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區「五好」園區創建紀實:勇立潮頭敢爭先 揚帆奮楫向未來

2023-10-11     湘潭在線

原標題:湘潭高新區「五好」園區創建紀實:勇立潮頭敢爭先 揚帆奮楫向未來

勇立潮頭敢爭先 揚帆奮楫向未來

——湘潭高新區「五好」園區創建紀實

李燦暉 丁玉潔 劉瀾 彭舒

自2021年6月起,湖南吹響了「五好」園區建設的號角。規劃定位好、創新平台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環境好,「五好」園區背後的每個「好」,都飽含著對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殷切期待。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更見勇毅擔當。湘潭高新區不負時代重託,始終聚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高擎打造「中部智造谷」核心區的大旗,把「五好」園區創建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在全省139個產業園區中排名第10,連續兩年獲評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先進園區,當仁不讓成為區域經濟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長極、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橋頭堡」。

新起點,新征程。湘潭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榮點明了前行的方向,「湘潭高新區將舉全區之力爭先創優,緊緊錨定全省園區排名第一方陣、國家級園區排名前五的年度目標,奮力在湘潭市建設『四區一地一圈一強』進程中當先鋒、打頭陣、作貢獻。」

湘潭高新區創新大廈。(記者 方陽 攝)

強規劃 主特產業串珠成「鏈」

在全面落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征程中,創建「五好」園區成為湘潭高新區最大的發展主線。

產業興則湘潭興,產業強則湘潭強。湘潭市委、市政府對園區寄予厚望,要求著力建強產業園區「主陣地」,對標「五好」園區,聚焦主特產業,以「鏈式發展」壯大規模,以「畝均改革」釋放活力,以「智改數轉」賦能產業。

湘潭高新區厚積薄發,以「兩主一特」產業體系建設為核心,重點建設先進電傳動和新型能源裝備產業鏈、精品鋼材及新材料產業鏈、電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突出打造「兩新三電」(新能源、新材料和電機電控電傳動)特色品牌,重點培育金屬材料等五大特色專業園,在全省園區差異化、特色化錯位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就拿園區的新能源龍頭企業哈電風能來說,矢志打造成為「中國最好、世界一流」的風電產業系統方案提供商。公司的海上風力發電裝備與風能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是目前國內唯一從事海上風力發電技術及裝備研發、設計、製造和檢測的國家級實驗室,成功研製國內首台單機容量2MW陸上永磁直驅機組、首台單機容量5MW海上永磁直驅機組等。當前,國內外累計併網裝機容量已超過7000台,總容量超過1800萬千瓦。

向打造世界級先進電傳動及風電裝備產業集群邁進,哈電風能正成長為行業的「參天大樹」,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中展現湘潭擔當。

發揮龍頭效應,哈電風能在湘潭高新區舞出一條「主機製造+零配件製造+開發+服務」的風能發電裝備產業鏈條,催生出金杯電工、華菱線纜、崇德科技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關鍵零部件本市配套率達62%。

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湘潭高新區縱深推進產業強市「千百十」工程,聚焦「強鏈」等八大計劃,積極開展研發創新、技術改造,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打造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集群,搶占市場制高點,打造了一批行業「單項冠軍」,主特產業持續壯大。

今年9月20日,崇德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行上市儀式,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作為湘潭市第7家上市企業,崇德科技董事長周少華表示,「面向未來,將以推動中國高端滑動軸承的發展為使命,為我國乃至全球的主機製造廠商提供品質一流、性能創新的滑動軸承產品和快捷優良的應用技術服務。」

湘潭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榮帶隊到園區企業開展專題調研。

PVT光伏熱泵超級工廠項目合作洽談會。

重創新 「高新智造」聲名鵲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關聯著一座園區的前途與命運。自誕生之日起,湘潭高新區的發展便呈現出「高」與「新」的鮮明特質,這也是注入基因的使命與擔當。

今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發射。此次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點火電纜和發射平台特種控制電纜均由華菱線纜提供,在火箭點火發射、信號傳輸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資深電纜供應商,多年來,華菱線纜的產品先後服務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任務400餘次,產品可靠性達100%。此外,令國人倍感自豪的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等都有華菱線纜的身影。靠實力站C位,華菱線纜成功入選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範企業。

