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易縣文化旅遊
六郎石位於紫荊關古城往西兩公里的路旁山坡下,六塊巨石層疊垛起,矗立蒼穹,雄偉壯觀。其造型別致,雖是天地造化,卻似鬼斧神工,令人驚嘆不已。據傳,這是楊六郎兄弟力舉而成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六郎石的傳奇故事。
北宋年間,遼國屢犯中原,楊家父子為保宋朝江山社稷,前赴後繼。楊繼業兩郎山殉國後,楊六郎楊景繼父遺志,繼續鎮守邊關。由於奸臣陷害,遼兵趁機再犯中原,很快三關將要陷落敵手,宋王被迫重新起用楊六郎。他率領大軍,晝夜兼程,替宋王去金沙攤赴遼王所設宴會,曾路過紫荊關。他們兄弟八人,七郎是開路先鋒,八郎斷後。當軍隊路過紫荊關城西的地方時,兄弟六人看到在拒馬河旁的山腳下分放著六塊大小差不多的巨石,每塊約有兩立方米。其形狀除有一塊像圓錐外,其餘五塊都像巨大的棋子一樣,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大郎為顯示自己是長兄,運足了力氣把其中最大的一塊舉起,放在山坡上,並示意五位兄弟都一一試舉。楊二郎搬起一塊,也高高舉起放在第一塊的上面。接著三郎、四郎、五郎都成功地搬起大石依次放上去。最後是楊六郎一試身手了。他年幼力小,但稱得起是一名大力士,只見他把最後一塊,也就是最小的一塊圓錐狀青石扛起來走上去,一步、兩步、三步……眼看到位了,然而這時他力氣已耗盡,渾身直打顫,圍觀的將士和他的兄弟們替他捏了一把汗,終於,他把圓錐石送到最高位置,撤手放石。大家看六個兄弟放石成功,替大力士們歡呼喝彩。不料由於他畢竟年少,加上力怯心急,一下子把石頭放歪了,所以至今下面五塊大石端端正正,最上邊一塊向東邊扭著,像是一個高大的人向東歪著脖子似的。
金沙攤終於發生了戰爭,楊家兄弟八人有四個為國捐驅,楊六郎一人逃歸大宋。後來人們為紀念楊家父子忠心報國的愛國精神,就把這六塊石頭叫做六郎石。一直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