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痊癒後為何堅持重返方艙?《新聞聯播》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2020-03-01   央視網新聞

2020年初,24歲的武漢小伙劉猛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體驗了一次生命的「過山車」。身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原本因為就診難而對醫護人員心懷不滿的他,卻在出院後表示一定要找到「楊護士」報恩。劉猛不知道她的名字,沒見過她的樣子,方艙醫院的楊姓護士也不止一個,但這些都無法動搖他的決心。

  2月28日晚,《新聞聯播》報道了劉猛的尋人故事:聽音辨人的情意,相隔一米五的鞠躬,遲到的合影……「死裡逃生後,我只想再見你一面」,令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沒有床位,醫生都不救人了,對政府有點絕望」

  臨近農曆春節,劉猛的小姨去華南海鮮市場門口購買了一些海鮮。之後兩次家庭聚會,劉猛的父親、姑媽、姨媽以及劉猛本人都被傳染上新冠病毒。起初只當是普通感冒,出現發熱症狀的劉猛並未在意,直到後來他開始胸悶、全身乏力,父親開始呼吸困難,他們才前往武漢同濟醫院就診。

  除夕到初一,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劉猛卻在醫院排了十個小時的長隊,他還從沒有見過這麼多人黑壓壓地擠在醫院裡。一句「沒有床位,沒有呼吸機」,讓劉猛和父親的期盼落空。

  醫院不收,武漢「封城」。

  輾轉多家醫院未果,劉猛和父親連開車的力氣也沒有了。看到醫生和自己說話都要隔著很遠的距離,被拋棄的感覺從劉猛心底油然而生,「你該管我但不管我,就是很無助,對醫生、對政府有點絕望。」劉猛坦言。

  在後來的十多天裡,劉猛的母親每次都要徒步半個小時去發熱門診給家人拿藥,劉猛和父親在家中已經失去行動能力,那時的劉猛理解不了,明明我們也需要醫治,為什麼不救我們?

  那時的劉猛也不會想到,在他遇到楊護士之後,他的想法會被完全顛覆。

  「剛開始的方艙一無所有,現在回想起來就像一場夢」

  2月6日,劉猛終於被收治進武昌方艙醫院,在那裡,他認識了從江西支援到武漢的楊護士,也就是出院後他一直在尋找,並且一定要找到的「恩人」。

  「小伙子你多大?」

  「我24歲。」

  「你不要怕,你很年輕,相信自己一定沒事的,我們這邊有(上海)華山和江西的醫療團隊,我們竭盡全力救助每個患者。」

  這是劉猛和楊護士的第一次對話,儘管只是三言兩語,卻頓時讓他感受到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從一無所有到可以收治500名患者,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的辛勞劉猛都看在眼裡。「江西的醫生冒著生命危險跑到武漢來救我們,那武漢的醫生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救別人。」住院期間,劉猛身邊有六名患者相繼離世,他開始靜下心來換位思考,他想到了生命的寶貴,想到了醫院裡爆滿的床位,和那些從全國各地趕來武漢的醫療隊……

  和當初的劉猛一樣,很多人初到方艙醫院時也是心懷不滿,會吵、會鬧,但後來不會了,取而代之的是醫護人員領著大家唱歌、跳舞。

  楊護士負責管理治療劉猛所在的方艙醫院西區第二排所有患者,剛到醫院時就是她給劉猛登記的姓名。但是,直到劉猛痊癒離開,他也沒能得知楊護士的全名。

  劉猛出院時跟所有照顧過他的醫護人員合了影,唯獨楊護士已經被調到了別的區域,當面致謝與合照的願望從此便成了劉猛的一塊心病。

  防護服的背面寫著一個「楊」、一個「江西」、一句「祖國必勝」,護目鏡下有一雙能給予人信心的眼睛,還有經常詢問自己病情的聲音,已是劉猛對楊護士的全部了解。

  「來武漢的醫護人員可能有三萬多人,她們每一個人都是楊護士」

  出院後的劉猛向武昌方艙醫院捐了一批口罩和醫用酒精,這已經是劉猛的第二次捐助。在他住院以前,劉猛就曾匯款五萬元給武漢市慈善總會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劉猛說,他的父親上世紀九十年代來到武漢創業,先前那筆捐款是承擔一份「新武漢人」的社會責任,而後面的這批物資,則是父子倆死裡逃生後,盡力為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提供的一點幫助。

  劉猛最終和江西援助武漢醫療隊取得了聯繫。江西醫療隊中一共有四名姓楊的女護士,其中一名叫楊輝利的護士在看到劉猛尋找「恩人」的視頻後淚流滿面,「作為一個護士應該做的很平凡的小事」卻被患者如此放在心上,這是她意料之外的。劉猛也通過聲音確認,楊輝利就是在他感到絕望時給了他希望的「楊護士」。

  楊輝利說,她對每一位患者都會說那幾句話,自己照顧過的病人又實在太多,所以對劉猛的印象並不深刻。翻出當時的日記,她才漸漸想起這個耷拉著腦袋、睡不著覺去找她們聊天的小伙子。

  劉猛也說,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可能有三萬多人,每個人都是厚重的防護服和護目鏡,每個人面對患者時都帶著微笑,他們每個人都是「楊護士」。

  再次回到方艙醫院與楊護士見面,劉猛隔著一段距離對楊輝利反覆說著感謝。曾經,就是這一米五的距離讓劉猛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如今,依然是一米五的安全距離,他向楊輝利鞠下深深一躬。(文/王若怡)

劉猛與楊護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