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想要魚順利攝食,你需要了解這些關鍵信息!

2022-03-18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開春想要魚順利攝食,你需要了解這些關鍵信息!

水產養殖中,「水、種、餌、密、混、輪、防、管」八字精養法是核心精髓。其中餌料又是三大基礎之一,一般講究「四定」投喂,即定時、定點,定質和定量,準確、適宜的飼料投喂量是養殖技術中最重要的一環,更是降低飼料係數的關鍵因素。魚類飼料攝食量的多少是影響魚類生長速度的主要因素,直接關係到養殖的經濟效益。

本文主要從魚體自身因素,分析一下影響魚類攝食的幾個關鍵點:

一、生理結構方面,胃及消化道容積不同。魚類分有胃魚類和無胃魚類兩大類。有胃魚類的胃,其大小和魚的生長階段相關,胃容積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相對比例變化很大,胃容積大則攝食量大。無胃魚類則依靠腸道來衡量其攝食量,一般草食性魚類腸道較長,肉食性魚類腸道較短,腸道越長的魚類食物容積越大,攝食餌料量也越多。

二、不同魚類的食性不同。魚類的食性影響著攝食量的多少,食性不同的魚類投餌率對比如下:草食性>雜食性>肉食性,例如草魚的投餌率一般在5%左右,而青魚為3%左右。

三、魚自身的饑飽狀態。攝食量大小與饑飽狀態有關,大多數魚類都在胃排空之前便開始攝食餌料,而有的魚類則等到胃幾乎排空之後才重新開始攝食餌料,後者的攝食量大於前者。有研究表明,當魚類處於飢餓狀態時攝食量開始增加,隨後逐漸下降直至穩定,但長期飢餓會抑制食慾。

四、魚類的生理狀態。魚類的生理狀態發生變化時會影響攝食水平。繁殖期間的魚類攝食水平一般都會下降,魚處於應激狀態包括水環境惡劣導致的脅迫應激等,都會影響魚類的攝食水平。

五、魚類的健康狀態。魚類的健康狀況會對其攝食量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魚發病時攝食量減少,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會引發不同種類的疾病,嚴重者甚至引起死亡。魚越冬前一般都會催肥保膘,隨著氣溫降低,高脂攝食會增加肝膽負擔,所以開春時魚體往往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肝膽問題,這就需要開春攝食後及時對肝臟進行調理,比如在飼料中添加膽汁酸等。

六、魚類的適應性能力。魚類飼喂一定的飼料會產生一定的適應性反應,在其消化道內形成相應的消化內環境、產生相應的優勢菌群而影響攝食水平。長期生活在一定的水環境中產生的適應性也會影響魚類的生理反應進而影響魚的攝食量。

七、魚類的群體效應。群體是指魚類的集群行為,魚類的攝食量因群體行為和單獨行為而有差別,群體行為時比單獨行為時攝食量大。在群體中,魚的攝食活動存在強烈的模仿和競爭意識,所以群體攝食量強於單體攝食量。正因如此,網箱養魚和高密度養魚模式的馴化很容易成功,這就是集群效應帶來的影響。

總之,影響魚攝食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僅是和魚體自身相關的幾點影響因素,養殖中可以針對性地採取適當措施保障開春魚順利開食:開春投料時選擇優質餌料,天氣水溫適宜時少投勤投,逐步恢復正常攝食;同時,建議增加調理肝膽和免疫力的產品,及時恢復魚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