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科技觀察】印尼提出要打造電動汽車電池生態系統中心、特斯拉在泰國曼谷首開展廳和服務中心、越南電動汽車企業在國外上市…這段時間以來,東南亞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而在近期,對應著東南亞整體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浪潮,東南亞地區另一大消費市場馬來西亞也在電動車產業布局層面提速跡象明顯。
馬來西亞電動車市場帶來的新機會自然會給中國品牌帶來想像空間。
馬來西亞電動車產業「野心」顯露
2022年起,馬來西亞開始推出一系列針對電動汽車的稅收優惠政策。電動汽車企業可申請70%到100%的所得稅減免,減免期限最長達10年。
今年年初,據馬來西亞當地媒體援引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Liew Chin Tong的發言表示,馬來西亞環境與水利部下屬的綠色科技與氣候變化公司正在為該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發展和規劃制定戰略框架。
按照Liew Chin Tong的說法,為了鼓勵使用電動汽車和在全國範圍內增加充電樁的規模,當局已經確定、實施了一些政策決定,如政府在2022年預算案中宣布的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包括針對本地組裝的電動汽車或完全進口的電動汽車的進口稅、消費稅和道路稅的完全豁免,針對本地組裝的電動汽車的銷售稅的完全豁免,以及與針對個人訂閱設施或安裝電動車充電系統的稅收減免。
此外,馬來西亞2023年預算案中,還針對電動車產業發展提出了額外的激勵措施。馬來西亞財政部也在對部門和崗位的公務用車進行調整、提議增加包括混動車型在內的電動汽車的數量,並且政府也在鼓勵把陸上公共運輸工具改用為電動汽車車輛。
如果說政策層面的推動已經為馬來西亞電動車市場發展創造了基礎、掃清了障礙,那麼在生產製造以及市場端的動作則說明,馬來西來在電動車產業上的野心和動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今年7月,全球電動車「王者」特斯拉與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宣布特斯拉將在馬來西亞進行大規模投資,建設快速充電站和常規充電站網絡,以推動該國電動汽車的普及化。
如今,大馬又在電動車製造端邁出了重要一步。據外媒報道,近日,大馬投資、貿易及工業部副秘書長拿督哈尼菲對外表示,根據新工業大藍圖,大馬的目標是在2023前推出本地製造的電動車。
也就是說,如果計劃順利的話,預計今年就可以在馬來西亞市場看見本地製造的電動車產品推向市場。這對目前電動車保有量還非常有限的馬來西亞來說是有魄力的決策,也體現了馬來西亞對於電動車未來及本地製造的信心。
中國電動車品牌如何破局?
特別是對電動車產業鏈尚處於起步階段的馬來西亞來說,僅有信心並不夠,還需要助力。由於中國車企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以及面向東南亞市場獨特的地緣優勢,中國車企在馬來西亞電動車市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馬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企業的助力。
馬來西亞「國寶級」汽車品牌寶騰汽車背後有吉利,五菱、長城、比亞迪、哪吒等品牌紛紛匯聚馬來西亞,中國車企看好馬來西亞市場已經不是秘密。所以馬來西亞市場註定會成為中國車企的又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中國品牌想要在當時市場取得優勢的話,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市場培育期的不確定性。
眾所周知,馬來西亞本地的汽油很便宜(每升約合人民幣3元左右),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購買電動車,首要原因就是用車成本並沒有那麼高。此外,充電樁等電動車基建不完善也是電動車尚未普及的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馬來西亞電動車銷量僅有16257輛,占汽車總銷量的3.46%。電動摩托車銷量僅為319輛,占總銷量的0.08%。另外,全國電動車充電站數量為1246個,遠低於設定的目標。
價格貴、充電設備不完善、汽油反而更便宜的情況下,電動車銷量註定受阻。這傳遞出來的信號是,中國品牌要從整個電動車生態培育才能打入當地市場,前期需要大量的基礎工作。
當然,挑戰也蘊含著機遇。畢竟滲透得越深未來能夠獲得的市場機會就越大。
目前,中國車企已經通過與馬來西亞企業合資或參股的形式,展現出了強勢進入態勢,比如吉利收購馬來西亞「國民車」寶騰,占有49%的股份。雖然馬來西亞政府資金仍占大頭,但中國品牌能夠攜手馬來西亞曾經的民族汽車工業的代表,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事實上,中國電動車品牌已經深度參與馬來西亞市場的電動車產業鏈,而這些提前布局將會為中國企業帶來大量機會。
按照馬來西亞的目標與計劃,他們希望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電動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的15%,電動摩托車占15%,電動巴士占運載巴士總數的20%。而到2040年,電動車和混合電動車的比例將達到汽車總銷量的38%。此外,他們還計劃在2025年之前建設1萬個電動車充電站。
在這些急速增長的數據中,中國車企已不是簡單的參與,而是要追逐更多甚至主導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