華菱線纜首席專家張公卓告訴公司的年輕員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我們要真正把技術和產品都握在自己手裡,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人,才能有更多話語權。」

為幫助更多的園區企業掌握「話語權」,湘潭高新區聚焦「科技創新攻堅仗」,突出創新平台攻堅行動,培育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園區中名列前茅。

「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既搭建了人才集聚的平台,又打通了『政產學研用』通道。」湘潭高新區科創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圍繞特種機器人、3D列印等新興產業細分領域,引進項目和團隊,孵化了一批企業,攻克了一批難題。湖南千智機器人有限公司組建了千智機器人研究院,與國防科大、江麓機電集團等合作,聚集了一批專業化人才,自主研發、生產的特種機器人達30餘款,先後拿下行業多個頂級賽事冠軍。湖南西交智造有限公司引進了盧秉恆院士團隊,突破3D列印裝備核心部件多項關鍵技術,「高新智造」聲名鵲起。

這些案例也從側面說明,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創新的根基。

為將「第一資源」轉化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湘潭高新區強化頂層設計,出台「人才強區」實施方案,每年安排人才工作經費不少於1000萬元;構建完整的人才培引育鏈條,以院士創新產業園為核心,打造火炬園等四大孵化片區,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圍繞「兩主一特」產業,緊扣需求『引』人才、實施項目『育』人才,共集聚、培育包括兩院院士、國省重點人才在內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行業科技領軍人才125名。

以「人才興」引領「發展強」,湘潭高新區正源源不斷地將人才優勢轉化為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這幾年,湘潭高新區先後獲批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等16塊國家級「金字招牌」。

崇德科技。

抓項目 招大引強蓄勢賦能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產業項目是區域競爭的「硬通貨」。湘潭高新區熟知這一法則並身體力行,今年以來有關產業項目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年初,湘潭市專業示範園區大灣區招商推介暨「湘商回歸」新春交流會在深圳舉行,湘潭高新區作為「湘商回歸」的「護航員」,成功簽約湘能電動船舶、普瑞醫療材料、星控自動化設備、開元化學總部基地4個項目,總投資額約10億元,迎來新春開門紅。

年中,2023年湘潭市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對接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湘潭高新區簽約德國工業園城市更新、鋰電池新材料研發及智能製造等5個項目。此舉成為湘潭高新區著力培育「兩主一特」產業集群,推進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實踐。

隨後的2023年湘潭市第三批重大項目開工暨金杯電工新能源第三期擴能建設項目啟動儀式上,湘潭高新區開工建設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20.3億元,涵蓋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門類。其中,金杯電工新能源第三期擴能建設項目將建成100條新能源汽車電磁線生產線,新增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研發、檢驗及生產設備,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可達45億元以上,年稅收可達8000萬元以上。

依託「兩新三電」、金屬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清潔能源五大專業園區載體,湘潭高新區大力招引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今年新引進「三類500強」項目4個,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3個,總投資規模96億元,僅萬洋集團區域總部項目總投資就達60億元。

湘潭高新區步履不停,當前正在深度對接全球新能源500強龍頭企業協鑫集團,擬將集團三大核心技術之一的PVT光伏熱泵技術引入園區,預計首期將建設投資30億元以上的超級工廠項目。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產業,現在的項目就是未來的產出。

金秋十月,行走湘潭高新區,一個個加速奔跑的重點項目,勾勒出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建設畫卷。據介紹,今年湘潭高新區按照「一項目一領導一專班一方案」工作機制,挂圖作戰、閉環推進,共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01個,總投資777.28億元,年計劃投資152.7億元,是近年來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截至9月,湘潭高新區完成投資132.26億元,投資完成率86.62%。

這一連串亮眼數據,是湘潭高新人全力以赴抓項目的最佳證明,也折射出園區經濟運行韌性強活力足的良好態勢。

湖南伊索爾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 方陽 攝)

