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犯人被流放後,每天需要做三件事,最後一件讓她們生不如死

2023-12-12     劉明寶

原標題:古代女犯人被流放後,每天需要做三件事,最後一件讓她們生不如死

在古代,渴望成為官員幾乎是每個普通百姓的夢想,但多數家族幾代人也很難培養出一位官員。成為官員對於古代老百姓而言,意味著祖上的庇佑,一位家族的官員代表著不再受人欺凌,有了官員,家族也能在短時間內擺脫貧窮。然而,當官並非只有好處,一旦犯了錯誤,權力可能隨時被奪去,甚至被流放邊疆。對於男性來說,雖然流放艱辛,但至少命還在,而女性則面臨更為悲慘的境遇。被流放的女性需要面對三件艱難的事情,其中一項更是令人痛苦不堪。

一、流放路上的艱難

在古代,為了維持軍隊,國家採用將罪犯流放至邊疆充軍的方式。流放並非所有罪犯都會經歷,有時候為了維持某地人口,官府也會選擇將罪犯流放至那裡。流放的過程艱難曲折,就像《水滸傳》中的林沖一樣,因為拒絕將妻子讓給上級義子,最終被陷害流放。實際上,這樣的情節在現實中也屢見不鮮。不同於男性,在邊疆生存對於官員來說是一種考驗,但至少他們有機會在艱難中生存下來。

二、女囚流放的苦難

與男性流放不同,女性一旦被流放,很可能面臨一生的毀滅。很多女性甚至在流放的路上就死去。在古代,負責押送流放犯人的衙役更喜歡押送女性犯人,原因有兩點:首先,女性身體嬌弱,不容易逃走;其次,官府有時會安排馬車,讓女性在路上少受一些罪。然而,並非所有女性都能享受這樣的待遇。一些女性為了在路上好過一些,只好將自己的錢財交給押送的官差,以換取更好的條件。如果女性沒有給官差好處,很可能就會在途中被殘忍對待。這些女性無辜受苦,只因生在錯誤的時代。

三、女囚需要承受的艱辛

即便一些女性堅強地活到了流放之地,磨難卻遠未結束。在邊疆,這些女性幾乎都變成了軍妓。軍隊在戰爭中攜帶軍妓,激發戰士鬥志,而這些軍妓是由女囚演變而來。她們每天要做三件事:一是做後勤工作,包括洗衣煮飯;二是救助傷員,充當護士角色;三是充當心靈導師,晚上伺候士兵,承受無底線的摧殘。這種制度在古代存在,雖然表面上激勵男性積極參軍,實際上卻充滿危險。這種方式甚至導致過去的大將李陵因攜帶過多軍妓而影響行軍速度,最終戰敗投降。然而,這種制度直到清朝都未被廢除。

在戰亂年代,軍妓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她們本是良家女子,卻因為生活的壓力和流放的命運,最終承受了無法言喻的苦難。軍妓們的命運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殘酷描寫,她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在這種不公平的制度中苦苦掙扎。

總體來說,古代社會對於被流放的女性的苦難描寫令人心生憐憫。她們從被流放的路上的艱難,到在邊疆充軍的種種磨難,最終變成軍妓,一生都在命運的無情擺布下無法擺脫。這種殘酷的制度在古代長期存在,讓人深感痛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c1f1b2f7ce17bdb17a078037d1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