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游泳教練質疑潘展樂後,悄悄把視頻刪了

2024-08-04     生活報

前幾天,中國選手潘展樂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贏得巴黎奧運會男子100米自由式金牌後,自稱自由式專家的澳大利亞教練布萊特·霍克,通過社交媒體發表了一段視頻來質疑潘展樂的表現。因為中國奧運健兒在各個賽場全面出擊、劈金斬銀,記者忙於應付各類報道,沒來得及細看專家高見。

直到今天忙完鄭欽文奪得網球女子單打冠軍報道後,記者想回看那位專家視頻,卻發現已被發布者「下架」了。從其他轉發的媒體上看,感覺他不僅是專家,簡直就是游泳界的「懂王」。他是這樣描述自己身份的:「我研究過這項運動,我研究過速度,我懂它,我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就是干這個的。」然後就是一頓嗶嗶。

霍克個人社交媒體頁面截圖

嗶嗶的內容,不用說大家就知道。這些針對中國游泳選手的質疑,如同是蚊蟲在夏天的嗡嗡之叫,每到奧運會就開始了。想想2012年奧運會他們是如何針對葉詩文的,2016年和2021年又是如何針對孫楊的。這次針對潘展樂,一樣的套路,一樣的話術。倫敦奧運會都過去12年了,他們自己可能都忘記當年說了什麼,但在巴黎依舊奮戰在賽場的葉詩文能忘得了嗎?「小葉子」忘得了,中國觀眾能忘得了嗎?

霍克在社交媒體上給自己貼的標籤是「奧運選手,奧運冠軍教練」。他的確代表澳大利亞參加過奧運會,但最好的成績只是第六名。他也的確教出一位奧運會冠軍,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在美國執教近20年,教出的奧運會冠軍竟然是來自巴西的西埃洛,西埃洛在2008年奧運會上贏得了男子50米自由式冠軍。

2008年8月16日,巴西選手西埃洛在男子50米自由式頒獎儀式後展示金牌。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西埃洛在2011年陷入禁藥風波,他被驗出利尿劑,後來經過各種聽證會,證實他是由於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所致,並沒有受到處罰,當時他的教練就是這位霍克。如果你知道霍克有這樣的背景,肯定會吃驚於他現在的「馳名雙標」。

質疑潘展樂的視頻發布後,霍克立刻就「火」了,某些西方媒體不斷引用他的話來攻擊中國游泳選手,也順便把他捧成了游泳界的「頂級教練」。這些媒體也不質疑一下,為什麼這樣一位不到50歲的世界級專家,不在奧運會上指導運動員,卻躲在後面發帖。

霍克的視頻受到無數正義網民的諷刺和評論,游泳「懂王」也悄悄將視頻刪除。不過他仍然發帖質疑潘展樂的成績,認為以一秒多的優勢超越獲得亞軍的澳大利亞運動員查默斯是不可能的,並說潘展樂讓其他世界頂級運動員看起來像中學生,但正義之聲仍然塞滿了這些帖子的評論區。

一位叫Pogi_2024的網民留言:「我曾見過菲爾普斯以超越一個身長的優勢打破了(澳大利亞選手)索普的世界紀錄,我也看到(法國的)馬爾尚在巴黎擊敗很多澳大利亞選手,但沒人質疑他,但一個非英語國家的運動員擊敗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就與『禁藥』扯上了關係。」

另一位網民Budzw貼出了博爾特一騎絕塵贏得百米冠軍的照片並留言:「他讓世界最好的短跑選手看起來都像中學生。」

一位英國網民的發言更加理性:「體育是不斷發展的,更好的訓練、更好的營養,所有方面都在變得更好,世界紀錄就是用來打破的,他(潘展樂)能做到最好,很可能是因為所有這些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天生肺活量就超過常人。」

7月31日,中國選手潘展樂在比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其實,看一下霍克其他的帖子,對於美國和澳大利亞運動員贏得好的成績,他都不吝讚美之聲。再看一下某些西方媒體對於奧運會游泳比賽的報道,只要不是中國運動員奪冠,那種讚美,估計運動員自己看了都不好意思,在這裡不妨摘一段讓大家欣(嘔)賞(吐)一下。

「『創造歷史』是一個用爛了的形容詞,但周五晚上,拉德芳斯游泳館目睹了一項真正歷史性的事件。凱莉·麥基翁成為唯一一位不是衛冕一項、而是兩個單項的澳大利亞選手。」

毫不誇張地說,游泳是澳大利亞體育在奧運會上最大的奪金項目,從1900年奧運會到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澳大利亞贏得的135塊金牌中,游泳占了58塊。澳大利亞也是僅次於美國在奧運會上獲得游泳金牌最多的國家。在這裡還必須提一下,霍克前幾年剛剛獲得了美國國籍。越是看得重,就越是擔心失去,對中國抱持歧視與偏見,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跳出體育看體育,結合國際政治的一些現狀,也許更容易看清這場泳池裡映照出的嘴臉。如同一些霸權國家因為不願看到中國崛起而不斷炮製各類謊言、進行詆毀遏制一樣,他們也不會相信中國泳軍的優異成績,這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一個同樣的邏輯?

於是,你會發現,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談規則,你和他談規則,他和你耍流氓。正應了中國網民的話——「不是蠢,就是壞」「不是無知,而是無良」。其實,大國崛起必經風雨,更何況瘋言瘋語。只需時日,等他們習慣了中國發展的現實,慢慢地也就消停許多了。

來源:新華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dfe29154429ba0c029ba2aac296f26d.html