華菱線纜。

勇改革 推動發展「滿盤活」

砥礪前行31年,湘潭高新區發展進入新階段:從追求規模與速度,轉向追求質量與效益。這必然要求園區思想解放得更早,體制改革得更徹底,抓經濟的氛圍更濃。

今年的一場湘潭市深化園區改革動員大會,全面拉開園區改革序幕,希冀推動園區改革走深走實,改出動力活力、質量效益,以園區高質量改革奮力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

湘潭高新區聞令而動,刀刃向內,以改革創新攻堅年為主線,堅持「小管委會+大公司制」改革的導向,重點攻堅行政管理改革、投融資管理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財政體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績效薪酬改革等6項改革任務,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7月28日,湘潭高新區、岳塘區社會事務移交工作簽約儀式舉行,意味著全市園區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標誌性的成果。與岳塘區委、區政府簽訂《移交書》後,湘潭高新區確定社會事務職能剝離清單17類65項,已確認移交涉及託管機構在職人員268名、退休人員208名,已確認涉及移交的基層黨組織52個和黨員1885人。

改革既是自我加壓,也是形勢使然。深化園區管理機構改革、全面規範編外聘用人員、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步推進,為湘潭高新區順利回歸主責主業,更好地發揮經濟建設主陣地、主戰場作用掃清「攔路虎」。

緊隨的績效薪酬改革,最大限度激發乾部員工活力,將按照「以崗定薪、按績定酬、穩住基本、正向激勵」的原則,重點向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爭資爭項、產業發展等關鍵崗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去行政化」換回來的,是「專業化、市場化」效率。園區「放管服」改革不斷拓展成果,打破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為企業發展持續釋放紅利。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譬如,為破解用地審批手續繁瑣、項目落地慢的難題,湘潭高新區持續深化「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土地「帶方案」出讓,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據統計,今年以來,該區累計「標準地+承諾制」出讓工業用地5宗230.41畝,為企業節省大量的真金白銀。

哈電風能。

湘潭高新區產城融合氣象新。

優形象 催生髮展「強磁場」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經濟曲線「向上走」的重要支撐。

陳榮旗幟鮮明地指出,「湘潭高新區將切實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抓緊抓實,進一步健全『全周期全要素』的企業服務體系,深入開展『百名幹部聯百企』助企紓困活動,全力做好企業缺工、缺電、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的專項幫扶,步步為營、久久為功,著力優化園區發展環境。」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湘潭高新區堅持把打造更優營商環境作為「頭等大事」,一系列動作可圈可點。

舉辦湘潭市產業強市「千百十」工程黨政銀企對接會湘潭高新區專場活動,永霏防護、大唐發電、金杯電工等54家園區企業與14家金融機構簽約,獲得263.21億元的金融授信支持,推動實體產業與金融普惠互利共贏;

聚焦「急難愁盼」問題幫助企業紓困增效,對園區重點企業、重點建設項目、重點人才進行「一對一」精準服務,同時設立企業(項目)接待日,開設企業(項目)服務投訴熱線,強化跟蹤問效;

縱深推動承權蓄能,力促優化政務服務,建立「專區+綜窗」服務機制,添置智慧辦稅智能微廳、工商自助一體機等設備設施,實現「自助辦」「智慧辦」,推動「園區事園區辦」;

著力打造10個改革創新項目(案例),推動「揭榜競優」「比學趕幫超」活動在園區創新開展,實現大漢龍雲台、鴻基·上湖郡項目「交房即交證」,成為全市優秀服務案例;

出台《湘潭高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方案》,推動「四即」改革,實施重點項目「專人+代辦」的「管家式」專班服務機制,金杯電工、華菱線纜等12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手把手指導我們準備資料,加班加點幫我們審批項目,讓項目在最快時間內取得了建設過程中一些必備的證件手續。」項目快速高效落地意味著企業更快達產和占領市場,湖南亞輝龍醫療器械創智生態報建負責人為湘潭高新區的「管家式」專班服務機制點贊。

捧出真心誠意,湘潭高新區為企業孕育了一方獲得感滿滿的沃土,迸發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e5f41135226d933f7ead141cf23f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