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老了之後,身體不行的時候,同樣能過得幸福,特別是有子女的老人,更是 希望子孫孝順,享受天倫之樂。
但是,晚年過得好不好,也 不能全指望孩子,否則很容易陷入被動,導致晚年生活不順心。
有些老人的晚年,看似有兒女陪伴,其實一點也不幸福
曾經在醫院看到過這樣一位老婦人,50多歲的年紀就生了重病,醫生表示她可能沒多長時間了。比這更難受的是她唯一的兒子很少來看望,而且每次來都是為了要點生活費。
老人行動不便,飯菜也是好心病友幫忙買的,除了上廁所的時間,其他時候都只能躺在床上。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這位老人說,曾經她也以為自己的晚年生活不錯,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將兒子 拉扯長大,雖然長得很漂亮,有許多人追求她,也 沒有再婚。
兒子結婚的時候,她將 房子放在他名下,以為在孩子婚後與夫妻倆生活會比較幸福,結果她 退休後還要靠退休金和自己的打工的錢 養兒子。
兒子看在錢的份上, 平時對她還不錯,可當她重病之後,沒有價值了,晚年就變得悽慘了。
還有的老人,雖然晚年之後有自己的房子,單獨生活,但也過得不自由,就連想找個老伴,都被 子女 約束著 ,孩子們不僅不讓別人來照顧,平時也很少來看望。
這位 喪失了自主權的老人,晚年生活也很冷清。
有子女的老人,雖然晚年的時候多了 養老的人,但子女不孝順,可能導致晚年生活更差。
因此,為了晚年過得更好,老人的這三樣東西最好不要交給孩子
全部的儲蓄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將自己奮鬥的目標變成了他們,覺得自己幾十年的收入都應該是子女的,等孩子成年或結婚的時候更是掏空家底,幫忙買車 買房。
這就導致很多子女自私地認為 父母的一切都是自己的 ,反而不付出回報,當老人一無所有之後,就是更是 「拋棄」他們。
生活中拿出所有積蓄給孩子買房,但是在新房中 像個外人被排斥的父母,還是很多的。
因此,父母幫助子女,還是 量力而為比較好,起碼養老的錢要留下。
自己的思想、 主見
有的老人仗著自己年紀大,經驗豐富,就特別喜歡 插手年輕人的生活;也有一些老人則會覺得自己與社會 脫節了,就完全沒有主見, 凡事聽兒女的。
這兩種做法都可能導致親子關係變惡劣,特別是沒有主見、思想的老人,很容易 過得壓抑、委屈。
不過也不能太過強勢、頑固,在一些大事上,還是需要聽聽孩子們的。
退休時間
也有一些老人在退休之後根本閒不下來,把所有的退休時間都用在子女身上,平時幫他們 帶娃、做家務,還關心工作、插手小兩口的家庭事物。
這樣的父母不僅自己沒休息好, 身體變差,還會因為沒有界限的關心而 引起孩子們的反感。
而且長期圍繞子女生活的老人,很容易 與社會脫節,將來的自主權更差。
等到年紀更大一些,身體條件、經濟能力以及與子女的關係都變差了,晚年生活可能就變得很困難了。
晚年怎樣和兒女相處能更幸福
適當地幫助子女
雖說老人沒有義務管成年之後的孩子,但在他們 困難的時候, 適當幫助,能獲得子女的感激。在子女生活穩定的時候,能保持情感上的交流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面插手孩子的生活。
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更民主一點
也有部分父母到了晚年之後,會 變得很倔,愛 我行我素,子女提一點意見就開始發脾氣,這很容易破壞親人之間的感情。
在某些關於家庭利益的大事上,如果能與子女一起討論,其實更好。
豐富老年生活
在退休前就規劃好晚年生活,退休之後也不會太茫然,平時多一點個人的生活,也不會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子女身上,鑽進「牛角尖」,導致與孩子的關係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