計、同步課堂、專題課程,助推各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展示,設立優課展示平台,實現以技術驅動教師自主發展的目標,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持續優化,各校的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三是藉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和自治區、市平台優質資源,開展教師培訓、集體備課、作業共享、線上線下結合,多校區實時線上交互式協同教研,以「雲課堂」「雲教研」等為技術支撐,形成結伴互助的教研共同體。進一步加強「區域交流,校際合作」,開展「網絡教學研」工作,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有效彌合,有效推動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四是以我市中高考改革為契機,探索以數字化提升綜合素質評價水平的路徑。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化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有效破除評價「指標細化難、數據採集難、多元評價難、結果應用難、材料失真」等問題,智慧賦能治理「五唯」痼疾,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探索新技術在綜合素質評價領域的應用,使評價更加人性化、科學化、智能化,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

來源: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政府

統籌/張臻 校讀/ 郭秀芬初審/張中陽 終審/舒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02571595407b5a511d08856ae88a8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