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權威發布丨服務百姓生活
伴隨著摩托車行進的聲響,惠志雄和他的小黃狗在延川大禹山的綠樹叢中時隱時現,拾起存放在山裡的鐵鍬和籮筐,他開始認真地做起兩年來一直都在做的幾件同樣的事情——平整被雨水沖壞的路面、撿拾垃圾、檢查樹木有無病蟲害、巡查有無開挖山林、破壞植被、砍伐放牧、捕獵野生動物和火情火災等現象。
惠志雄是延川縣大禹街道辦馬家店村民,今年54歲,從2017年開始被安排為大禹山護林員。「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很重要也很有意義!」惠志雄一邊忙著他未完成的工作,一邊向記者說道。
原來,在惠志雄沒有當護林員之前,退耕還林補助是家裡唯一的一點固定收入。「一家人光糊個口倒還行,可我那一對兒女還都得上學呀!」當時的惠志雄唯一想到的賺錢路子就是去務工,可老母親已年過九旬,他只能就近打些臨工,「地方小了,人多活少,找個營生也不容易,也就零零碎碎賺點,勉強能顧得了家裡的花費。」
然而,那時候的惠志雄最禁不起的就是天災人禍,當得知妻子患病,需要做膽囊息肉切除手術的時候,家中沒有多餘的一分錢,全部醫療費都只能向親朋好友去借,可借的錢還沒有還完,倒霉的他又遇上車禍,右腳被碾傷。「這下借了一堆錢不說,我們兩口子誰都做不了重體力活了,這咋把人熬煎壞了!」
就在惠志雄手足無措的時候,得知縣上開始聘用護林員。「一個月800元,乾得好年終還有400元獎勵,這樣算下來一年能有一萬元的收入呢!」在算這筆帳的時候,記者終於從他的臉上看到了輕鬆又喜悅的笑容,可見護林員這份工作對他而言真的很重要!
後來惠志雄如願當上了護林員,他告訴記者,有了這筆收入,在幫扶幹部給村裡發展蘋果產業的時候,他就敢放開手乾了,直接承包了5畝蘋果園,除去僱工錢和肥料花費,他在去年還凈賺了將近1萬元。護林員的工作讓惠志雄的光景終於翻了身!
「剛開始就是為了賺一份收入,可是當上護林員以後,每天和這些草木打交道,慢慢也就明白了這份工作的真正意義。」在大禹山護林的這些日子裡,惠志雄逐漸認識到,這些草木可以不再讓延川大風天裡黃沙四起,下雨時候山洪滾滾,可以讓人重聽到悅耳的蟲鳴鳥叫,重見到那些曾消失了的野生動物,還能讓延川人和外來遊客都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
如今的他開始以護林員為榮,如今他的小日子也像那綠樹叢生,越來越有盼頭。
護林員政策作為生態扶貧的一項可行舉措,讓延川的部分貧困百姓不再為錢發愁,而另一項政策更是讓延川文安驛鎮呂家河的全村村民都受了益。
提起呂家河,延川人都知道那是一個核桃村,村裡滿山滿窪的核桃樹漂亮極了,而待這些樹結上果子的時候就會像綠寶石一樣不止好看更有了價值。
「
1999年,全國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延川村莊呂家河自然也不另外,但是土地都還林了,村民們的收入還能靠什麼?村書記呂增榮想到了栽植核桃樹,這樣一來既能響應國家號召,還能讓村民們賺得一份收入。於是呂增榮帶了一部分村民專門去黃龍進行了一次考察,學習核桃栽植技術,了解核桃銷售情況後,村民們對書記提出的這個想法一致贊同,呂增榮便上報縣上有關部門,且順利地得到了批准支持。「一回到村裡,我們就去黃龍買苗子,找技術員,栽植了1200多畝核桃幼苗全部都成活了!」呂增榮自豪地說。
」
作為經濟林,呂家河的核桃林需要10年的兌現期才能交給個人盈利,同時也不再享受退耕還林補助。「以前栽植的核桃林不疏剪不翻地不施肥,又是老品種,根本沒有收益。」於是,在兌現期滿後,呂增榮又帶領了6個村民再次來到黃龍,引進新品種的同時,將他們培訓成技術員,為今後的新品種嫁接換頭做準備。
「全部更換新品種以後,到了2014年,我們村核桃總收入就達到了10萬左右。」見利後,呂家河村於2018年又新栽植了500畝核桃幼苗。「現在的新品種第二年就能掛果,而且核桃樹不嬌氣好管理,今年下來,我們村的核桃收入估計就能達到50—60萬呢。」呂增榮信心滿滿。
「以前種糧時候,溫飽沒有問題,但是有個病病災災、逢個紅白事了,我們農民就得發愁了,現在栽了核桃,三個兒子和我的核桃林都我一人管,苦還都不重,賣了錢我自個兒留一點就夠了,剩下的都能給兒子們補貼,他們靠粉刷手藝還又能賺一份收入!」呂家河村民呂文忠樂呵呵地說,「我們呂家河人如今都不愁過不上好光景!」
總編:楊美蓉
責編:張偉丨編輯:張歆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uI_1mwBJleJMoPMD7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