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終身布衣 卻和名家唱和 詩文名垂千古 堪稱一絕

2019-05-12     蘇白傳媒

他終身布衣 卻和名家唱和 詩文名垂千古 堪稱一絕

標籤:中國人文歷史、唐代詩人、孟浩然、終生布衣詩詞一絕、人文歷史隨筆傳記故事

唐代有許多詩人,《全唐詩》里有好事者總結過,許多都是處級以上幹部,也就是官員。任何朝代,尤其是官本位時代,官員總是沾光受照顧。普通人士,詩文沒有出書結集,也就淹沒了。

但是唐代也有一些白身布衣,終身不仕的詩人,孟浩然就是一個。

湖北襄陽鹿門山 當

代攝影作品

孟是湖北襄陽人,隱居在鹿門山,這個地方我專門去看過,是一座不大的小山,但是因為歷代有許多文人名士隱居閒居在此,所以算是一座人文之山、歷史之山。

孟遊歷四方,撰寫了許多詩詞,也讓李白大為欣賞,李白曾經寫過《送孟浩然之廣陵》,裡面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算是千古名句。能讓李白寫贈別詩的,當然不是泛泛之輩。

孟浩然傳世名句很多,有大氣十足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我少年讀到這句,覺得頗為震撼,把本來靈秀柔美的洞庭湖和岳陽城,寫的雄壯豪邁無比,且富於動態感,表現了其才思和功力。

孟詩最膾炙人口的大多收錄於中小學課本里,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句子看似簡單直白,但是富於動態和意象美,而且帶有哲理、哲思,富於生活情趣。春天,好好的一個夢,不覺得天亮了,只是那一片片清脆的鳥兒鳴叫喚醒我。晚上,聽到朦朧的風雨聲音,花瓣花朵零落了多少?在春天裡,也有一些感傷和淒涼。

當代 青年諸葛亮 影視劇照

對比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醒來日遲遲。這詩是劉備三顧茅廬最後一次,侯在隆中草廬外,諸葛亮所吟唱之詩,應該為羅貫中所作。羅早年為諸侯、起義軍領袖張士誠、陳友諒的幕僚、軍事,也是一時之梟雄,所以這詩頗豪邁、機變、韜略。好大的一個三國夢、中國夢,誰最先最早知道?生命里江湖上我自己知道我自己。簡陋的茅草堂前春天的睡眠夠了,醒來看到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羅這首詩也算佳句,但是可以看到受到孟浩然的影響。

至於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寥寥數筆就描繪出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而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一個就字,意境全出,合、斜、就,品嘗的動詞,並其化用,妙趣意趣獨到,可見其文字功夫。

鄉愁是中國文人古老的主題,也是人類共同的主題,是中國文學的濫觴,寫鄉愁、客愁,孟詩在眾多詩詞里脫穎而出,讓人印象深刻,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一首千古名句,把小舟劃到冒著煙霧的河灘河岸,太陽要落山了,而旅客、異鄉人的惆悵才開始。荒涼的野外,顯得開闊了,天那麼高遠,樹木卻那麼低矮。江上的明月晴朗,而月亮仿佛離我們更近了。非常的寥廓,非常的寂寥。這首詩非常詩情畫意,非常有意趣有意境,從而成為千古名句。

建德江 當代 攝影作品

李白作為皇帝的秘書,杜甫做過工部侍郎,都算是國家官員,而孟浩然就是一個老百姓、平民,全靠自己才華、詩句流傳千古。孟終身不仕,也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境況、際遇使然。人們喜歡把孟浩然看作山水田園詩人,其實她很多詩歌並不是田園山水,只是其名句、代表作和田園山水有關吧。

孟早年也積極仕途、仕進,但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句讓唐玄宗不悅,也就一直埋沒。其實作詩和做官未必是一種才能,孟襄陽一生耽于田園,樂于山水,算是個農夫和旅行家,未必不是一件快事。塵世煩擾,其自事其心,古代官場羈縻瑣碎,向田園歌,享山水樂,縱橫文字,何嘗不是幸事?

對比杜甫漂泊喪亂,狼突矢奔,窮困於草堂為秋風所迫,落魄於破船載酒江湖行。對比李白拔劍,朝發白帝彩雲間,還要去投靠這個王子,那個大爺,那一張舊船票,上錯了政治的客船,孟浩然的一生不仕未嘗不是一種幸福,至少沒那麼多煩惱。(1450字)

當代 孟浩然雕塑

文|令狐蔥(作家、新聞人、策劃人。蘇白傳媒旗下昆德拉傳媒萬木春文化工作室 策劃編輯)

審讀:蘇白傳媒 編審 蘇白

運營:蘇白傳媒 墨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eh4EGwBmyVoG_1Znr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