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陣春風拂過布朗山,山中的白露花忍不住或開朗或羞怯地展現出了朵朵盛放的姿態。放眼望去,只見一片白中帶紫、如雲似霧的白露花海給大山披上了一層薄紗,草木松香中混帶著花的香氣,跟著山風在嗅覺里轉著輕輕的旋兒,讓人連口齒都跟著生了幾分香。
在施甸縣擺榔鄉布朗群眾的眼裡,這春天裡的白露花除了是詩情畫意,更是美味佳肴,還增添了許多春的趣味。爬上高樹一頓猛搖的小伙,看的是如大朵大朵雪花般飄下的白露花中姑娘嬌嗔的笑臉;嬉笑著勾那矮處花朵的小娃娃,饞的是花朵過水後拌水豆豉或炒骨頭鮓的鮮香;拿著口袋使勁往裡揣的老奶奶,想的是趁新鮮抬到集市賣了能多換些「零花」。別小看這一朵朵的白露花,對當地村民來說,摘了拿到街上賣,平均每斤也能賣8至10元,用摘花老鄉的話說,這是她們春天裡的「搖錢樹」和「小生意」。
一籃又一籃新鮮的白露花就這樣隨著「小生意」走向集市、走向街頭、走向施甸人的飯桌,品著這一箸又一箸白露花的清味,既是施甸人吃花的雅趣,也是吃「春」的樂趣。
小貼士:白露花學名白花羊蹄甲,羊蹄甲屬,又名老白花皮,白花洋紫荊。本地烹飪多以白露花拌水豆豉、白露花花炒骨頭鮓、白露花炒蠶豆、炸白露花為主,花味清香宜人。
文圖:張碧露 楊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